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苗催生农民万元户 白永亮到新荣区林业局上班后,他天天骑着自行车下乡,走村串户,在完成领导安排任务的同时,留心当地林果业的发展状况,并不间断地撰写建议报告,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他查阅大量史料,了解到1500年前的云冈峪曾经山清水秀,森林茂密,堪称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后来由于大肆砍伐,连年战乱,导致森林毁坏严重,环境恶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群众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但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使得造林收效甚微。 作为一名普通林业技术员的白永亮,了解上述情况后心潮起伏:既然历史上云冈峪环境优美,那么,这里就一定能植树造林!1981年,新荣区政府出台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承包科技项目的政策,白永亮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毅然决然地要求到新荣区黍地沟村承包科技育苗。 黍地沟村有800余人,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当白永亮提出要将这个村改种粮为种树的消息传出后,全村炸了窝,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连珠炮式地放了出来:“种了树吃什么?”“树往哪里卖?”“种树比种粮能多赚多少钱?”“万一种树种不活老百姓怎么活?”...... 一些人质疑:“下乡干部说走就走,到时候咱们到哪里去找他?” 一些人观望:“大家怎么办咱怎么办。” 一些人好心劝他:“别搞了,这事太大了,关系我们全村近千人的生存啊!” 也有极少数人反对:“你在我们这里想干啥呀?是不是想把我们村当试验田呀?” 面对种种疑问,白永亮安慰自己:“让群众讲话,天塌不下来。”他冷静、耐心地给村民作解释:“市场经济不是以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要有钱,白面、大米都能买,还愁吃不饱?”他一有空就坐到农民炕头给农民算经济账:“1亩地种杨树苗,第一年产4000株苗条,高1.8米以上,可收入400元;第二年平茬后亩产苗2000株,又可以收入600元;第三年苗子长到2.5米高,胸径2厘米~3厘米,1亩地产2000株苗,可收入1600元以上,3年加起来每亩可创产值2600元。同样的1亩地,3年产粮1200公斤,收成不足500元,种树苗划算得很。” 为了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白永亮与全村90%的农户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书,村民的思想圪终于解开了,全村育苗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找种苗,白永亮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周边的地方,也吃尽苦头。一天中午,在阳高县的大路边,他看到一片杨树苗,忍着饥饿好不容易找到了管苗子的负责人,可人家自己的苗子都不够用,根本不外卖。 白永亮在阳高县没买到苗子,立即转乘火车到丰镇县。下车之后已是夜幕降临,他顾不上食宿,立即乘坐小四轮车赶往苗圃地看苗,回来9时多本应住宿休息,而他却又空着肚子坐上火车赶到距他育苗的黍地沟村还有4公里地的火车站,从那里步行回黍地沟村,中途还要经过一条1公里宽的大河。冬季河道的冰厚薄不均,危险性大。白永亮虽然胆怯,但因着急苗子,只能扑通、扑通地光脚破冰趟水过河,回到村里已是深夜10时半。房东要忙着给他做饭,而他却让房东连夜叫来村干部开会,直到商议完第二天的工作才休息,此时已是深夜12时。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白永亮帮助农民育苗进入新的攻坚阶段。育苗对于种惯了庄稼的农民是一项全新的事,白永亮只能一切从基础做起。他早晨天刚亮就起床下地,一遍遍地检查技术问题;农民吃早饭时,他又用高音喇叭向全村群众进行讲评,指出问题,讲明改进的方法;上、下午组织调运苗木;晚上集中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全村育苗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工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黍地沟村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预计数字,全区最早的农民“万元户”也在黍地沟村产生了。 闯出兴林富民好路子 1984年,白永亮被组织任命为花园屯乡乡长。