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生:花盆土大王 8年练成千万富翁
来源:中国园林网
个人简介:
向华生(化名),一个东北农民,却因为阴差阳错的机遇来到上海。在这里,他用“花盆土”的概念开拓出巨大的市场。从东北农民工成为千万富翁,向华生仅仅用了8年时间。
主要事迹:
一张车票改变命运
向华生(化名)经常会给自己的孩子说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准备去北京。两人在候车厅等车时,听等车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准备去上海的人心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心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
旁人的议论让两人都改变了初衷。说来也巧,两人在退票处偶遇了,互相交谈后,交换了车票,然后各奔东西。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初到北京的打工者,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捡破烂卖钱还能寄点钱回家。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遍地黄金(1196.00,2.90,0.24%)的城市。只要愿意干活,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居然也可以赚钱!
这其中去上海的那个人便是向华生。初到上海的他敏锐地观察到:上海人特别喜欢养花,他脑子一转,有了个做无本生意的想法。第二天一早,他在郊区装了10包泥土,冠以“花盆土”的名义,以一块钱一包的价格兜售,居然被一抢而空。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50元钱。这50元钱,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激励起了他的创业雄心和信心。他开始研究各种土壤,哪种花卉适宜在哪种土壤中生长。渐渐地,他的“花盆土”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不久后,他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门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从线下到线上
创业成功后,由于“花盆土”属于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很快就出现了许多竞争对手。如何占领市场,开拓更多的消费人群?向华生又开始打起了网络的主意。
向华生先与百度等搜索引擎合作,只要用户输入“花盆土”,第一品牌就是向华生的花盆土。在许多商家也学会这招术之后,向华生另辟蹊径,利用自己丰富的花木种植技术,在新浪、百度等提问栏目中自问自答,在宣传种植小技巧、解答种植疑问的同时,巧妙地植入自己的花盆土品牌。不少喜欢种植但又没有经验的新客户在浏览过他的这些小技巧、小疑问后,纷纷向他订购花盆土。
“把无技术含量甚至是零成本的东西,包装成别人迫切需要的商品,其实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我到现在为止,只有高中文凭。”向华生自嘲道:“你发现了别人的需求并提供别人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地上随处可见的一把泥土,也是抓住了机遇与市场,抓住机遇的人,就可以点‘泥’成金”。
“创造奇迹的地方”
8年间,聪明的向华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摇身变为了千万富翁,可他并没有满足,还是在不断寻觅商机。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当时的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忽略了招牌的清洗,结果好多商店楼面亮丽但招牌污渍斑驳。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些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由于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公司迅速发展,最终他的公司拥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延伸到杭州、南京等周边城市。
若干年后,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火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空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就在几年前,两人曾交换过车票,那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那个捡破烂的人便是当初选择去北京的外乡人。
“上海,是能创造财富与奇迹的地方!”向华生每次回老家时,都会用这句话打动一批同乡,跟随他来到上海创业。而最早决定与他一起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现在大多已经自立门户。华向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往事,能够给别人带来点什么,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来到上海创业。
(来源:上海侨报;作者:时双庆 吕松)
推荐阅读:
俞涌荣:让石头开出“艺术之花”
龚建平:让园林产业为农民增收辟新路
陈守良:花卉界的一颗明星
龚湧:书法意趣入插花
编辑: 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