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格: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紫禁城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胡隽欣
![刘太格: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紫禁城](http://image.yuanlin.com/sr/UploadFiles/2014/4/da02dd89-fded-4dfe-bf0f-7602c0c09214.jpg)
个人简介:
刘太格,新加坡人,1938年出生。现任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新加坡大学建筑系咨询委员会主席。196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随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城市规划硕士,1965年毕业,并获颁帕森纪奖。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长,1989年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在他的领导下,重建局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图的调整方案,国内外都认为这是一套具有前瞻性而且切实可行的发展指导蓝图,也是一套能引导新加坡迈向一个卓越现代城市的规划方案。
主要事迹:
城市建设不能“千城一面”
第二就是要保留历史文物,历史古迹、建筑和历史街区,甚至于历史街区里面道路的纹理,道路的铺装,这些都是文物,还有老树,这些在中国就保留的非常少,我们在新加坡就保留的很多。新加坡的古建筑只有100多年,我们当作宝贝留了下来,在中国,几千年的都可以随便地被拆掉。所以我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紫禁城”。没有一个中国领导者敢把紫禁城拆掉改建现代的商业中心,或者是住宅区,可是他们在每个城市里可以随意地把老街区推掉。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事。我们外国人到中国去,不是看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真正好的多数是在欧美,我们要看的是你们的中国建筑,可是很难看得到。
Q:您曾经说过,城市规划要尊重每个城市的身份,您认为中国目前对于城市身份的理解如何?
A: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许多中国领导人在城市规划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得壮大、雄伟、气派,可是你说你要把一个小姑娘打扮得壮大雄伟成什么样子,在大城市也许有条件这么做,但在小城市,在乡村不是这样子。你如果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当然要有排场,一个省会当然要有排场,可是一个小乡村做什么呢?可是在中国,无论是市、区、县还是村,政府大楼都是方方正正的,前面一片大广场,广场前面一个百米宽的直线的路。所以一方面又要有特色,一方面这种处理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
我们要尊重每个城市的身份。城市身份的理念在中国不很明显。几乎每个城市都要变成北京。其实每个城市都尊重他的身份,游客到中国来,他就会不断地看到不同的城市。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天安门广场,我去北京看了就可以走了,都是一样的。
城市规划不能太短视
Q:您作了多少个中国城市的规划顾问?“恋爱”都谈成功了吗?
A:我已经参与了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说是与这30多个城市谈了一场又一场的“恋爱”,但是最终“失恋”居多,很多原先做好的规划只有部分付诸实践,有些城市甚至全盘放弃了我所作出的规划,这是让我非常伤心和担忧的事情。
Q: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做一些形象工程吗?
A:争取政绩有很多方法。其实新加坡政府刚开始建国时,需要取得人民的支持,也一样在追求政绩,不过追求政绩和合理的开发是没有矛盾的。新加坡有今天,新加坡政府的政绩就是一方面要建设,一方面要建设得非常合理。如果建设之后后果是不合理的,短期可能能过关,但是长期是过不了关的。
Q:作为很多中国城市的规划顾问,您对于中国未来城市规划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A:中国城市规划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赶。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期限是到2020年,现在已经是2013年了,所以年限太短。我当新加坡规划局长的时候,我的规划年限是一百年。很多中国领导抱怨规划跟不上开发,就是因为规划年限太短,当然规划跟不上开发。如果把中国的规划年限延长到50年、60年,甚至70年,在远期规划的基础上做中期规划,做完中期规划再做近期规划,近期的可以再跟中期的衔接上,中期的可以跟远期的接上,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市政设计尤其需要有前瞻性。
中国政府领导当然是越来越理解规划的重要性,因为城市规划不理想的后遗症太多,比如雾霾、塞车、洪水等,另外生活非常不方便,上班要走老远,这些都是在不理解什么叫做合理的宜居的城市规划的情况下赶出来的。所以首先一定要做远期的规划,而且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城市,要按照那个规划来做。第二要抓清楚什么叫合理的规划,第三给规划师适当的时间把规划做好,第四在这期间尽管做政府该做的事。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