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园艺
|
工程
|
设计
|
苗木报价
|
招标投标
|
园林图库
|
专 题
|
会展
|
人才
|
调查
商贸
|
商人
|
景观
|
古建
|
论文
|
专家热线
|
园林黄页
|
园林气象
|
植物库
|
法规
|
搜索
|
论坛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商人
搜索
按姓名搜索
按简介搜索
按事绩搜索
商人专访
More...
姓 名:李德华
简 介:1924年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详情
姓 名:包志毅
简 介: 包志毅,男,1964年10月生于浙江东阳,..
>>详情
姓 名:邹德慈
简 介:邹德慈,城市规划专家,1934年10月出生于上..
>>详情
姓 名:陈尔学
简 介:2002年被破格聘为“数字林业”研究方向..
>>详情
最新商人
·
专访浙江省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
·
奥林匹克公园主设计师胡洁
·
果木大王:滕春明
·
走进户田芳树的景观宇宙
·
徐甜甜:每个建筑有自己独立的气..
·
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理性光辉--访著..
·
罗伯特·沃森:“我希望消灭绿色..
·
“洋人在土人”访谈:土人建筑总..
·
浙林学院园林学院副院长包志毅:..
·
中国工程院邹德慈院士漫谈城市规..
园林商人首页
>>
园林商人
>> 傅企平
专访浙江省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个人简介:
人物介绍:傅企平,1948年出生,浙江奉化人,滕头村党委书记,曾担任滕头村党委副书记十七年,个人主张建设立体、生态农业,并致力与保护滕头村的生态环境,带领村民走上生态致富之路而受到外界关注。
主要事迹:
人物介绍:傅企平,1948年出生,浙江奉化人,滕头村党委书记,曾担任滕头村党委副书记十七年,个人主张建设立体、生态农业,并致力与保护滕头村的生态环境,带领村民走上生态致富之路而受到外界关注。
这里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的滕头村。全村人口不足800人,2005年的社会总产值却达到18.2亿元人民币,人均纯收入15600元。虽然村子的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却拥有全球生态500佳的称号。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村子,因为什么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里还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这里的村民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记者:那村民现在都干什么呢?
傅企平:村民现在有的当老板,有的当干部,有的搞工业,有的搞农业,搞第三产业也有。
记者:那作为滕头村民来说,他到底有哪些待遇啊?
傅企平:滕头村的村民,年纪大的有退休金,一般现在最低的是一个人6000块一年。
记者:六千块。
傅企平:哎,一年,高的一万多,因为贡献有大小的。还有很多保险,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很多的保险,还有大病的保险,还有读书我们都是免费的,还有一些生病的,大病的出了一些事故,我们村里都有补助,所以我们这里现在讲,没有暴发户也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小康户。
家家都是小康户,这句话并不能完全体现滕头村村民生活的改变。这是一部以滕头村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了不起的村庄》,影片中80%以上的场景都是滕头的实景,美丽的乡村风光让看过影片的观众印象深刻。目前滕头村村民不足800人,村民中有将近500人不再以种地为生,他们都在村里的工厂工作,每个月像大多数城里人那样用银行卡领工资。
记者:你们现在跟城市一般的城市有什么区别?
傅企平:现在很多地方和提出要城乡一体化,当然有的地方要城市跟农村一样。但是我们很多的地方,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城市了。像我们的奉化、宁波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还不如我们。
记者:比方说?
傅企平:比如说我们的水很清,我们的空气很清新的,我们的老百姓人情味很弄。城市里面隔壁,楼上楼下都不说话的。我们平时都是很和谐的。
与其他村不同的是,进滕头村参观,需要购买一张门票,这在中国的农村中也算是第一家。
记者:门票是多少钱一张啊?
傅企平:原来我们在1999年五块,十块,二十块,三十块,四十块,现在是五十块,越高来的人越多。(去年我们观光农业的门票就有610万,旅游的总额的收入有2800万,今年我们的门票能超过800万,总额的收入肯定会超过3500万。
记者:那参观参观,你还要人家花钱来买门票,当时就没有顾虑吗?
傅企平:当时有顾虑啊,一开始搞的时候一部分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纪大的他们想不通,你农村里面那些花花草草,你卖门票?谁能来啊?你不可能的,异想天开的。
记者:看什么呢?有什么值得看的,五十块钱?
傅企平:50块钱,你可以玩一天。你看看鸽子、鸭子、笨猪赛跑,还有老虎、狮子还有一些杂技,还有一些婚庆,还有很多参与的东西,你采草莓啊,采小黄瓜啊,还有牛耕地。
记者:那你跟游乐园有什么不一样?
