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吕孝书:沙漠播绿人
来源:天山网原创 日期:2008-7-23
---记六十四团十七连三北防护林先进个人吕孝书
中国园林网7月23日消息:翠绿的林荫,碧绿的农田,清洁整齐的营区街道......走进今天的64团17连,你会惊异那个曾经“风来一场现平地”的沙窝子,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是啊,昔日的沙包连挥洒和沉积了“夹道沟”村民多少年的心血与汗水,怀着建设和绿化家园的坚定信念,他们在巴基泰沙漠周边筑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城,他们像颗颗沙漠明珠,点缀着今天的幸福生活。其中,最为闪光的明珠,当数十七连职工吕孝书这一颗。 三十多年前,吕孝书和许多屯垦戍边者一样,满怀报效祖国西北边疆的心愿,从老家山东千里迢迢来到六十四团十七连,成为职工队伍中的一员。在那些挥动铁锹与砍土镘的垦荒岁月里,吕孝书担任过大田班长、条田长等多项职务,踏实肯干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使他在连队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那时的17连,因自然条件差,地理环境恶劣,每年风沙袭击农田不计其数,常常是“春忙一场,秋落一空”,是个提及令人摇头的穷连队。面对风沙肆虐、满目荒凉的沙包窝,吕孝书沉重的心里升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心思慎密的吕孝书利用下班回家的功夫沿路观察琢磨,一个大胆的念头闪现在他的头脑中---如果靠农田周边都栽上树,就如同给农田穿上了外套,会大大减轻风灾程度。自此,吕孝书便跻身沙漠播绿带头人的行列。由于当时的条件差,没钱买树苗,吕孝书就带领职工用扦插的方法,沿着条田、沙漠边缘插条栽树。这种栽植方法成活率不是很高,他们就用第一年栽种,第二年检查续补的办法,直到成活为止。不到三年的时间,第一批林立而起的榆杨林给“夹道沟”村的沙漠荒地点缀了片片绿意,并能起到防风固沙的屏障作用,这无疑给17连职工一个巨大的启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系列林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团场也明确提出重点扶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吕孝书决定利用这个好机遇重新打开一个局面。二00三年春,他把原有的四十九亩林地,进行了更新,全部种植上杨树。并将家门前的十三亩退耕还林地种植了树上干杏树,尝试走林果业协调发展之路。他还不断地将门前的五亩地做为“林果实验地”,分别种上了蟠桃、葡萄等果树。 这种“以经济林养生态林”的“林果并举”之措,为吕孝书植林护农,殷实果菜篮子走发展致富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谁都知道“一亩园,十亩田”的道理。林地管理时期,吕孝书和妻子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夫妻俩来说,六点钟起床下地不算早,披星戴月下班回家不算晚。两位年过半百的老职工每天付出的劳动相当于三个年轻劳力的工作量。他们在林间套种了打瓜;树上干杏林套种棉花;桃树间种菜、种瓜,一分地也不浪费。夫妻二人林果农菜齐管理,秋后核算,庄稼比正规田里产量高,树木长势也比别人的好,在林果木还不见效益的情况下,仅套种的农菜就创利润就近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十七连的许多年轻职工也逐渐树立了造林意识,利用地缘条件走上农林协调发展之路。近三年来,十七连三北防护林新植面积平均每年以不低于400亩的速度稳步上升,至2008年十七连三北防护林累计栽植面积达3510.7亩,位居全团第一位,连年被团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重点防护林管理优胜单位”。全连近5000亩耕地中有95%的面积已“穿”上保险衣,发展农业经济水平迎头赶上,短短几年时间便迅速跻身于64团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行列。 怀抱着对植林护农的夙愿和对屯垦戍边伟业的满腔痴心,吕孝书把多半生的心血与劳碌都撒在了“夹道沟村“这片热土,岁月没有辜负辛勤者,而今,吕孝书与他用心培植的林地一样,已然成为巴基泰沙漠中的一颗闪亮明珠。 编辑:栀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