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湖北丹江口:打造特色林业 提高森林覆盖率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作者:陈华平 陈永军 李方涛 日期:2007-4-28
从2001年到2006年,丹江口市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4.2%上升为39.3%,增长了5.1个百分点,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水土流失量由每年869万吨下降到696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5214吨/平方公里下降到4210吨/平方公里。资料显示,2007年3月,丹江口水库库区整体水质良好,达到Ⅱ类。这是丹江口市打造特色林业的结果。
历史上丹江口市曾是林木茂盛林木葱郁、群山含翠的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1958年9月1日,丹江口大坝开工建设,10建设大军开进丹江口,10万人烧柴、搭工棚、工程建设所用的木材,全部来自丹江口市汉江两岸的山林,当时有一句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当时森林被砍伐的情景:"精壮劳力建丹江,老弱病残砍抬杠,山上山下一扫光"。到196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下闸蓄水,10年间,砍伐林木30多万亩50万立方米。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丹江口。因为这里的水将流向北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市肩负着向北方人民送一江清水的历史重任。 200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丹江口库区时指出:"一库清水是南水北调的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丹江口市人民感觉到了神圣的使命,为贯彻落实温总理指示,确保一库清水,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确立了"以民为本、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加大库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步伐,确保丹江口水库永远是一库清水。 该市汉江以北地区石漠化荒山面积7万亩,造林难度大,其中的火焰山,曾被一位日本专家断言是"一块永远不会变绿的土地",多年来,造林成效不很明显。为此,市政府组织专业造林工程队进行科技造林,对石漠化荒山实施专业化造林,栽植时全面推广新技术,大面积发展抗旱耐瘠薄的刺槐,普及刺槐截干埋根造林技术,使刺槐成为石漠化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在林下套种葛藤、爬山虎,弥补林间空档,提高绿化档次,努力做到"土地不见天",加快了石漠化治理步伐。石鼓镇对火焰山石漠化荒山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打好了石漠化治理的硬仗。该市目前全市已完成石漠化治理1.8万亩,其中火焰山绿化面积已经超过1500亩。 实施科技造林攻克造林死角。丹江口市鼓励专业造林队伍积极探索造林土方法,新技术。盐池河镇探索出了地膜凹形覆盖保墒造林,习家店等汉江以北乡镇在荒山造林过程中推广刺槐截干埋根造林,在丹江口库区周围采取杨树截干造林等,都明显地提高了造林成效。 实施专业化造林提高了造林绿化成效。丹江口市自2002年成立专业造林工程队,形成了专兼职结合、市乡村三位一体的专业造林体系,全市有造林工程队20个,实行"包挖窝、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定经费""四包一定"方针,在全市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专业人员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生根粉、保湿剂、地膜覆盖、带土移栽、截干造林等适用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效。在蒿坪镇锅底山完成荒山造林1000亩,针对该处土壤瘠薄的实际,工程队点播耐干旱耐瘠薄的适生树种白花刺,加之雨水较好,出苗率很高。 实行四季造林提高了成活率。丹江口市属半干旱地区,特别是近十年来持续出现春旱现象,导致春季一季造林成效不明显。针对这一实际,丹江口市经过实践反复探索,变传统的春季造林为四季造林,做到随季、随时抢墒情补植补栽,确保造林绿化不断档、不断季。为确保造林成活率,每年容器育苗达500万袋以上,用大量的高质量的容器育苗,提高了造林成效。 立体造林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该市针对不同的地势和土质,摸索出针阔叶混交、乔灌草结合的立体造林模式。土关垭等乡镇在林下栽种金银花等中药材,土台等乡镇在林下套种黑麦草、白三叶草等牧草,石鼓镇在石漠化造林过程中,在林下栽植爬山虎、葛藤等,六里坪等乡镇荒山造林过程中,采取植苗与直播橡子结合,汉江以北地区荒山造林过程中,栽植柏树、刺槐与点播白刺花相结合等,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民营化造林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些公司、龙头企业和民营大户造林规模不断扩大,省康欣公司和重庆江津市慈云花卉苗木果药场自去年起在该市投资发展速生杨和黄柏,目前发展势头很好。 在造好林的同时,该市采取专职管护,加强对造林后的封育管护。2001年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丹江口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管理暂行办法》,《丹江口市封山育林实施方案》,《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通告》,造管并重,封育结合。市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在全市聘请了100名专职护林员,有效促进了全市封山育林工作的蓬勃开展。六年来,该市封山育林面积累计达到180万亩,以每年新增30万亩的速度推进。 编辑:红豆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