傅企平:我们这里主要是具有三农的特色,我们有农村建筑,我们有一些农业的东西,现在很多城市里面,不要讲小朋友,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马啊,什么是牛啊,什么是小麦,什么是韭菜,他们也分不清的,他们到滕头村来看了以后,哦,这个就是这样的,他们很高兴。[分页]
这是村里的一项传统表演项目——笨猪赛跑,农村里常见的家畜、家禽在滕头村却成了一个个表演项目。每隔一段时间,村里还举办一场被村民们称为“乡村嘉年华”的活动,在这里除了能够体会乡村生活之外,还可以在滕头村感受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傅企平:这里是婚庆园。
记者:字写在瓜上?
傅企平:对自己写上去。
记者:南瓜长大以后他就可以摘走。
傅企平:对摘走,你看这个就写着,是什么时候写的都有时间,这个里面可以拜堂。
记者:干什么?
傅企平:结婚,拜堂的。
如今到滕头村举办一场生态民俗婚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来自周边城市里的年轻人的选择,在网络上搜索这个普通的小乡村,有近10万条的相关信息。其中有近万条是关于滕头村的游记,很多来过滕头村的游客把它称为“世外桃源”。那么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以前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
老书记:老婆娶不进来。都是泥草屋。
15年改土造田拔掉穷根,却成为一个尴尬的先进村。
傅企平:外面是很火红的,里面是穷的。
今年82岁的傅嘉良在滕头村当了三十年的村支书,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滕头村的建设,对于40年前的滕头村傅嘉良记忆犹新。
记者:当时村里是什么情况?
老书记:村里很穷很穷。
记者:怎么个穷法?
老书记:老婆娶不进来,都是泥草屋,老百姓住的是泥屋、草屋、小屋。我们这个地方地势很低,十田九荒。一场大雨下了就淹了,旱的时候被晒死,雨的时候被淹死。
傅企平:我们过去也有些民谣的。
记者:什么民谣?
傅企平:叫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
记者:当时的人均收入有多少?
傅企平:一年做到头,没有几十块钱,就是靠几亩土地。大水一发,一涝以后,粮食被水淹了以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收入了。
在全国兴起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滕头村开始改土造田,很快滕头村成为了省里甚至全国的“学大寨”先进村。这种先进也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周边村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滕头村村民渴望致富的愿望也越发强烈。但是“学大寨”的先进荣誉并没有给村民带来更加富裕的生活,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它却成了村民致富的包袱。
傅企平:后来农业稳定了,但是工业没上去,那个时候咱们是农业大寨的先进单位,不能搞资本主义,养一只鸡是社会主义,你养三只就是资本主义,这个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的,你不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了,所以那个时候滕头村也是先进单位。外面是很红的,里面是很空的。
记者:怎么讲?
傅企平:外面是看上很火红的,里面实际上很穷的。
当时土地已经分产到户,种什么,怎么种由村民决定。很多地方村民觉得种地不划算,有的干脆种一季荒一季,或者直接就把土地荒着。作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让土地闲置、荒掉实在是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土地和因土地赋闲的村民,老书记傅嘉良考虑把分到户的土地再集中起来,这在当时无疑是个风险之举。
傅企平:搞农业、搞粮食,没有钱可赚的,大家都土地都荒掉了,那不行,我们看着土地心疼的。那么就把土地集中起来,集中起来开始三户,我也搞了一户,老书记当时就说企平呀你也去搞一户。这个土地荒掉不行了。当时粮食价格很低。
记者:那挣不到钱还合起来种地,种那么多粮食怎么考虑呢?
傅企平:当时村里头有补贴的,村里补一点。
记者:村里为什么要补呢?什么考虑呢为什么要给补贴?
傅企平:因为粮食国家很重视,你不能荒地。
记者:那与滕头村有什么关系?
傅企平:滕头村是农业学大战的先进单位啊,土地荒了以后,上级领导要抓你的。
记者:村民的思想通吗?这个地又和起来。
傅企平:土地没有人种啊?
记者:但是使用权是我的。你收回去了。
傅企平:我们收回去还给他钱了。
记者:怎么运作呢?
傅企平:一亩土地给他现在是550块,运作呢,我们把土地集中以后,成立一个农业公司。[分页]
1986年,村里成立了农业公司,这是滕头村农业产业化的开始。然而农业公司怎么运作,怎样才能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里长出黄金来呢?
