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时任村支书的苏耜同随当地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在河南省泌阳县,他看到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圆形带花纹的物种。一打听才知道这叫花菇,这种菇无土地栽,靠什么提供养分呢?
苏耜同:“介绍说利用当地的苹果树、柿子树的下脚料粉碎成木屑加工成菌袋出菇。”
当得知生长这种菇原材料竟然是苹果树、梨树等下脚料时,苏耜同想到了自己的棘手问题。村里的各种果树枝堆在路边和大街上,很是影响村里的环境。如果用来种菇,不但环境好了,而且还能挣钱。
苏耜同:“投资1000元钱大棚建起来后能赚三四千元。我们这里没有人种植,我考虑没有人种植的东西投放市场后肯定有钱赚。”
2000年5月他便投资2000多元,把苹果树枝粉碎后分装成袋,植入从河南买回的菌种开始种植花菇。
花菇是香菇中的一种,菌盖很厚,外观有白色辐射状或菊花状花纹。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苏耜同逐渐掌握了花菇的生长规律。
苏耜同:“花菇要形成这个花纹,需要温差的刺激,温度十度以上。冬天零上五度到零下十五度之间出的菇好。”
2000年10月,苏耜同满心欢喜地带着收获的第一茬50斤花菇到周围的农副产品市场,像卖蔬菜一样卖花菇。由于花菇的菌丝发酵期和出菇期都比普通的蘑菇长,市场上也没有这种产品,苏耜同定了高于普通蘑菇一倍的价格。然而一连几天,看得人多买的人少。
苏耜同:“老百姓都不认可,不认识这种产品,花花绿绿能不能吃。”
苏耜同一狠心把花菇降到了与普通蘑菇相同的价格,但仍然没有人买。望着渐渐长大的花菇,苏耜同着急了。
通过打听得河南的朋友得知当地花菇大部分销往了韩国和日本。国外的市场如何?2001年元旦,从未出过国的苏耜同跟着旅行团到了韩国。别人欣赏山水美景,而他却往饭店和菜市场钻。他发现韩国人的每日三餐都有花菇,吃法也多种多样。
苏耜同:“一个烤着吃,一个做泡菜用,再一个是炖着吃。”
他还发现包括花菇在内的各种食用菌价格比一般蔬菜都要高,销量很大。并且韩国的花菇交易方式与中国不同。
苏耜同:“下午把菇采下来之后装好箱马上运到拍卖市场就不用管了。晚上拍卖后第二天早上就把价格传到你公司去,上午就把钱汇到账户上去。”
韩国花菇火爆的消费市场使苏耜同动了心,而自己没有进出口权只好放弃了。
回国后,苏耜同把大超市作为销售突破口,然而100盒花菇一个星期只卖了不到10盒,这给从蔬菜批发市场转移到超市、光想以人们图新鲜心理来卖花菇挣钱的苏耜同一记闷棍。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几天的观察、走访,苏耜同认识到,新鲜的香菇在北方比较少见;而带花纹的菇更少了,它的味道和做法大家很陌生。怎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呢?苏耜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苏耜同:“我在韩国看见人家韩国超市上用煮的办法炒的办法让顾客先品尝,好后再买。”
结合北方人喜欢吃水饺的特点,苏耜同做了一些花菇水饺,让顾客直接品尝花菇的脆嫩口感。同时为了人们烹调方便,苏耜同开发出十几道菜谱印制成宣传单摆放到超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花菇慢慢得到了市民的认可,畅销时一天能卖出1000多盒。
这位叫张元栋的顾客第一次吃的花菇是朋友送的,吃完后觉得肉质细嫩,味道很香,便打听到生产基地去买。得知超市有卖的后,他每周都去超市。
顾客张元栋:“做汤,炒着吃。”
顾客:“做过汤,炒过菜,炒油菜、白菜都挺好。”
公司员工杜兴程:“销往各个超市包括济南、淄博、烟台、青岛各大城市。”
超市市场打开以后,苏耜同并没有满足。因为韩国的花菇市场一直诱惑着他。什么时候能走出去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向韩国之门。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