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0日消息:冲击青州本地花卉的主要是国外大花蕙兰、凤梨和台湾的蝴蝶兰等高档花卉。这些花凭着品种稀少和良好的质量让青州当地多年不变的杜鹃、仙客来等传统品种大失光彩,很快青州当地花卉的市场份额被吞掉百分之四十。农民对这些外来花卉企业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青州黄楼镇花农:“2001年我考虑,如果他们来我怎么能卖呢?大公司毕竟比我们经营花多,便宜。”
青州黄楼镇花农李洪亮:“一般花农都是传统养殖办法,养出来的花市场对这个产品不大喜欢。”
在当地花卉企业受到冲击的时候,他们也在想着怎么绝地反击。农民陈守良看到韩国大花蕙兰在当地产生的巨大利润。他决定来个釜底抽薪。2002年,他开始从对当地冲击最大的大花蕙兰入手,做起育苗生意。
陈守良:“我把我的种苗公司发展好壮大好让当地的老百姓养殖附加值低的杜鹃仙客来转成养兰花到那个时候外来企业是来赚钱的当没有利润的时候自然就不向我们国家进口兰花了吗?”
种苗培植时间短,风险小,陈守良想以对方的品种抑制对方的冲击.但当时大花蕙兰的种植技术大多被韩国公司所拥有,想育苗他必须和这些外国公司打交道。当陈守良信心十足的去向一家外地企业讨教大花蕙兰种植技术时,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青州花农陈守良:“肯定瞧不起,他们说你们能懂这个东西?意思是说,你不可能,认为我们像小孩子还不会走路一样。”
韩国花卉企业销售经理:“不一定谈全部的把最主要的说出来,每个公司都会有保留的。”
外地企业的做法并非没有道理,就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当地跟外地的花卉企业并没有在一个水平线上。别说竞争,连对话的基础都没有,这让陈守良有些窝火。陈守良决定自己搞组培,他利用自己做化肥生意赚来的钱搞起了自己的组培室来培养自己的品种。
2002年,陈守良:“当时我把基质用树皮珍珠岩志石还有的时候加上砖块,根据书本上的要求去做。”
因培养兰花的土壤里成分比例不合理让陈守良直接损失二三十万。
陈守良:“不知道兰花需要通风很严格土壤透气性很好就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夏天的时候因为基质里面有珍珠岩有志石它就有个问题它就有粉末,有粉末它就堵塞下面的空气流就造成积水,积水就造成烂根。”
陈守良只好来到一家国外花卉企业。在参观的时候他从花盆里抓了一把土壤,让他有新的发现。
陈守良:“偷着看了一下人家的基质全是树皮回来之后醒悟了之后马上改掉。”
陈守良到2005年已经培育出23个大棚10万株兰花。不仅每年有大量的兰花苗出售给当地的农民而且有一万五千株的兰花上市。
陈守良:“这样我提供种苗,提供技术让当地的老百姓来养这个兰花,这样费用低,市场近,逐步靠价格优势,再家上科技含量提高一下产品的质量,慢慢来消化了这些国外客户。”
陈守良让大花蕙兰花在青州落了户,种植大户王珉芝也在琢磨搞出自己的品种。要有好的品种就要有好的大棚。国外企业用智能大棚种兰花,老王没钱就盖蔬菜大捧。他瞅准了了智能大棚的缺陷,便在管理上做起了文章。
王珉芝:“管理吧外地企业面积多管理比较粗放点,我们管的细一点,你想叶面肥吧我们三天就洒一次,他们不一定达到这个数。”
土棚虽小但可以让管理更为细致。细心的管理让娇气的蝴蝶兰照样长势良好。借助这种土棚土技术,王珉芝开始搞起了蝴蝶兰杂交,没想到这还真让他发现了优良的兰花品种。
王珉芝:“你像这种比较好的叫瑞丽美人这种很受市场欢迎,我们自己吧从组培开始通过杂交搞一部分新的东西有我们自己的东西。”
到2003年,当地产的蝴蝶兰,大花蕙兰批量上市了。
记者:“本地的还有进口的你是选择哪一种?”
青岛客户:“各有各的特点。”
青岛客户:“两样都选一点质量差的价钱低一点质量好的价钱高一点。”
本地企业的卧薪尝胆让失去的市场份额渐渐回来,这让几年来占尽市场风头的外地花卉企业开始头疼起来。
韩国花卉企业销售经理:“2004年韩国进口花呈下滑状态,因为国产的很多,国产的质量也在一步步提高,对韩国进口始终是一个打击。”
随着实力的增强,当地兰花种植户开始逐渐赢得市场主动权,兰花种植大户一改前几年的低调姿态。
陈守良:“当我的兰花从2006年开始达到四五万棵以上,数量上在青州花卉市场举足轻重在那个时候,外国企业进入青州市场,我说价格步和我商量的话,我就从价格优势上不是打垮它能打得他不到青州来卖了,不进入我们这个地方来了。”
当地的花卉企业在外地企业的刺激下壮大起来,他们终于有能力跟外地企业叫板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市场争斗看来不可避免。但出人意料的是,当地的农民选择并不是争斗而是和外地企业的交流。
陈守良:“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得时候,基本上成了切磋了,不是说保守了相互之间都有可取之处,取长补短。”
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发现,外地花卉企业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优良的种植技术;当地的人力、运输、承包地成本低廉,从而让当地的花卉具有价格低的竞争优势。
认识到这种优势的互补,2003年青州当地农民成立的欣卉公司借皇达公司的销售渠道搞销售,台湾皇达公司借欣卉公司的劳动力和承包地搞种植,一个借鸡下蛋;一个借船出海。
到2005年,青州已经有5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建立合资合作关系,并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吸引来大批全国客户,整个青州花卉市场销量大涨。
青州花农:“那时候一年销个三万、两万盆,现在不是三万、两万盆甚至到了三十万、五十万盆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