记者:谁来做这个决策,我们种什么,不种什么?
傅企平:那么就是农业公司,根据市场的调查以后种什么好。还有一个根据我们滕头村的土地,土壤的结构,这里适合种什么东西,有些东西我们这里不能种。农业公司就可以一块一块的分开,承包。我们也种粮食的,集中种粮食,因为粮食附加值太低,不划算,那么就是慢慢的就搞多种经济了。
在集体的土地种什么一直是傅企平和农业公司苦心钻研的问题,他们先后在土地上种了梨树、葡萄,发展鱼塘。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他们还搞起了立体农业,在田间开河养鱼,地下铺设暗管进行排灌。最后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个村民有些陌生的项目上——花卉苗木。
记者:怎么考虑的呢?当时怎么会想到这个的呢?
傅企平:国外很多地方他是非常漂亮的,树种的很大很多。你到新加坡,你到澳大利亚,绿化是太好了。所以我们想今后咱们的生态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肯定要跟上。
记者:一开始就这么坚定吗?过去我们对于农村的概念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花花草草那是资本阶级的东西啊。
傅企平:对呀,当时在农业大寨的时候绝对不能搞这个东西,后来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搞起来的。
记者:你们观念通吗?就那么坚决?
傅企平:当时改革开放的时候,也过了一两年。过了一两年以后我们觉得再不发展,观念再不改变的话,肯定要落后,落后你就要挨打。
记者:顺利吗?在滕头村花木成为一个产业。
傅企平:应该总的来讲还是顺利的。但是种花卉苗木也好,搞其他东西也好,你一定要做的精,做的专,做的好。我始终觉得不管什么东西,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
在原来生产粮食的土地上发展花卉苗木给滕头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各地对绿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村里的花卉苗木生意发展的很快,不仅村里成立了园林公司,在滕头村以外,他们还建立了苗圃基地1178个。滕头村生产的花木越来越多的被送出去,成为其他地方的风景。在滕头村有一件让村民至今仍津津乐道的事情,那就是村里的绿化工程队接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万的绿化业务。
傅企平:被奥运会看上了。香港澳门他们都要,还有几个品种我们通过国外引进以后,再通过我们自己改良,有好几个品种都是很优良的。现在我们的园林绿化,很多的园林专家,一些刊物,一些工程单位,他们来了以后爱不释手,他们都大拇指翘翘。我们一个品种多,一个质量好,一个呢服务跟得上,成活率有保证。
傅企平:这个亭子都是活的。
记者:你这个亭子很特别啊,你怎么不建那种亭子呢,这就是几棵树啊?
傅企平:它是生态啊!活的,像这样感觉很好的,很多来结婚的人。打打牌啊!
记者:嗯我们可以感受一下,他们会喜欢这样的亭子吗?
傅企平:很喜欢这样的树亭子也很好卖,这个亭子可以卖三千块钱。
记者:就这样一个亭子?
傅企平:对。
花木产业不仅为村里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美化了村里的环境。为了让让村子看起来更漂亮,傅企平甚至主动买来成年的树种在村里。这里是滕头村非常有特色的将军林,每棵树高度一致,枝叶繁茂,这排树就是傅企平从邻县工地上抢救过来的。
傅企平:将军林因为当时,我知道了,因为我们隔壁的一个县,他有一个公路要改造。那么这很多的树,2000颗树被砍掉了,我知道了,吃过晚饭我就赶过去了。过去呢,有150多公里左右,还是山区,车开过去,这路还在修,上去的时候,车子坏了,坏掉了怎么办?那我就走吧,走了20公里,到了修马路的地方。我跟工地的负责人说,这个树你不能砍,我都跟你要了。
这些树移来之后,傅企平从宁波军分区请来一些将军参与植树,并把这排树取名为“将军林”。从此,滕头村不仅种树,也让树和前来参观考察的名人们拉上关系,搞起了“名人经济”。
记者:都有什么人在这你种过树?
傅企平:朱镕基、曾庆红、丁关根、吴敬琏也是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回良玉。
记者: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家都不拒绝呢?答案是什么?
傅企平:因为种树一个是绿化,为子孙后代植树,绿化。还有呢他觉得在滕头村钟一棵树也蛮好的。
记者:这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傅企平:对,共同的心愿。
正是这些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努力让滕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1993年老书记傅嘉良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手中接过“全球生态500佳”的奖章,这个奖是从1987年开始评的,通过表彰为环境保护做出特殊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形式来推动全球的环境保护,这个荣誉成为滕头村引以为豪的招牌。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注意到村里关于“500佳”的标识几乎随处可见。
记者:那这块招牌是很值钱的呀!
