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商人
搜索
商人专访More...
彭秉庭:余辉光华映花卉姓 名:彭秉庭
简 介:    彭秉庭,绥化北林区退休干部,他退休后..
>>详情  
张志翔:在植物王国中求索姓 名:张志翔
简 介:张志翔,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
>>详情  
俞孔坚:我自爱我的野草姓 名:俞孔坚
简 介: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
>>详情  
叶彦奇:用完善的制度和创新的策略铸精品园林姓 名:叶彦奇
简 介:    叶彦奇,秦皇岛蓝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
>>详情  
最新商人
·施丽:生命与园艺同在
·向华生:花盆土大王 8年练成千万..
·俞涌荣:让石头开出“艺术之花”..
·龚建平:让园林产业为农民增收辟..
·陈守良:花卉界的一颗明星
·龚湧:书法意趣入插花
·徐永进:一位退伍军人的梅花梦
·俞裕銮:人生要像蝴蝶兰一样多姿..
·彭秉庭:余辉光华映花卉
·吕光明: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
  园林商人首页 >> 园林商人 >> 施丽
施丽:生命与园艺同在
个人简介:

    施丽,半个世纪前,她千里迢迢来到边陲伊宁市,把技术像风吹种子一样传授至一个村、一个乡,对于伊宁市的农林产业,人们始终肯定着她的功劳和价值。

 
主要事迹:

施丽:生命与园艺同在

已近80高龄的施丽仍然时常做研究,关注伊犁林果业的发展。

    半个世纪前,施丽千里迢迢来到边陲伊宁市,把技术像风吹种子一样传授至一个村、一个乡,对于伊宁市的农林产业,人们始终肯定着她的功劳和价值。

    78岁的施丽在她位于州政府家属院的家里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在4月的阳光下,她朴实得像庄稼一样的话将时间拉回到半个世纪前。2个小时后,一个伊犁的拓荒者形象、一个将事业与生命画等号的女性、一个把伊犁果树和蔬菜带进辉煌时代的使者形象印在了笔者的脑海里。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这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频率出现的口号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被施丽实践着。

    上世纪50年代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解决温饱最紧迫的办法是改变中国千年不变的农耕方式。从小生活在成都、父亲是老师的施丽在四川大学选择了园艺系。四川大学与西南农学院进行院系调整时,施丽本可以调整专业留在大城市,但她下定了“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决心。她说,那个时候没有人想到自己,只想着将来要为国家做些事。

    1955年,施丽被分配到新疆和田地区工作。她不知道几千公里的路程会走一个月。当她坐轮船从四川宜宾到武汉,再乘火车从武汉到陕西宝鸡,又换汽车到达和田,体重减轻了近10公斤的她突然就想到了锡伯族人的“西迁”。

    荒原、风沙,无法想象的贫穷,这是施丽对和田的第一印象。没有时间考虑怎样面对、如何克服,施丽只想尽早地在这片荒原上栽树,继而成林。第二年,施丽与同从西南大学分到和田工作的大学生林培钧结为连理,后者最终成为新疆著名的农林专家。“携手事业是主要的,当时感情的因素并不多。”施丽回忆当时两人走在一起的原因时说。后来,两人的共同事业将爱情滋养丰满直到今天已够得上“天荒地老”的级别。  

    那时,没有盐,从山上挖回硝土浸泡;没有成品的布就自己织。夫妇俩忘我地工作着。1957年,组织派夫妇俩到伊宁市工作时,夫妇俩对和田依依不舍。“当时人们称伊宁市为伊犁河,一听到伊犁河,人们都觉得那是一个类似于天堂的地方。但我们觉得在和田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施丽说。

    到了伊宁市,两人才发现这里一样贫穷落后,只是自然环境好一些。从此,从春到秋,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施丽将自己的智慧和热情毫无保留地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同时也见证着伊宁市农林业的发展。

推荐阅读:

王志兰:为了心中那片绿意

王海:结缘红豆杉 成就新“钱”途

向华生:花盆土大王 8年练成千万富翁

俞涌荣:让石头开出“艺术之花”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