他根据该乡沟多、梁多、地多、离城较近的特点,确定了林果业为全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白永亮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拿出了干部群众讨论认可的全乡林果业发展规划。 于政府村按规划要在村西发展林粮间作2000亩,村干部三番五次诉苦说农民反对干不成。白永亮尽管白天忙得喘不过气,但还是坚持连续3个晚上骑车近10公里到村里给农民开会,给农民算经济账,群众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群众种树的思想认识基本解决了,但种树的资金问题却难住了白永亮。他想用贷款解决,但银行不放,只能拿着规划找到了山西省林业厅造林处。造林处听了汇报后,认为这是山西省林业的大胆创新,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在得到上级林业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白永亮还根据全乡沟壑纵横的特点,到市水利局争取到了小流域治理项目,从而解决了植树“无米之炊”的问题。 上级的支持,群众的希望,归根到底是要把树栽活,让农民尽快见到效益。为探索高效植树方法,白永亮与群众一起分析找出了过去栽树不活的原因:起苗伤根严重;苗根裸露时间过长、失水过度;栽树树坑小,浇水不蓄水。针对这些问题,白永亮决定定人、定岗、定责,极大地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为使种树早见效,白永亮把重点放在了引进经济林新品种上。1987年春,为购买白水杏优良种苗,白永亮带领4名同志昼夜兼程,上午到省林业厅、农科院、造林局办事,下午5时从太原出发,半夜赶到万荣县。早晨天刚亮又到苗圃地选苗,夜间起程回大同,行程1600多公里,又冷又累,同行的人都病倒了,他却咬紧牙关,照常到地里指导种树。 一批依靠林果业致富的专业户和技术户迅速发展起来。农民李老三建果园每年收入近万元,每逢水果成熟时,他总要打电话给白永亮,邀请他到果园品尝水果,咨询技术问题。 花园屯乡乡政府开始换届选举,一些好心的同志对白永亮说:“您也到代表们中间走走,建立一些感情。”白永亮却说:“为群众办事就是建感情,其余的事不搞!”在人代会召开的前一天,他还在与省社科院的教授一起为靳沟窑农民修剪杏树。晚上,当他看到秘书写的政府工作报告问题没说透,植树蓝图不鼓舞人心,又整整修改了一夜。第二天,代表们都说:“政府工作报告拢住了人心,还得选老白当乡长”,白永亮仍然高票当选乡长。 实践证明,白永亮没有辜负老百姓的重托。他在花园屯乡当乡长6年,全乡造林成活率达95%,森林覆盖率由23%提高到45.7%,成为全国治理小流域的先进单位。 山西省领导到花园屯乡调研时高兴地说:“这里的经验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栽树致富的新路子。” 矢志不渝绿化云冈峪 1991年,白永亮被任命为大同市林业局副局长,他一上任就以满腔热忱投入到绿化云冈峪这个早已梦寐以求的绿化大业上。 白永亮大搞调查研究,向局领导提出了绿化云冈峪的设想,并组织义务植树单位进行大苗栽植试验。他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局领导出于好心,提醒他机关工作和基层工作方式不一样,不能过急、过热,并指出单位近期计划不再大规模组织云冈峪的植树。 朋友们打趣地说:“白永亮是个无权、无钱、无人的光杆司令。”好心人劝阻他:“干吗非在别人栽不活的石头山上费心。”可白永亮却说:“云冈石窟是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所以绿化云冈峪的意义重大,绿化云冈峪的决心不能变。” 1991年秋,大同市一年一度县处级干部带队蹲点扶贫工作启动,白永亮水到渠成地承担了黍地沟村的帮扶工作。 一天中午,白永亮带领两名工作人员来到黍地沟村,送行的车一停,一群熟悉的农民立即围了上来,一边紧握着白永亮的手不放,一边说:“活财神你可回来啦!”“俺们早就盼着你回来!” 当天晚上,大队部大院挤满了人,群众又像当年育苗时一样群情激昂,大家都想与白永亮说几句心里话,都想听他畅谈黍地沟村今后的发展。白永亮告诉大家:“一要由现在单一的杨树苗向多树种发展;二要利用原有杂交杨嫁接新疆杨,收益增加5倍;三要由现有的林业用苗向城市园林用苗、各种经济林苗木转变……”群众越听心越亮。不过几天时间,大家就迅速集资了70多万元钱,白永亮带着资金远赴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考察苗木市场,放手引进新品种,聘用嫁接技术人才。就这样,黍地沟村育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同样搞得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白永亮还兼顾指导云冈峪的栽植大苗试验。他白天黑夜分班干,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结果峪里试验的3000株1米高的樟子松成活率达到98%,彻底改变了云冈峪是“植树禁区”的看法。 