傅企平:对。
记者:那你们得了这块招牌有没有用一种非常的,特别的手段?
傅企平:那没有,原来我们也不知道,联合国还还评这个东西。我们自己要经济发展起,生态环境要改造,要改造居住环境。后来听环保的部门讲,你可以评全球生态五百佳,你们滕头村也可以去参加嘛,很多的条件都具备了。那么我们就去报了,报了就是我们通过奉化市政环保局,宁波市,浙江省,还有国家环保局再报到联合国去。
报到联合国之后,联合国的官员一开始就给傅企平一个下马威。滕头村一直是个先进村,材料里是不是有浮夸的成分。为了验证滕头村的发展变化,联合国的官员亲自来到滕头村进行考察。
傅企平:一考察以后,这全都行啊。
记者:哪些方面行呢?
傅企平:咱们的生态环境,咱们的经济发展,咱们村民的素质。他们非常满意,所以联合的副秘书长专门到这里来,其他地方都没去的。
在联合国官员来考察的过程中,村里的几条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几条河也是滕头村发展生态农业的缩影。听村里人讲过这些河的结构之后联合国的官员们连声称奇。那么这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河呢?
傅企平:这个就是我们的葡萄河,上面种葡萄,中间养鸟,下面养鱼。这样就是立体地,充分地利用空间。
记者:但是问题是,葡萄盖住了,不把阳光都挡住了吗?
傅企平:所以呢我们的葡萄藤不是太密,还是有一些阳光可以照下去。你太密了阳光一点没有那也不好。鸟也不好鱼也不好。
记者:鸟养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傅企平:一个葡萄藤能遮荫,还有很多葡萄掉下来了,鸟能吃到葡萄。还有一些虫它也能吃,鸟就吃葡萄,吃虫。鸟粪掉下去就喂鱼。这样就是充分地利用生态。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面前他们遇到两难抉择。
傅企平:我要原始积累,那么这产业不办,其他的产业要办啊。
设立村级环保委员会到底能够起多大作用?
傅企平:村委会管它精力分散,它不专一。[分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日本客商经人介绍找到傅企平,想在滕头村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兴办一家小型造纸厂,滕头村每年可获得净收入1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滕头村是多么大的诱惑,但是傅企平最终拒绝了这个项目。
记者:那是块肥肉啊。
傅企平:肥肉,你把环境破坏了,来取得的这个效益的,如果烟囱的沿排放,废水的排放,达不到国家的标准,那就麻烦了。
记者:那现在滕头村有实力了,可以这么说,那你们不是讲大话吗?那我们没实力的时候呢?我怎么办?我要原始积累?
傅企平:我要原始积累,那么这个钱不办,其他的产业要啊办,我们看到了很多地方把那水弄脏以后,不只不能吃,灌溉也不能灌溉,草也都死了。
记者:当初你怎么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
傅企平:当初也有想法的,有的老百姓,有的党员干部也有这种思想,觉得你这么傻。光你一个村有什么用。我们还是把钱挣呀。
记者:有道理啊,那你怎么解释呢?
傅企平:我们开会,把环保局的专家请过来,放电视录象片,这就是生产发展了,把环境污染了,后来吃苦头了,看到很多的地方有些人哑巴了,有的村子把井水都污染了,小孩生出来那些智商都很低,很笨的。所以我们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来,既要金山银山,但是更要绿水青山。
记者:你的思想怎么通呢?老百姓还可以这样理解,你是要GDP的,你是要政绩的啊?
傅企平:GDP要上去,生产要发展,这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深深的感到,如果就像其他那些乡镇企业,如果把环境都污染的话,今后不可像样的。你不一定要有污染,没有污染的企业也有啊。
没有污染的企业是什么呢,傅企平从外地购进了十几台机床,办起了利润微薄的服装加工厂。令人想不到的是,目前滕头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服装生产基地,滕头村收获了又一个没有污染的经济增长点。1993年,村里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村级环保委员会。
记者:为什么会成立这个机构?
傅企平:关键是因为咱们被评上了全球生态五百家以后,咱们要保持这个荣誉。还有咱们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那么谁来决定呢?谁又要讲呢?我们就跟环保局的领导、专家商量,不是我们现在从上到下都有环保委员会吗?
记者:那村委会也一样可以管啊?
