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社区办家庭花卉展“百花园主”来..
·阜阳:林业产业化蓬勃之势 走出“..
·宁波:有限耕地引“种”高科技花..
·青州为何没有“卖花难” 畅销不衰..
·做规模创品牌找人才 苗木大户的三..
·江西:东乡油茶鼓起农民的“钱袋..
·综观国外草业发展经验 可供我们..
·草业: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成经济..
·长春:君子兰产业逐渐步入了稳健..
·通江兰花品系发展迅猛 年创产值达..
第一桶金More...
·徐琼花:绿海园林谱写建设社会主..
·国内销量冠军金萨引领干花现代消..
·种植台湾草让广东东莞农民腰包鼓..
·最常见的鸡冠花居然是粮食 且味道..
·微型玫瑰花卉展上惹人爱 每棵售价..
·网络上热卖“说话”情人礼物 销量..
·南京专家培育出“五彩南瓜” 最大..
·鲜花宴:清炒白菊姜花蒸鸡美味营..
·大余:育出“迷你型”富贵籽 每盆..
·江苏:新颖别致 苏州市民钟情壁挂..
前车之鉴More...
·海南:凤凰花城陷连环官司 花商再..
·北京:“复生还阳花”显街头 全靠..
·居住条件改善“空中花园”流行高..
·武汉:18棵雪松“掰”昏了两司机..
·凤凰花城事件续:花商将采取措施..
·一外企扩大在华毁林 植物王国云南..
·买时光彩照人回家即死 卖花人耍"..
·买百合种子遭遇掉包 花农索赔后告..
·园林经营税项多 花都一园林公司补..
·四川兰草抢劫案震动兰界 兰友加强..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从大学教师到现代农民---房淑霞的变与不变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陈梦婕 林水土  日期:2006-11-3
    1977年,房淑霞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似乎从此就可以这么顺顺当当地走下去——在她父母所生活的那个县城,20岁出头的房淑霞已经是响当当的名人。然而,1992年,她突然从商洛师范学院辞职,只身南下打工。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5年后,她揣着打工挣来的3万块钱,到漳浦租下一亩地,当起了农民。

    如今,9年过去,农民房淑霞的日子过得怎样?记者来到漳浦花卉走廊房淑霞的苗场寻找答案。

    13岁那年就尝到科技的甜头

    “我那时还是个小姑娘,种出来的玉米一亩比个精壮汉子多收百分之二三十,全赖我学的新技术。”这件房淑霞人生中干的第一件“大事”被她提及多次。

    30多年前,13岁的房淑霞被迫辍学,同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块儿在地里锄草、割麦,每天小脑袋里盘算的都是工分。

    有一年春播,队里分到一个上公社学习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的名额,队长舍不得派精壮劳力去,就让房淑霞去。不久,房淑霞带着技术资料和种子回到队里,队长划了两亩地给她试种。第二年,她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玉米获得大丰收,亩产量比种粮能手还多,队长逢人就夸:“这女娃将来是要做大事的。”房淑霞懵懵懂懂地感觉到,要干大事不能没文化。

    几年后,求知若渴的房淑霞终于等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师院,成为家乡人眼里有学问、有地位的大学老师。

    当农民还能当到这份上?

    在大学,一周给学生上两节实验课的轻闲生活让忙惯了的房淑霞无法适应,看见学校周边一些农民种的庄稼,她总有上去侍弄一番的冲动。

    她开始怀念在地里的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房淑霞认识了一个河南农民,做种苗生意的。跟以往所见的农民不同,这个河南农民更“现代”,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订阅了大量的农业杂志,不但在城里购置房产,还买了一部小车。这一切让房淑霞惊叹不已———当农民还能当到这份上?自己搞了十几年的植物研究,如果能学以致用,还能比他差?

    在南方一家园艺公司谋得一职后,房淑霞决定辞掉“铁饭碗”。那段时间,商洛师院最热门的新闻就是,房老师书不教,给人打工去了。

    “时候到了”

    从锄草、施肥、装车干起,良好的专业背景让房淑霞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一整套花卉生产技术。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几年的打工生活,带给她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提升,而是把她带入了以往从未涉足的营销领域。

    教了十几年生物的房淑霞老师到了40岁才知道,一株优良品种的花,转手卖出去,利润竟然可以高出上百倍。帮老板抄生产计划、整理广告信息……房淑霞像个学生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刚出来打工的时候,特傻,逢人就问现在啥好赚钱。摸爬滚打了几年,我写的一份生产经营计划让一家花卉公司当年的营销额从25万飙升到300万。我想,时候到了。”1997年,房淑霞辞掉泉州一份薪金不菲的工作,揣着3万块钱,到了“不种五谷,以花为业”的漳浦,租下一亩地,当起了农民。

    “当农民,值!”

    房淑霞到漳浦时,手里提了两个大袋子,一袋是专业书,一袋是加拿利海枣树种。

    加拿利海枣是国际上一种著名的风景树,但当时在国内还没推广开,房淑霞只在厦门植物园见过。这种树长到1米高,进口价就可达到1株1万多元,市场前景相当可观。但它最怕虫害,扩散后后果不堪设想。

    “这下子,我大学里研究的东西真是帮了大忙。”说到自己的老本行,房淑霞语速加快了,“比如这只虫的鼻子特别长,我一眼就能把它归到橡皮虫一类,然后对症下药。这下药也有学问哪,以前农民是三天两头地喷,没用!我知道这种虫怕的是胃毒,得用灌……”为对付虫的耐药特性,房淑霞时不时就去城里买书,“不然虫子升级了,咱的知识结构就跟不上了。”

    在房淑霞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加拿利海枣。房淑霞是大户,农民有什么不懂,都来找她,她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临走,她还把看过的书,一行一行划出来给农民带回去看,后来农民干脆主动上门借书了。

    “我心里那个感动啊,当农民,值!”她说。

    “当个好农民,得懂政策”

    50岁的房淑霞现在每天上网两小时,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厅》等等是她必看的节目。“你可能想不到,因为了解国家政策,让我多赚了上百万。”她说。

    今年“两会”期间,《新闻会客厅》请来云南省长做嘉宾,一句“昆明要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旅游城市”让房淑霞嗅到了商机。她立马飞到昆明,一看,果然城市的绿化品位亟待提高。回到漳浦后,房淑霞果断调整生产结构,大批引进适合市政工程用的大规格海枣株苗,并在云南投放了大量广告。几个月后,房淑霞培育的海枣热销云南。如今,上海的世纪公园、人民广场,北京各大宾馆……处处可见“房淑霞海枣”。

    秋日的午后,房淑霞喜欢坐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300多亩加拿利海枣:“没当过大学老师肯定不会有我这300亩地,可是要一直当老师,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想到农民还能这么当。谁说农民就该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生活?我这儿现在是全国加拿利海枣最大的集散地,当年我教书的那所大学的党委书记乃至陕西省的领导都专程来过,个个对我竖起大拇指。前两天,邻村的一个大学生还跑我家里来聊天,说‘以前我们拼命读书是为了不当农民,现在读完书是想来当个现代农民。房老师能当农民,我怎么不行?’所以我每天都得学点东西啊,不然我这个现代农民也一样会被淘汰。”

    看来,在数十年的人生路上,房淑霞变的只是职业、身份,而不变的是对知识人生的追求,对现代农民内涵的诠释。
编辑: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