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山村人民种植苗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杨国强和碧桂园慈善事业的整体思路。对碧桂园而言,慈善 并 非 仅 是 金 钱 的 帮扶,也不在于数目的多少,而是要让受助者获得脱贫的技能,实现“造血式”扶贫。
一转眼,碧桂园集团法务部扶贫济困室员工小孙已经在树山村呆了近一年。去年8月,他和其他5位同事一道受命派驻到清远英德市西牛镇里的这个小山村,落实碧桂园的粤北贫困山区定点扶贫项目工作。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碧桂园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部的工作成绩在这个粤北贫困村随处可见:通往各个自然村的水泥路平整开阔,全新的自来水管已经开始到户使用,电网改造让新村家家户户通上了电。而碧桂园推动的以绿色产业种植推动山区脱贫致富的思路,让加入合作社开展苗木种植的村民尝到了甜头。面对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树山村村民不仅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心里更充满了改变贫穷落后生活,奋力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
“我们扶贫扶的是希望和斗志”
对于树山村开展整村改造和脱贫工作,碧桂园的基本思路是“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培育文明乡风=脱贫致富”。其中,改善民生主要是搞好盖新房、修道路、通水、通电四项工程。发展生产主要是通过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借钱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而通过扶贫项目工作人员宣传教育多做工作,让贫困户懂得勤劳才能致富。
杨国强说:“我们从来不会直接给钱给农民,而是给机会,给技术。我要求我们人力资源部要在扶贫点搞持续定点招聘,只要农民家里有劳动力,只要勤劳,我可以确保安排工作,每个月有一千多元、每年超过一万元的收入,脱贫根本不是问题;我要求我们的绿化部要教会贫困户种植苗木,我们公司负责收购,每个农户只要勤管理,勤浇水,勤施肥,一定有钱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扶贫,都会捐赠一笔钱设立奖教奖学金,鼓励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对于杨国强的话,碧桂园派驻树山村的绿色产业扶贫项目部成员深有体会。“山区贫困村除了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等因素外,也有人的因素”,扶贫项目部成员、碧桂园集团法务部的刘刚说:“有些村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困境的动力。其实扶贫不单单是给钱了事,我们扶贫扶的是村民的希望和斗志。”
要一下改变村民的观念并不容易,刚开展工作时,很多事情无论大小,都要经过大量的说服工作,去求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其中的累,扶贫项目部成员们印象深刻。要推动五项民生工程,其中旧村改造让村民住上新屋,在刚开始动员村民搬迁时,有些村民就有误解。“因为我们是开发商,有些村民担心我们是来征地卖房子的,拆了村里的房子就不再管村民了,因此开始就抗拒搬迁”,说起这些,扶贫项目部的孙科都觉得好笑,“我们也是通过大量的走访村民,沟通交流,为村里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让村民理解到我们是真心诚意地帮助村民脱贫。村民们接受我们了,一切工作就都好开展了。现在一些村民有什么家里事,还主动来找我们,寻求我们的帮助。”
绿色产业脱贫坚持“授人以渔”
除了推动五项民生工程,整村改造让村里环境大变样外,碧桂园的绿色产业扶贫工作也进展顺利。邹扬是树山村高陂自然村的村民,家里种有5亩地,往年都是种冬瓜、苦瓜等瓜菜为主,由于通往外面的山路老旧不堪,种出的蔬菜一是难运出山,二是卖也卖不了好价钱。一年夫妇俩辛苦下来,年收入仅几千元。在碧桂园扶贫项目组来到树山村,并开始推广绿色产业后,他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花苗种植培训。还加入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在苗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各类市场热销苗木。
目前,他的5亩地大部分种上了花苗,有两亩多的花苗已经可以出货。谈起这一年来种植花苗的收获,老邹算了一笔账:以地里栽种的毛杜鹃为例,一棵收购价就可以达到3.88元,一亩地可以种8000棵。前阵子他刚卖了3000棵,扣除成本后可以赚6000元。而一亩地的花苗,扣除成本后收入可以达到1万5、6千元。
谈到树山村苗木种植的前景,老邹脸上露出笑容:“现在种的都是有大量市场需求的绿化苗木,市场上都比较好卖,而且碧桂园现在还包收购,除了毛杜鹃外,还种了茶花、桂花等品种,比如大桂花,现在市场上收购价最贵,如果种这个品种,一年下来收入可能更好些。”
树山村发展绿色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英德市碧桂苗木专业合作社副会长谢伙新,自己家就种了20多亩苗木花卉,在当地可算是种植大户。谢伙新以前也有种植苗木,但规模不大。他介绍到,碧桂园来到树山村,修通了路,带来了技术,不仅包下收购培育市场,还带动了英德市的苗木花卉自产自销市场。碧桂园推动成立的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50多户农户参加。不少村民看到合作社社员尝到了苗木种植的甜头,也开始跃跃欲试。
谢伙新介绍,在购买苗木种植开销上,碧桂园先期垫付90%的款项,合作社社员仅需先出资10%,等苗木长成售出后,再结算前期所借款项,这对手头缺钱的村民很有帮助。“碧桂园对我们是‘扶上马,送一程’,以后我们这里苗木产业做大了,肯定要自己主动出去找市场”,对于未来的生活,谢伙新信心百倍。
根据碧桂园的统计数据,一年来投资50万元建成25亩苗圃示范基地,发动了208户农户种植苗木,实际为农户垫资200万元购买苗木,已有151户农户领取种苗,种植面积130亩。结合当地的竹产业优势,帮扶94户村民栽种670亩麻竹,每户平均7亩,预计两年后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10000元。根据碧桂园的设想,通过在树山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以往单一农产品构成的村落经济推向多元化,促进村民就业、收入来源多元化、提升整体收入,最终实现整村的良性循环发展。
扶贫“不是光出钱,要出力更要用心”
谈起对树山村的帮扶成果和经验,杨国强认为,扶贫不是光出钱,要出力更要用心。他说:“尽管有时做慈善的难度大,障碍多,甚至被误解,但是我无怨无悔,坚持前行。去年6月,当我得知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时,我很兴奋,决心响应号召,好好表现,给力扶贫济困。我们董事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实际行动投入广东省扶贫济困活动,并且承诺分四年捐赠2亿元,同时亲力亲为,先后选择了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惠东县贫困镇作为对口帮扶点,派专人跟进扶贫济困工作。我觉得,我们参加扶贫济困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肯出钱,还要肯出力,我们专门派了6名扶贫工作人员,成立了扶贫济困党支部常驻农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对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执着投入,多年来在业界一直有口皆碑。1997年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仲明助学金,2002年以全免费教育援助贫困高中生而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2007年为退伍士兵实现稳定就业而创立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为四川马边、甘洛两县而进行的为期4年共投入2亿元的帮扶工程,杨国强投身公益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助教和脱贫这两个关键词。抱着“对人好、对国家好、对社会好”的朴素理念,使杨国强在成功创业、财富不断增长时,始终不忘“回报”二字。在他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下,十余年来碧桂园向慈善机构、特困山区学校等累计捐款总额高达近14亿元。
对于杨国强来说,做公益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更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过程。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碧桂园创新了一套又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公益慈善事业模式。
推荐阅读:
非洲菊行情惨淡 花农积极性受打击尝试改种其他品种
徐琼:兰州花卉产业亟待重振
张卫红:潜力股掘金多样化护航
郭明哲:走好当下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