秋天到了,田地里各种苗木杆壮苗肥,白永亮下乡期满,按常规该回单位了。黍地沟村全村老百姓联名写信,新荣区委、政府和黍地沟村所在乡党委、政府以及黍地沟村委会也向上级打报告,强烈要求白永亮留下来再帮农民一把。 大同市委一连收到3个报告和1封信,十分震惊,立即向市委书记报告。市委书记樊荣枝高兴地表态:“同意!”市长程步云在全市干部下乡工作总结大会上指出:“区、乡、村三级联名给市委、市政府打报告,要林业局白永亮同志继续留在村里帮农民育苗,这说明白永亮同志真给老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谋了利益。这样的好同志、好党员、好领导,我们必须表扬。” 白永亮工作中从来没有星期日,哪一户的苗木该干啥、有啥问题他都了如指掌。在白永亮的大力支持下,黍地沟村苗木品种由原来的杨、柳、榆3种增加到30多种,育苗面积达到1000亩,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村级苗圃;人均纯收入由育苗前的110.7元猛增到1100多元。 1993年7月27日,《中国林业报》在头版刊登了关于白永亮植树播绿事迹的《深情播在黄土地》的报道,并配发了《倡俭务实是时代的需要》的评论员文章。 在白永亮蹲点扶贫初战告捷的同时,大同市云冈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也批下来了。市政府成立云冈国家森林公园领导小组,副市长贺锐任组长,下设筹建处,白永亮兼任处长。绿化云冈峪是云冈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下乡干部座谈会上,市长程步云听了白永亮绿化云冈峪的思路后非常感兴趣,指示白永亮写一份专题报告直接送给自己。一个星期后,在“如何加快云冈峪绿化步伐的建议”的报告上程市长作出批示:“此件事很好,实际可行,请贺锐副市长组织实施,现在立即做好造林准备工作!” 单位主要领导不高兴,责怪他越级办事。白永亮经过耐心解释,终于赢得了单位领导的谅解。 1994年,到了春季植树的季节,全市林业工作按部就班,云冈峪义务植树却没下文。白永亮心里着急,他拿着以市政府名义起草的方案,天天找分管市长审批。由于当时雁北地区和大同市刚刚合并,领导们千头万绪,这点事排不上号,白永亮只能天天到市政府软磨硬泡,终于说服市政府出台了文件,明确“云冈峪义务植树由云冈国家森林公园筹建处组织。” 市区召开义务植树动员大会,没想到一些参会单位的领导一走进会场就说“市政府又要栽树,年年栽树不见树,还栽啥呀?”甚至有人报完到就走人。 白永亮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会上,他从大同市1500年前的大片森林讲到云冈峪绿化的新方法、新思路,特别强调了专业队与群众义务植树相结合的构想,并提出技术方面的8项改革。道理浅显易懂,所有留下开会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白永亮向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提出了保证植树成活率的整套技术措施,同时倡议植树单位只挖坑整地,选苗、调苗、运苗、栽植、浇水、管护等技术性强的工作全部委托造林专业队完成,双方签订合同,义务植树单位出经费,专业队保证成活率达到85%,苗木高度达到80厘米以上,达不到这个目标,第二年专业队必须重栽。对此,多数单位持怀疑、观望态度,只有大同二电厂、大同供电公司、市公安局等单位委托专业队实施。 究竟用什么办法保证树木成活率,这个最棘手的难题一直考验着白永亮。 土少、水少、石头多是导致云冈峪多年植树难以成活的客观因素。白永亮经过集思广益,在多方考证的基础上进行多项创新:改变过去植树整地的规格和方式。根据树木生长条件,由过去的小鱼鳞坑变成了1.3×1.2×1米的大坑。改变过去植树不分树种、不分地形、随意栽植的习惯,坚持适地适树,因地选树,因树选地,互相结合。土坑栽针叶树大乔木、油松、樟子松,石坑或半石坑选择小乔木或灌木。改变石质山种树单一镐刨树坑的作法,变为爆破与镐刨相结合。改变过去用2年生、高15厘米左右的小苗造林,采用1米以上的大苗带土植树,一次成林,当年见绿。改变过去起苗、调苗、运苗、栽苗人员不固定、不负责的模式,实行道道工序一条龙,一人全程负责制,把技术责任落实到人头。改变过去“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传统植树方法,代之以“重水压根”栽植法。改变过去植树忽视立地条件、坑内无肥、地表无护的做法,采用树坑土拌磷肥,坑表覆盖薄膜,促进树木生长。改变过去植树偏重苗木根部、忽视苗木上部的现象,实行苗木上下一样管,喷水、喷药、喷肥不间断进行。改变过去重造轻管问题,做到造管并举。采用上述措施,使植树成活率超过了90%,彻底打破了云冈峪植树不活的历史。 出钱委托专业队植树的单位领导笑了;观望单位的领导也受到了教育。