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设计之星推荐

姓 名:朱黎青
简 介:朱黎青,唯美景观总经理..

园林名人堂首页 >> 设计之星 >> 正文

鲁旸:缅怀 思考 分享与憧憬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张保利 卢继贤  

鲁旸:缅怀 思考 分享与憧憬

个人简介:

鲁旸,国家注册环境艺术设计师;易德地景国际景观设计 - 设计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 - 景观部主任;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 所长;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艺术设计学院 - 客座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学士学位;奥地利维也纳国立应用艺术大学 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教授 Uni. Prof. Mag. art. Mario Terzic 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生班, 获Mag. art.硕士学位。
 

主要事迹:

思考:日常景观

在易得地景最近完成的清华同方二期广场的景观设计项目中,没有西班牙的、没有繁琐的巴洛克装饰、没有突兀的不知所言的亭子、欧式的喷泉跌水。看似简单的布置却让人印象深刻,一进入就能感受到这个环境独特的气质。白色的卵石、挺拔的树阵、青葱的草地……

这里有的是在这里居住工作的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满眼的绿色、树荫、散步道、停车位、宽到可以躺着睡觉的座椅……

这一切都源自鲁旸对景观朴实而深刻的理解。

他提出了日常景观的概念。在鲁旸看来,景观不是产品,不是非得达到某种档次才称得上景观。对景观的理解应该通俗化,景观无非就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它是为了人的生活,所需要考虑的就是人们实实在在的需要。你可以去做西班牙式、巴洛克等任何风格,但这些都是浮云,在设计前期工作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对人的需求的研究上,因为,景观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

在参于本案投标的众多方案中,易德地景之所以中标便是其方案秉承了对“日常景观”的坚持。其他五家公司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大面积的广场,有的还装饰有欧式的亭子等等。唯独易德地景摒弃了硬质的铺装,将三分之二面积用于绿化。因为考虑到二期的两栋楼中之一是公寓,既然要住人就不能仅仅满足停车、通行、与办公楼的气质相符就可以了,还要考虑到住户的休闲、散步、修养身心的需要。而这种理念与同方策划的想法不谋而合。

方案初步确定之后就是如何施工的问题了。最初的种植设计里采用了观赏草,但是后来考虑到造价、后期养护管理、以及工期的问题,因为这个项目要赶在清华大学校庆之前完工,于是就采用了施工简单、见效快的草皮。在树阵下点缀上白色的卵石,简单的设计便变得灵动起来……而穿过草坪和树阵的栈道旁用作座椅的护栏之所以设计的很宽,是为了人是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躺着晒太阳,或者两个人背靠背地坐。一般宽度人躺着肯定不舒服,容易掉下去。

而很多开发商、业主在项目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做的很高档,却常常会偏离人们实际的需求。“比如居住区的设计,你要想到人们在这里买房子,七十年的使用权,要住那么多年。也许他的孩子、甚至孙子也会住在这里。你就不得不实实在在地、有预测性地研究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了。”鲁旸说。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加实用、在造型上摒弃华而不实的表现、尽可能地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

分享:关于教育

“尽我所能吧,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把这些东西就跟他们分享。”谈到当前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鲁旸如是说。

鲁旸本科就读于清华美院。他发现无论是当初的同学、公司的员工,他们都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思路打不开,即使是名校毕业生。尽管他可能学习能力很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某个软件学的很好。

而欧洲的学生到易德地景实习,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也很少,但是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国内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方案里你会发现有新的东西。

鲁旸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国内理念的东西教的普遍太少了,大学教育不应该是教你怎么去用软件,而是教育你怎么去懂得道理。在欧洲大学里,CAD, PHOTOSHOP,玛雅,犀牛等软件都是自学或者只是选修课程。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教的就是怎么去设计,因为他们要培养是设计师。中国景观教育恰恰缺少这种对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它重心放在了技术、怎么去画上面。可即使这个也没有教太好。鲁旸希望有自己景观设计观念的人更多一点,大学里景观设计教育的氛围更活跃一点。一个人的方法和理念只能代表一条路,此外还可能有很多很多路子和更好的方法。

而且中国真正学习景观设计出身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由建筑师、环艺设计师,甚至由别的行业转过来的。很多的学生受商业化的影响很重。面试的10个人进来考快题设计小区,甚至可能7、8个人画的都是西班牙式的。“我期待他们能够画出自己的东西,能够跟公司谈点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只懂得欧式、只会手绘等等。因为公司需要的设计师,而不是画图的。”鲁旸说。

在学校里我们所学习的只是一种方法,就像我们要学会写字一样,到最后写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教不了。鲁旸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但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有自信,只有这样设计的理念才能表达出来。

而这种方法的教育,就对授课老师的水平以及学校的课程结构设置提出了要求,目前一小部分学校,比如清华、北大已经开始实践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很多院校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为此,鲁旸曾赴广州美院、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CCMD班等高校做讲座,并定期到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学院授课,通过这种方式传讲自己的理念,把它作为一种摸索,同时将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与人分享。

目前,云南财经大学已经和易德地景签订了协议,今年起将会每年送60个学生来京实习。其中有30多个学生是短期的,在北京这边看一看,参加一些讲座,而他们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则会到易德地景实习,并在鲁旸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憧憬:做有趣的事

鲁旸说他每天都在玩儿,同时保持紧张的状态。“我也希望办公室是好玩儿的地方,活跃一些,因为设计师需要的这种氛围。你要把设计仅仅当作工作的话,那太枯燥了,又是工作又是兴趣结合起来才好。”

此外,他最近还和奥地利的一家玻璃器皿公司合作设计水晶玻璃工艺品,由鲁旸和工业产品设计师SUSIE共同进行设计,在奥地利生产。该作品还打算参展即将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举行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入选后将会在中国设计师和国外制造商合作的板块展出。

易德地景最近刚刚迁址768创意园,园区现有建筑始建于上20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设计师设计,是现有为数不多的老工业遗址之一。鲁旸计划在这里定期举办论坛和展览。展览不光是景观设计,还可以是摄影展览、平面设计等。目前已经联系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女摄影艺术家,和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这里做展览。同时他还准备邀请著名景观设计师Mario Terzik教授在易德地景的办公室做一个论坛,并为Mario Terzik教授策划在清华美院展厅举办景观设计展。

此前,鲁旸看中了机场路边上的一个厂房,在一个院子里,挨着三、四家画廊。原本打算租下来弄一个中国景观原创设计的展厅,作为公益的展览环境。只要和景观设计相关,不管你什么背景,搞技术的还是搞艺术设计的,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办展览。甚至可以提供场地给你免费办派对。

“遗憾的是这里有可能近两年要拆掉,就没租成。” 但鲁旸表示,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推荐阅读:

赵树丛:共同推进亚太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刘勇:用系统思想指导生态环境建设

郝卫国:旧厂区改造为“城市公园”

林璎:最后的纪念碑 献给地球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