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专访 | More... | |
|
姓 名:秦雷 简 介:秦雷,这位首批“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荣誉称.. >>详情
姓 名:武红敢 简 介:武红敢,女,山西祁县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详情
姓 名:贝聿铭 简 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是当前世界成就.. >>详情
姓 名:金玉兔 简 介: 金玉兔,浙江三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 >>详情
|
|
|
|
|
|
时勇:“玩”出来的根雕艺术 |
|
个人简介: |
时勇,现供职于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虽已是50多岁的人了,却依然童心未泯,玩兴十足。各式各样的烟斗儿,宋朝时的儿童玩具,用竹子做成的渔翁鱼鹰……不大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他精心制作的作品。 |
|
|
主要事迹: |
时勇
说某种艺术是“玩”出来的,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些不恭。但对于河南大学老师时勇来说,却是一个事实。他的根雕作品,就是在不经意间“玩”出来的艺术。
根雕,植根于神州大地上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它取材于植物的根部,经过艺术家的丰富联想和艺术加工,以其奇异的形状、特有的色彩、别样的质感、朦胧的韵味,让人陡生奇感,以愉悦身心。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它从尘封的历史中走来,还没有完全掀开脸上面纱的时候,时勇即以敏锐的触角,意识到它的无穷魅力,为它躬身践行,鸣锣开道,使开封在这一迷人的艺术领域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根雕展激发的斗志
时勇现供职于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虽已是50多岁的人了,却依然童心未泯,玩兴十足。各式各样的烟斗儿,宋朝时的儿童玩具,用竹子做成的渔翁鱼鹰……不大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他精心制作的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雕刻,鲁迅、雷锋、‘马恩列斯’的像我都雕过,还画漫画儿、捏泥人、玩剪纸、吹唢呐、拉手风琴,啥都玩过。”然而,正是年少时那分强烈的玩心,为他日后的根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大以后,时勇参了军。24岁那年,已是排长的他回家探亲,在大相国寺的东厢房里目睹了一个《动物世界》的根雕展,很是新奇,但办展者却是个外地人。这让有很强故土情结的他自尊心颇有些受不了。此时的他已初涉此道,遂对陪同他参观的女友说道:“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在这里举办一次开封人自己的根雕展。”
从此以后,时勇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到根艺的创作中。原来,此前他也曾收集过一些树根,因势造形,雕出过一些小玩意儿,但只是玩玩而已,从没把它当作一件正事,也没下过苦功夫。他回到部队后,每逢周末就带着工具与干粮到附近的山上寻找根材,开始把根艺创作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几年间,从伏牛山到太行山,他攀遍了中原的每一座山峰,用自己的双手雕琢着每一个自己采集到的根胚。
又过了几年,时勇以徒步穿越野人出没的神农架的形式告别了生活11年的军营。带回开封的行李中,没有一件家具,只有几箱饱含着自己心血的树根。回来后,时勇就开始四处呼朋邀友,张罗开封人自己的根雕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几位搞盆景的老艺人和他走到一起,共同举办了开封人自己的第一次根雕展。在展出的近百件作品中,时勇的作品占了90%还多,终于实现了他当初在女友面前发下的誓言。
受邀讲课“逼”出来的根雕理论
与此同时,时勇的根雕作品也开始在省内外越来越多的报刊上亮相,并在国家和省市级根雕作品大赛中频频获奖,这使他成了河南根雕界的一个“红人”。就在这时,一封来自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的联合邀请函,飘到了已经在河南大学任职的时勇手中,希望他能为全国盆景和根艺界的学员讲课,讲述他的根雕理论与实践经验。这使时勇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全国的根艺界朋友在一起见面、交流,担心的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但最终还是在朋友的鼓励下答应了。之后便开始了细致认真的准备,也正是时勇将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根雕理论与经验进行理顺整理的一个过程。
1994年9月,时勇登上在常州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园林与盆景艺术培训班讲坛。讲两天课后,时勇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学员们“打分”。当主办领导问大家“时老师讲得怎么样”时,下面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一次讲课的成功给了时勇极大的自信,自此而后,时勇又先后为这些学员进行了系统的讲授。当讲课结束时,时勇的根雕理论也已经基本成形了。于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全国根雕界还在为这门新艺术究竟是应该叫“根的艺术”还是叫“根雕艺术”争论不休的时候,时勇独著的《根雕艺术》已经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从此,它便成为全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根雕艺术的专著。
1995年,在河南大学领导的支持下,时勇面向全校开设了根艺选修课,充满奇思妙想的课堂常常挤得满满的,在这里,同学们的审美和创新找到了飞翔的翅膀。
挖掘整理民俗,玩出的一种境界
如今,在河南大学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时勇,除了拍摄新闻、讲授摄影工作之外,还时常带着怀旧的心态去玩那些已失去的“童趣”:仿照乡间儿童用高粱秆儿做眼镜,按照资料用泥巴捏一些泥人儿,用知了皮做毛猴版的《守株待兔》,用竹子做渔翁鱼鹰驾舟的《垂钓图》等。原因是,他不忍让这些充满了民风民俗和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东西在岁月的长河中白白逝去。除了亲手做,时勇还不断地深入挖掘,动笔成文,希望有一天它们也能像他的《根雕艺术》一样付梓出版,成为留给社会、留给后人、留给走过了那个年代的人们一分温馨的回忆。
(来源:汴梁晚报;作者:王红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