原来对白永亮的做法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的单位的领导逐步改变了看法,义务植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至1997年,市区300多个县团以上义务植树单位都主动采取了单位挖坑整地、专业队代其植树的办法,使云冈峪绿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白永亮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很多人都说:“这人能干、实干。” 绿护大佛留美名 1999年,白永亮被提拔为大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接手的第一个重任就是利用冬季植树时机在云冈旅游专线补植4米高的大油松。 天寒地冻,寒风刺骨。夜间由于车辆故障,造成道路堵车长达3公里,运苗的车迟迟不见。白永亮戴着民工戴的狗皮帽,在拥堵的车流中艰难地寻找着拉树的车。等他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妻子看见白永亮从上到下满身是土,只露出两排白牙,吃惊地问:“出啥事了?” “没事,找拉树的车呢!”白永亮说着,摘下狗皮帽,汗与土混在一起变成了泥…… 第二天8时,交警队清理完路上的坏车,路通了,大松树运到了云冈峪,白永亮又立即组织大吊车和专业队员赶紧栽植。 河水已冻冰。白永亮站在冰上指挥专业队员破冰取水给树浇水,水管接头处不紧,小股水从缝隙往外冒,喷洒在人的棉衣上,时间长了结成冰,白永亮和其他几个浇水的人都变成了“冰人”。历尽艰难困苦,白永亮终于在新年到来前夕完成了云冈峪全线绿化任务。 2001年,云冈石窟要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绿化是重要内容,石窟前面的广场绿化更是重中之重。 5月的塞北,植树的黄金季节已过。另外,拆迁工作还未全部完成,断墙、瓦砾遍地。面对种种困难,百折不挠的白永亮没有叫苦,而是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绿化攻坚战。 ——平整土地。白永亮凭借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紧急调用全市最大马力的推土机和40多部汽车,早晨5时准时开到工地,车水马龙,协同作战。就这样,1天顶2天用,预计1个月的工期,半个月就完成了。 ——仔细填土。整个5万平方米的广场,地下3米深全是鹅卵石,刨树坑刨出的砂石必须运走,同时还要将客土从外面拉来,而且树坑的大小必须超过常规树坑的2倍。为了铺草坪,广场表面还要下刨35厘米,去除石子后再在上面垫土30厘米。白永亮每天早出晚归,亲自监督施工,弄得满身是土,谁也看不出他是个正县级国家干部,倒像是个监工。 ——精选树种。在云冈石窟前栽树意义重大,所选树木必须具备规格高、品种好、树冠美、母土球大、起运方便等5个条件。这种树不是随处都有,必须精挑细选。白永亮安排4个小组,在天津、北京、河北保定、太原、管岑山、五台山、内蒙、包头等地区以及本市周边区县四处访查、采购。不管是哪里的树,白永亮都要亲自过目。 由于绿化条件特殊,又要反季节栽植,所以除了对施工进行严格要求外,还普遍使用了生根保水剂、抑制蒸腾剂、美国干水以及促进植物各个时期生长的各种农药和肥料,道道工序讲究科学技术,保证了整个工程绿化成活率达到98%。 7月28日,云冈旅游节开幕的前一天凌晨5时,白永亮终于栽完了最后一棵树,圆满完成了绿化任务。 “云冈石窟保护得好,环境大变了。”这是国际古迹选址理事会专家拉菲克·姆高博士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来云冈实地考察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发出的称赞。 2002年,山西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整治云冈石窟环境的意见,首要任务是拆除市区通往石窟旅游专线道路两旁丑陋的建筑,辅以造林绿化,白永亮临时受命兼任拆迁绿化办公室主任。 在市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指挥下,绿化办与拆迁部门、评估部门、法制公安部门、被拆迁人员所在单位、街道等经过反复研究,出台了“云冈峪拆迁绿化公告”。 “公告”公布后,部分拆迁户认为补偿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不让施工人员施工,甚至采取堵车行动,造成旅游线路中断。 市领导来了,同煤集团的领导来了,公安人员来了!白永亮也成了重要人物之一。按照领导指示,各个部门的同志分头召集拆迁户的代表开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做了原则答复,终于说服了堵车群众,交通恢复了,但拆迁绿化工作依然存在艰巨性和复杂性。 白永亮落实领导指示,负责重新起草“公告”。他和政府办的同志对“公告”一字一句地进行推敲,彻夜不眠,起草完后交市长办公会研究后再次公布。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满意。绿化办的工作人员在人群中宣传拆迁政策常常被人围困和追逐,一些人扬言“谁带头先拆迁,就砸烂谁的头!”还有一些人故意打听白永亮的住址,并传话要他小心点。 