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沙区灌木生物质:毛乌素沙漠的绿色能源
来源:北方新闻网 作者:郝少英 刘晓君 日期:2010-9-7
放下鞭子忙种树 在电厂职工阿日格勒的带领下,记者前往乌审旗乌审召查汗庙牧民乌兰达赖家,一路上,记者看到大部分流动的沙丘都长出了绿草茵茵的沙柳,大片挺拔坚韧的旱柳也长得异常的繁盛。 阿日格勒说,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人眼看着漫无边际的黄沙如今长出了绿,周边地区的牧民也因此受益。他的老同学乌兰达赖就是受益牧民中最典型的例子。 乌兰达赖家有7000多亩沙地,其中,可以养羊的牧场没有多少,大部分土地是沙子。依靠畜牧业为生,每年最多的收入只达到万元。听说李京陆在毛乌素租地治沙种沙柳,他第一个响应。 想不到第一年他种的沙柳就达到了3万元,第二年,乌兰达赖把自家的200多只羊给卖了。自己竟然还聘请了帮工植树,一下子竟然种了3000亩。 如今,几年过去了,他家的草场也慢慢地恢复了,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就盼望着他家的沙柳齐了苗,这样,他就可以再养羊,那样的话,每年收入就可以达到10多万元了。 实实在在的甜头让乌兰达赖坚定了和李京陆长期合作的信心,他干脆处理了大部分牛羊,自家还添置了造林、育林的专用工具,成为了一名专职基地林工了, 据了解,目前,电厂已经治沙造林33万亩,拉动平茬抚育各类灌木80万余亩,收购沙生灌木24万吨,直接使农牧民增收7000多万元,惠及5000多户农牧民。 这里的农牧民开始自觉地“放下鞭子少放羊,拿起铲子多种树”,变成了真正的林地工。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一部人类治沙史,就是一部人类集体奋斗史。治沙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战斗。它的成功需要集全国之力甚至全球之力,坚持不懈,方有可能。”李京陆发自肺腹地说。 李京陆当年带着20多个亿来到内蒙古,一头扎进沙漠开始了他翻天覆地的治沙创业路。对此,李京陆说,过去,山西人走西口谋发展,在内蒙古发财之后回到山西故里盖起了大院,而作为新一代山西商人的他,去毛乌苏沙地种植沙柳绿化沙漠,冥冥之中,是来替祖宗“还债”来了。 2003年,李京陆来到内蒙古治沙。乌审旗当地的领导听说李京陆来治沙,当即就把他介绍给当地的治沙旗帜年近七旬的宝日勒岱大姐。 宝日勒岱之前也见过一些玩儿治沙游戏的“空手道”,看到这位北京来的地产大老板夸夸其谈,当时只是很客气地说了句:“我是从实践里走出来的,咱们看你的实践吧!” 以后的一年里,李京陆先是出钱向牧户租来20多万亩荒沙地,并组织牧民完成了这些土地上的种植任务,还用现金大量收购沙柳,当年农牧民人均增收了万元。宝大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和牧民们说:“人家的钱也是钱,他把这些钱都拿到我们这儿,帮助我们治沙,我们应当一起干。”宝大姐是个有影响力的人,有了她的支持,当地牧民就对李京陆信任了,工作好干了。 宝日勒岱觉得,李京陆走的是一条产业治沙的新路子。 2006年的冬天,她把李京陆领进沙漠,手里拎着一个箱子,一边讲述他们治沙的艰苦经历,一边描绘沙漠经过治理后的前景。说着,她从箱子里取出一件蒙古袍,双手捧上送给了李京陆,告诉他要用这种庄严的民族礼仪形式,将自己为之奋斗的必胜的治沙事业,正式传承给李京陆。宝大姐给他穿上袍子,戴上帽子,双手捧上哈达,深情地说:“我们老了,治沙的任务就交给你吧!”李京陆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对于当时的一幕,至今回想起来,李京陆仍然感动不已。 对于未来,李京陆这样梦想,这是他的一种浪漫情怀,也是一个晋商的责任,只有把沙漠治理好了,才可称得上一个真正的晋商。说到这里,这位曾多次表示“以治沙为己任,以绿化为使命,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企业家眼中闪过希冀的光芒,漫口吟道:“莫道黄沙漫无际,喜看绿浪拍天涯!” 推荐阅读: 编辑:王欢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 |||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 |||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 |||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