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商人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园林商人 >> 正文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

来源:中国园林网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

个人简介:

史建华,毕业于东南大学民建专业,被誉为“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现任苏州市沧浪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房地产业商会会长、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伍子胥研究会常务会长。

主要事迹: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

    《高端对话》:看得出史董对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研究颇深,情有独钟。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苏州”,是不是出于热爱而与苏式园林建筑结缘,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

    史建华:可以说这是原因之一吧。对于前人留下的古典建筑,我的观点是既要保护好、修复好,更要利用好。光保护不利用也不行,宝贝不能束之高阁,要为大家和社会服务。应该在保护和修复好前人留下的园林建筑基础上,建造出流传后世的精品,从而让苏州园林建筑的精髓一代代延续下去,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名片。

    而且,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同质化中,苏州凭什么成为苏州而不是其他城市?就是因为我们苏州古城古建保护利用得好。如果苏州的古建筑数量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优秀的传统民居就会消失殆尽。可以肯定,既具有苏州园林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居环境或商业需求的建筑,必定会独秀于当前繁荣的房产开发浪潮中。

    现在苏州每年的住宅开发量很大,但有传统特色的连1%都不到。为何会出现西式风格建筑比比皆是,而传统苏式建筑寥寥无几的强烈反差?这并非因为以前的园林建筑不好,而是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有责任去建造既发扬传统建筑精华,又结合现代居住功能的建筑,而不是被西式风潮所淹没。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东南大学毕业的,学的就是建筑,毕业之后也一直从事建筑行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主持苏州老街坊改造,通过这些项目让我们感受到苏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的魅力,也在古城改造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所以就慢慢开始从事起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到现在。

    《高端对话》:史董从业数十载,代表作众多。但要说到成名之作,应该非37号街坊莫属。这个被誉为“苏州古城改造实现综合保护和更新典范”的工程,对你有什么影响?

    史建华:要说影响,几乎就是以37号街坊改造为起点,开始了我的古建筑保护、园林地产人生。

    1995年,苏州市决定实施以解危安居为前提的街坊改造方案。沧浪区定慧寺附近的37号街坊,是第一批试点的三个街坊之一。改造前,这里房屋破旧,无厨卫设备,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较差。

    改造工程由沧浪区政府下属的沧浪房地产公司负责,也就是新沧浪的前身,我是主要负责人。改造一开始,就处于两难境地,既要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又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方面,我们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多功夫,当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为了保持屋面的传统美观,我们对各条屋脊分别使用“哺鸡脊”、“纹头脊”、“凤穿牡丹”等民间传统雕塑。还在定慧寺巷口设立一个古典牌坊,配以亭台、回廊、漏窗等,处处显露姑苏韵味。同时,又引入现代生活设施,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管线全部入地,使这里的几千户居民彻底甩掉了吊桶、马桶、浴桶、煤球炉这“三桶一炉”。工程历时四年,虽然辛苦,但值得欣慰和骄傲的是,改造后的37号街坊被誉为首批改造最成功的项目,成为苏州旧城改造的经典,不仅在业内受到肯定,也得到了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赞赏。

推荐阅读:

周炳鉴:深耕盆景五十载 名冠岭南红果王

张卫东:夯实基础迎接成功

杨春起:让百合在农户心中怒放

张利:从圆明园到世博会 再现国人理想世界

编辑: 于会莲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