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滨海县五汛镇汛东村远近有名的设施栽培大户严必亮一直在新扩建的温室大棚里忙育多种秧苗,争取使棚里的番茄、黄瓜、韭黄等反季节蔬菜,能赶在春节这一旺季上市销售,卖个好价钱。去年他家的22个大棚剔除成本,净收入8万余元。今年夏秋以来,汛东村响应县里号召又新扩建300亩大棚,并早已被农户承包一空,从而使全村形成了面积达50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
为探索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从今年夏天开始,滨海县委、县政府在认真研究分析县情实际的基础上,总结全县近年来发展设施栽培的成功实践,决定在全县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实施“百村千户万棚”设施栽培党建富民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业设施栽培。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全县重点扶持100个高效设施栽培重点村,每村种植面积达100亩;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的党员示范户达1000户;亩产效益5000元以上的大棚达1万个。使设施栽培真正成为内联农户、外接市场的骨干产业,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富民工程。
为强势推进设施栽培工程,滨海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百村千户万棚”党建富民示范工程推进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省委驻滨扶促工作队还向县蔬菜协会发放了10万元的启动奖励资金,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大搞设施栽培的热潮。县里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印发致农民群众一封信、组织富民创业指导员宣讲、示范大户介绍经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百村千户万棚”工程的意义,主动帮助农户进行效益比较,使“百村千户万棚”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9月上旬,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连续2天的农技辅导课座无虚席,200多名来自各乡镇的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代表聆听了高级农艺师、省农林厅副厅长蔡恒和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沙国栋等专家教授的现场授课。他们关于《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新技术》等讲座,不时赢得听众阵阵掌声。每课结束他们还进行互动提问,解答听课人员在无公害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种植技术逐步被农户所掌握。这是滨海县在推进“百村千户万棚”设施栽培工程过程中重抓培训,切实解决农户种植技术难题的一个事例。
滨海县农业局、县蔬菜产销协会还组织专家教授、县乡农技人员、专业大户组成服务团,深入到全县100个重点村,对技术骨干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更多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当好“二传手”,就近服务群众。今年夏天,县里还集中组织45个经济薄弱村的干部、贫困户代表近百人到淮安、赣榆、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蔬菜工厂化无土穴盘基质育苗、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并邀请寿光市花卉蔬菜站推广研究员、站长刘良琪专门来滨海为全县蔬菜种植大户、县蔬菜产销协会会员等近千人讲授了寿光市温室发展概况及主要做法,进一步鼓舞了广大种植户的信心。县里还在远程教育富民创业网上设置了设施栽培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网页,内容包括市场信息、栽培技术、典型推广、专家答疑、视频点播等6个专栏,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设施栽培技术难题,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最新信息,实现与专家的互动。
在推进“百村千户万棚”设施栽培工程过程中,滨海县尤其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导作用。15个乡镇党委以及近270个村党组织通过培植示范典型、建设示范基地来引路、来带动、来辐射,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一批典型大户,每个乡镇都建设1至2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产业化的发展。五汛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汛东村建成500亩连片高标准大棚基地,在汛西、五汛两个村建成以育平菇、西瓜为主的设施大棚50个,在汛南、路建两个村建成以茨菰、浅水藕为主的水生作物大棚60个,在通济、北坍两个村建成以种植西瓜、大白菜为主的设施大棚60个,在三顷村建成以种植苗木花卉为主的300亩连片设施栽培基地,很快在全镇掀起了发展设施栽培的热潮。
滨海县将党建工作与发展设施栽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作用,服务、引导群众搞设施栽培,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对部分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精心选配好“双强”带头人。在东坎、滨淮等乡镇重点村成立蔬菜专业党支部,增设农村无职党员设施栽培示范岗,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农户”的党建富民新模式,设立党员示范岗,培植设施栽培示范区、示范片,提高规模化水平。通过党员作示范,做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干,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一批典型大户,建设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将千家万户的设施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对规避自然与市场风险,成为滨海县推进“百村千户万棚”设施栽培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滨海港镇,搞瓜果蔬菜种植的农民只要和镇蔬菜产销协会会长王兆禄“手拉手”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近年来,王兆禄利用曾在上海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熟悉的人物、掌握的大量信息,专门从事农副产品购销工作,逐渐和种植瓜果蔬菜的大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为种植户与外地市场“牵线搭桥”。今年夏季雨涝,滨海港镇番茄种植大户3.5万公斤成熟番茄相对集中上市,种植大户们真的有点犯愁。可王兆禄凭借自己在市场上的良好声誉,将这批番茄全部运往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为种植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滨海县这批经纪人完善了销售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为农户敞开绿色通道,扩大推介范围,提高了设施栽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货畅其流,产销两旺,解决了种植户们的后顾之忧。
滨海县还充分发挥省市扶促工作队的帮扶作用,将扶持设施栽培作为今明两年到村扶贫的重点项目。组织77个县级机关单位分别挂钩联系72个重点村。五汛、通榆等乡镇也组织有实力的单位挂钩联系到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积极为挂钩村、农户提供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扶持。组织农村“双强”党员干部和专业大户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乡镇领导挂钩到示范户,村干部联系到典型户,“双强”党员帮带到贫困户,使贫困农户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及早走上致富之路。县、乡蔬菜产销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帮助群众理思路、选项目、定措施、解难题、办实事,主动为他们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村党员、干部、大户和农民群众加入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滨海县“百村千户万棚”设施栽培工程进展明显加快,群众种植设施农业的热情高涨,不少群众已尝到了设施栽培的甜头。八滩镇八滩村富有经验的农民孙成英种了多年的大棚蔬菜,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今年她还帮助100多户农民发展设施栽培300多亩。东坎镇沙庄村农民张元坤主动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设施栽培,亩收益高达2万元以上,创下全县大棚种植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