白永亮没有退缩,他专找那些代表性强、威望高的拆迁户谈心,坐在他们家里了解情况,破解难题,一举打破了拆迁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僵局。 拆迁过程中,白永亮亲临前线指挥协调,随时与领导沟通。经过白永亮和同志们5个半月的努力,云冈旅游专线全长8公里道路边的房屋建筑拆迁完毕,共拆迁605户、拆迁面积达5.1万平方米,拆迁区植树1.5万多株,为美化、绿化云冈旅游专线、改善石窟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们惊讶地说:“没想到绿化办能干这么大的事!” 在大同市人事局的请示报告卡上,大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全部签字,一致同意报送白永亮同志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春华秋实。大同市绿化办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白永亮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2006年3月31日,白永亮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和其他先进代表一起与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合影留念。2007年5月,大同市政协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侨联到市绿化办视察,听完汇报后,政协常委常树权、侨联主席张兰萍、农工委主任李灵瑞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应该为老白立个碑。” 市政协召开会议,5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写了《我们要为绿化功臣白永亮立碑》的提案。提案中写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白永亮就没有云冈峪今日的绿装,为了铭记白永亮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我们建议在云冈峪观音堂或蜘蛛山坡上为白永亮同志立碑塑像,以激励无数的人为保护环境而奋斗不已。” 情系绿色再扬帆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白永亮不仅逐字逐句地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而且撰写了《大同市环城生态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同云冈沟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大同市口泉沟绿化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大同市里十里河、御河绿化生态规划方案》和《云冈石窟大景区绿化生态建设可行性报告》等5个报告。 今年,大同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白永亮又迅速递交了《关于对云冈峪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的筹谋》的请示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里专门邀请太原市园林设计院为云冈峪道路绿化进行高标准、规范性设计,对原有绿化本着利用、改造、提高的原则进行认真改造和艺术加工,沿路景观带50米范围内,根据地形、山势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使道路和山体显得自然、流畅、和谐,花草树木布局合理,大大提升了云冈峪的园林绿化档次,为云冈石窟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6月27日,奥运圣火在大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激情传递,火炬传递的线路就设在云冈旅游专线,传递路线两旁的绿树花草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为奥运圣火传递增添了无穷魅力。 2008年6月,大同市新一届政协会议开幕,部分政协委员又一次提交“建议在全市开展弘扬白永亮精神宣传活动,为实现我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提供精神支持”的提案,这是对白永亮矢志不渝造林绿化业绩的充分肯定,更是老百姓的口碑使然! 白永亮站在云冈峪的山头上,望着一个个被绿化的山头不禁感叹:风霜雨雪日与夜,额上青丝暗变白,屈指十八春秋过,感动大佛青山来。 这就是白永亮,一个百折不挠爱绿、播绿、护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