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民致富闯出“横栏模式”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杜丹丹 谭华健 日期:2010-12-29
从修通跨南北的中心农路开始,横栏的苗木产业开始规模种植。三沙村委将沿路的地以每亩1100元从农民手里租回来,然后以每亩1500元返租给农民和外来承包者,赚到的租金收入全部用于路网建设。 为保证本地农户租到地,解决因土地改种花木而失去养殖鱼塘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当时的村委想出一个办法:每块地限定为6亩,每位租户最多只能租到两块,且优先租给本地村民。 “这样,就保障了本地村民的工作和收入,但我们也要引进一些小榄、古镇等地的大户,因为还要依靠他们拓展销路,刚开始我们对销路没有底。” 记者在路网规划图上还看到有一线红笔加重的线路,这是今年和明年要修的农路。据介绍,今年已经修了13公里的农路,明年的工程完工,三沙村的农路就有25公里左右了,他笑哈哈地说:“总里程可以从三沙村通到石岐区啦。” 路通了,路面硬底化了,不但免去了每年用于维修沙石路的几十万元费用,还打通了苗木销售的重要阻碍。“三沙以前是种植基地,现在向销售市场转型,路不好,行不通。” 现在三沙村大部分的地用于种植花木,其中一些由虾塘改造而成,受花木产业兴旺的带动,三沙中心农路和古神路的交叉地段,有花农预计明年再次发包的租金可能将接近2万元/亩。 受三沙的辐射,五沙将沿古神公路旁的部分虾塘改造发展花木产业,迅速收获效益。去年首期开发的1000多亩地,平均每亩租金超过5000元,村集体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340万元。 “80后”农民乐当“花二代” 站在地头,伟仔洽谈生意的电话不断。他告诉记者:“老爸老妈退休了,现在可以领养老金,在家里带小孩,花木场由我和老婆经营。”他负责市场,老婆负责管理和技术。 伟仔两年前在邻近镇区租下了20多亩地,加起来他的花木场超过了30亩,这是多数三沙村农民经营的面积,明年他计划再租10多亩。因为三沙的地租上涨快,邻镇那边成了花农的生产基地,而三沙这边成了门市。 推荐阅读: 编辑:王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