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个人简介:
杨赉丽,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编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国城市园林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园林规划与建设上的一些先进理论,特别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最新理念。明确了园林绿地体系规划及建设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事迹:
二、大学生活激情充实 奠定坚实专业基础
“您事业的成功一定与您的大学生活不可分割,能谈一下五十年代初您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吗?”记者问道。
“当然可以!”杨教授在提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既兴奋又激动:“那可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黄金年代。我于1951年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踏上了由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
“您当时有多大?”
“刚17岁。”
“一个17岁的女孩子离开父母亲,只身来到几千里外的北方,父母亲能放心吗?这可是五十年代初,中国女性受封建意识还很深的时期。”
“父亲早年留法思想很开放,母亲江娥英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受过高等教育,也很开化,他们自然都很支持我。”杨教授爽快地回答着,继续道:“在农村,女性受封建影响相对大些,而对于我们从上海大城市走出来的新中国女大学生来说,有的只是幸福、欢乐、理想与激情。在北上的火车上,年轻的大学生一路欢歌笑语,江南的青山绿水为我们送行,北方的大河平原张开双臂迎接着我们,我第一次亲身亲历着祖国壮美山河,此刻一股激情油然而升---我要用自己所学的园林知识将祖国扮靓得更加美丽。”杨教授控制着自己的兴奋,继续着:“北京农业大学当时因适应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需要,园艺系与清华建筑系合办了造园专业。园艺系51届只有21名学生,蔬菜专业7人、果树专业7人、造园专业7人,各占三分之一。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由清华大学营造系著名教授与中央美术学院一流教授授课;而生物、土壤、气象、花卉、树木等课则由农业大学一流教授授课,因此我们的专业知识打得十分扎实,这使我终生受益。”
“名师出高徒,一流的学校、一流的老师,为造就一流的人才创造了外因的条件。”记者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您说得很对,这是一个成材的重要外因条件,而长期、艰苦地自我磨炼则是最终真正成为一个有作为人才重要内因条件,两者都十分重要。”杨教授转而说道:“五十年代初,大学生还很少,十分珍贵,国家大学教育免收学杂费与伙食费。那时物价非常便宜, 特别是农副产品更是价格很低,我们的伙食标准是每月10.50元, 已是吃得很好了,每餐都有荤有素、米饭馒头随便选,特别是我们农业大学,在卢构桥还有实验农场,更为我们提供了品种丰富的蔬菜与农副产品。那时大学生不仅吃得很好,穿衣也很随意,来自上海、香港的女大学生穿的是连衣裙、旗袍,上身外套色彩鲜艳的开身毛衣,而来自华北大学解放区的大学生则穿的是土布服、解放服,我们与她们形成了很强烈的服装差距。但那时并没有任何政府官员、任何学校领导,也没有任何社会誉论要求女大学生不要穿连衣裙与旗袍,只是那时候年青人个个向往进步,充满革命理想,大家感到解放区女大学生穿的解放服更能体现进步与革命,因此,一时间我们纷纷都改穿了列宁装与解放服,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与时尚。”
推荐阅读:
专访杭州城市规划总工程师汤海儒
王东:广州城市发展战略
李树华:潜心研究 造福百姓
李迅:中国城市“低碳”泡沫化 1/5是“伪低碳”
编辑: 毛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