傅企平:村委会管它精力分散,它不专一。所以我们环保委员会,特地聘请了一个奉化环保局退休的领导干部。
记者:是不是真能起作用?
傅企平:真的,就是我们要搞一个项目就靠他请几个专家。同时和环保委员会。
记者:那最后不还是你拍板吗?
傅企平:我要拍板,就是根据他们的数据,根据他们调查的材料,再来判断。
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他们遇到特殊的困难。
傅企平: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讲普通话
保护生态环境,为滕头村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傅企平:我们种子种苗都出口到日本去了。
《面对面》王志专访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正在进行中。
随着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傅企平发现,滕头人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天然的屏障,那就是方言太重,于是培养村民学普通话成为滕头村发展经济以外的另一大任务。
傅企平: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讲普通话。
记者:那普通话对你很重要吗?
傅企平:很重要,原来国外的领导来了,有两个翻译,把奉化的话翻译成普通话,普通话再翻译成英语。
记者:那讲普通话跟发展经济有什么关系啊?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
傅企平:要跟人交流啊,人家到这里来参观,你不能沟通,我到北京去,到山东去做生意,做买卖,大家都沟通不了,要写字,所以太麻烦了。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傅企平意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不仅在村里建了一所条件一流的小学,还在田间地头建起了图书馆。同时他还鼓励村民上夜大、电大,而这些所花的钱,大多由村里来支付。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和家庭予以重奖。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傅企平:要发展,就是要有文化,要有出息。
记者:那你跟老支书原来都文化程度不高的。不也发展起来了吗?
傅企平:发展我们(发展)不快呀,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现在不行了.所以现在我们中间有五十个大学生,有六个研究生两个博士生,那个时候我们还没坐过飞机呢。优秀的学生,老师,宁波上空坐飞机一趟,还有呢香港、澳门、新马泰。后来我们觉得给的还不够,就奖励他考上第一批重点大学的奖励一万,考上研究生的奖励两万,考上博士生的奖励五万。
记者:都兑现了吗?
傅企平:兑现了,每年都兑现了,就是很高兴,这个钱越拿的多越高兴。原来我还以为有的老百姓可能会心疼了,这么多钱给他们拿走了。
记者:我家有啊,你家没有啊。他家有,我们家没有啊。
傅企平:对啊,后来我跟他们一讨论,他们讲没有意见的。咱们腾头村要发展关键就是看人才。
除了培养人才之外,村里还开展了文明村庄的改造计划,像很多学校里的学生守则那样村里还制定了一份村民守则。逐渐富起来的村民搬进了新居,一些不环保、不卫生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渐消失。就连在很多地方都是难题的计划生育,在滕头村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记者:那这几年滕头村的人口什么变化呢?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傅企平:现在不增不减,总的来讲还要减一点。因为我们滕头村,它现在出生率很低。本来我们农村的农民第一胎是女的,第二胎还是可以生一个的。现在因为村里福利都很高的,本来我们农村是养儿防老,我们年纪大的靠儿子吃,现在他都解决了。所以现在生一个女儿他就不要第二个了。
记者:其实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在农村我们知道办定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滕头村,几个年代都是先进,滕头村好像办什么事都很容易,为什么?
傅企平:农村的农民你讲不通,他是很难办的,他是很拗的,你再怎么讲也讲不通,讲通了,他是很豪爽的,关键他是现实主义,他是很现实的,你讲这个东西他不要听,关键看你做的。
目前,滕头村拥有各类企业60几家,全村的工业总量接近10亿元,滕头集团公司也成了全国最大经营规模的乡镇企业之一。以农业起家的滕头村,到底现在农业创造的收入还有多少呢?
记者:那你们现在村里面还种不种田呢?
傅企平:现在粮食不种了,现在我们的农业都是一些组培的种子,种苗我们都出口到日本去了,我们跟一个大的种苗公司合作,它就看上我们是全球生态五百佳,我们的土,水都没污染,还有种的一些大葱也(出口)到日本去了。
记者:但是你都不种粮食了这还叫农村吗?
傅企平:现在中央不是提出来嘛,三农——农业、农民、还有一个农村。因为农业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种植、养殖、还有水果、种子、种苗都是农业。花卉、苗圃、盆景都是农业。粮食只是农业里面的一个部分。
记者:那你理解的新农村是什么样的呢?
傅企平:我们觉得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造几栋别墅,修几条路。我觉得有一种更深的内涵,一定要有我们江南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发展的目标方向还是农村,觉得在农村一定要有农业,要有农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