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小花店经营:精打细算很关键
·小花店经营:充分利用空间巧展示..
·花店觅商机 异地配送业务受青睐
·名字取得喜庆 盆景卖得红火(图)..
·水培花卉:白领新选择 市场新宠儿..
·赵万彬夫妇:种花实现“小康”梦..
·李锋:诚信为本天地宽
·发展绿化苗木 占据市场有诀窍(图..
·雷德胜:投身苗木市场 新理念闯出..
·苗木就挑贵的种 提高种植效益
第一桶金More...
·大一学生勇夺越秀花市标王 看好年..
·燕丽亚:下岗女工开花店 成功创业..
·熊新云:种植花卉 成就致富之路
·尚天晴:传承民族艺术的“花孔雀..
·徐立盛:要做现实版开心农场
·沈一鸣:巧手编出“美丽事业”
·穆江东:种荷兰香水百合的大学生..
·王显艳:在自主创业的花海中畅游..
·刘玉培:二百元造就的百万“花老..
·王志国:独特花卉工艺品赚得百万..
前车之鉴More...
·玉溪元江县10万株百合不长苞 花农..
·窦进刚:种树遭遇忽悠 法律讨回公..
·浙江浦江东阳两地大量香榧被盗剪..
·50亩花卉被毁 3花农索赔56万
·河北:假冒化肥坑花农,质监出手..
·124亩金银花苗木遭砍 原因何在?..
·“爱伲含片”中的玫瑰含片被控侵..
·菏泽催花牡丹面临严峻考验
·两千多株桂花树一夜之间被铲倒,..
·石家庄:花卉大棚被压塌 花农遭损..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云南花卉拍卖逆势增长 整体上涨50%
来源:云南法制报  作者:王沥彬  日期:2010-1-21
    2009年,云南拍卖行业经营状况有所下滑。据云南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良山介绍,2009年云南省内拍卖企业全年完成成交额35.87亿元左右,比2008年全年完成42.23亿元的成交额减少了6.36亿元左右。

    然而,拍卖标的类别中,以花卉为主的农副产品拍卖成交额却逆势增长,上涨了50%左右。

    花卉拍卖只涨不降

    2009年,云南的花卉拍卖发展势头迅猛,农副产品(以花卉为主)拍卖成交额2.48亿元左右,与2008年相比全年完成成交额的涨幅达50%左右,成交占比翻了一番。

    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部负责人杨柳表示,就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而言,2009年交易额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从2008年全年的交易总额1.63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交易总额2.31亿元,而日均供货量也从101.47万枝发展到2009年的133.76万枝,增长了32.29万枝,成交率从93.46%发展到95.12%,成交均价从0.49元每枝发展到0.52元每枝。

    虽然有许多拍卖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花卉拍卖市场一片红火,企业总体销售额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据悉,去年全年向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供货的商人数量已达5634户,去年供货量达4.6亿余枝,这也说明花卉拍卖在云南这个国内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正被越来越多的花企及花农接受,它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正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云花”已向很多国家和地区全面出口。

    逆势增长的原因

    那云南花卉拍卖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张良山说:“云南花卉拍卖市场之所以可以逆势中取得可喜的成绩,除了受到昆明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外,全国大部分城市所需的花卉,昆明都有供货,再加上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这个平台,大大提升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花卉拍卖不仅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花卉拍卖正成为‘云花’今后发展的趋势,使广大花农开始从分散生产、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质化转变。”

    杨柳则认为,云南花卉拍卖市场之所以可以逆势中取得可喜的成绩,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因为拍卖机制为交易带来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交易的优势已被花卉产业的同行认可;其次通过拍卖已形成好花好价的定价机制,保护了种植户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体现了花卉的价值。“凡是要进入这个市场,就必须要把毛花变成分级别的花,然后我们检验看是否合格。而且,我们的质量控制已从最初的现场检验控制延伸到田间及采后处理;采后处理手段也从单纯的分级包装扩展到保鲜处理;而拍卖中心花卉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了花卉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云花’的竞争力。”杨柳说。

    据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已经将云南确定为拍卖行业两个“全国农副产品试点地区”之一。云南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良山总结了花卉拍卖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经验。“云南省花卉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规范了交易行为,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有助于实施花卉品牌战略。”张良山说,“云南其实有很多农副产品可以通过拍卖来实现增值,更能打造品牌。如三七、普洱茶等云南产品拍卖已经小范围凸显了优势,如果能进一步推广开来,应该能取得更好效果。”
编辑: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