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胡樟大:种果树屡败屡战 多种经营..
·藏书花木市场生意好一年销售可达..
·福建:天下水仙数漳州 金字招牌带..
·汪湘流:水上育烟苗 要么不做,要做..
·特色产品贵在品牌 福建漳州打响花..
·林业下岗职工闯出新天地 发展盆景..
·戴窑商、农、集体三方契约式种树..
·10万元不到可经营水培花卉 返点政..
·缺少专业销售市场 新会花木待做大..
·杨林村竞买树坑搞创建 绿了林子..
第一桶金More...
·花中自有黄金屋 让鲜花在餐厅桌上..
·张全臣:五年磨一剑 培育万株大花..
·鼠标轻轻点 网络为赣榆县农民掘得..
·王三平的盆栽箱技术 让屋顶绿化更..
·苏耜同:用废弃的果树木做成花菇赚..
·胆大花痴首开“花卉餐厅” 连锁店..
·“桂花大王”代斌:六年植桂育得..
·王立初:用鲜花来装点生活 用绿色..
·大洼村“花仙子”种花纯收入6.4..
·柿树盆景真好销 八亩地变成了“..
前车之鉴More...
·“一枝黄花”何成明日黄花:拒签..
·23棵大树被挖土机推倒 施工单位被..
·呼和浩特:参天大树惨遭“火烧”..
·菏泽牡丹跌入价格低谷 盲目种植花..
·菊展落幕市民提前伸手 爱菊情切等..
·湖北严查林权投资陷阱 “托管造林..
·种植“刺柏”造成梨树园减产赔偿..
·高价购种苗精心培育 假东北红豆杉..
·“懒汉”不弯腰盗伐39棵杨树 遭..
·技术不过硬花卉种植出现问题 花农..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十字型山水景观连起一座园林生态城市(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赵辉 吴昊 唐闻  日期:2006-12-1
    武汉滨江多湖,如今,不仅大江沿岸绿波摇曳,百湖之畔也毫不逊色。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月湖、鲩子湖等15个湖泊,岸边都建有公园绿地,一湖一景一园。2003年,武汉启动绿化进社区、开门见绿工程。目前,全市883个社区共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新栽乔灌木45万株,垂直绿化4200米,82%的小区成为园林式小区。

    武汉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说,过去搞绿化,哪儿有空地,园林部门就去种点树、栽点花,绿化只能见缝插绿。现在是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规划建绿地,建一片绿一片。

    规划大手笔

    2003年,按照凸显山水园林、滨江滨湖的总体要求,武汉市制定了把市区两江四岸、百余湖泊、城乡一体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唐家墩香港路口在道路改扩中拆出一块万余平方米的临路三角地块,由于地处江汉区中心,很多房地产商表达了投资开发意向。武汉市委、市政府放弃了可能的数亿元土地收益,投资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城市小森林。

    目前,武汉市已划定主城区近4000块绿地的绿线。

    根据规划,至2020年,武汉将以长江、汉水和东、西走向的山系为纵横两轴,以鲩子湖、墨水湖、东湖、南湖等城区湖泊公园为生态绿心,以二环路附近的低密度区为生态内环,以三环路附近3公里~5公里范围的农田、郊野公园、水面等为生态外环,以水面、城市绿地、低密度区组成的后湖、汉西、南太子湖和南湖等主城生态走廊,连通分隔主城和市郊的东西湖、后官湖、黄家湖、汤逊湖、梁子湖等大型生态用地,构成一个覆盖全市的环状放射型生态绿化框架。

    长江、汉水数百公里的岸线与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在武汉版图上形成了龟蛇锁大江的十字型山水景观轴线。武汉市的绿化,正沿着这一鲜明的地域特征加速前进。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说,绿,将成为武汉除水之外的第二大特色,到2020年,武汉将成为一座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建设大举措

    武汉外环路旁如今满眼是葱郁的竹林和樟树,这是环城林带建设的成果。环城林带工程是武汉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单项生态绿化工程,在外环公路两侧各建设宽100米林带,植树611万株,绿地面积5.92万亩,188公里环城林带总投资达3.25亿元。专家测算,环城绿带成林后,可使武汉夏季温度降低0.9℃。

    2003年,武汉市全面启动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全社会绿化总投资2.5亿元,是上年度的6倍多。2004年,全社会绿化投资达到8.2亿元,2005年11.36亿元,今年9.3亿元。

    四大工程建设逐渐深入,主城区58座山体划定保护绿线,并按季相变化植树添林。两江四岸、百余湖泊制定整治规划,渐次铺绿镶翠。中心城区斥巨资规划拆迁建绿。

    “四大工程使武汉山、水、林相融相依的个性魅力愈加凸显。”专家评价说。

    如今,汉口江滩、武昌江堤、汉阳南岸嘴、汉口龙王庙,两江四岸已建成堤防风景林带近40公里,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漫步。48岁的胡全志是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的老师,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对记者说:“前几天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我到汉口江滩散步,突然看见了黄鹤楼。十几年了,这是我第一次‘看清’黄鹤楼,原来对岸的武昌可都是朦朦胧胧的!”

    社会大氛围

    11月8日7时,解放公园,75岁的蒋大爷正在遛弯儿。他说:“以前市内最常见的是麻雀、鸽子,但前年我在解放公园、中山公园发现了戴胜、白鹭等野生鸟。如果绿化、空气不好,这些鸟能来?”

    飞到市区的鸟儿,见证了武汉8年的变化过程:

    1997年底,武汉确立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2002年,以绿色武汉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大力倡导植树造林;

    2003年底,武汉全面启动绿满滨江、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

    2005年3月,武汉环城绿化带工程竣工,外环绕城公路戴上一条美丽的“绿项链”;

    在绿染江城的同时,亲民绿化也在沿道路进社区,并逐渐延伸。

    9年来,武汉市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近百亿元,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已分别达到31.05%、36.03%和8.83平方米,比1997年多出2.23平方米,主要指标已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目前,全市已有22个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400余个街头小游园、小片林、小绿地遍布武汉三镇;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爱绿、护绿、建绿已成为社会共识。

    市园林局绿化处负责人说,有时为抢植物栽种最佳时间就需要加班,可又怕噪音扰民。刚一提这事儿,居民们就连连摆手说没事儿,绿化是为我们改善生活质量。

    武钢(集团)公司、武汉大学等一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和社区纷纷投资,实施单位院内绿化改造。武汉二中、省科技厅、崇仁路小学等百余个临街单位争相打开围墙透绿,把原来“私有”的绿色让公众分享。
编辑: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