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杨兆奇:城市让人迷恋之处在于它的归属感

来源:中国花卉报   2011/9/8 13:56:41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象变成了一项重要的城市评判标准,“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响亮口号包装出了一片片华美的城市景观,各地兴建“市民广场”、“景观大道”的浪潮一波盖过一波。但仔细端详这些景观,就会发现其中很多没有认真考虑公众需求的细节。像壁画一样精美,却没有人真正愿意去使用的景观设计比比皆是。国内景观界学者曾犀利地指出,这场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运动”实为流于表面、粗制滥造的“城市化妆运动”。 

城市让人迷恋之处在于它的归属感,而除了历史沉淀带来的城市魅力外,归属感更多地是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和互动。这种参与性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空间的距离感,同时也是缓和社会阶层分化的有效方法。在之前参与设计的一个城市中心广场项目中,我们就重点考虑了公众的归属感与互动性。 

首先,定“量”广场的空间弱化。政府建筑群隔路相对的半圆形场地,是某城市规划中预留出来作为公众集散和城市庆典的硬质广场。设计通过间隔绿化配套休憩设施的方式,把规划中宽阔完整的硬质铺地进行弱化,虽然从整体造型上依然保证其“形”、“量”,但在空间尺度和心理距离上却大大减弱,提供了更多的市民可参与空间。 

其次,丰富多变的景观感受。除北面半圆广场必须满足功能需要和任务要求外,其余场地的景观处理中更多地采用了宜人的尺度、灵活的设计手法、互动性的游览路径,将市民休憩、游玩、户外健身等活动融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变的处理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感。 

再次,停留空间的设计。让人可以停留是产生空间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引发故事情景和场所精神的有效方法。在处理亭、台、阁等具有停留功能的空间时,采用适当加大尺度、增设座椅数量、提供遮阳避雨构件、多路径连接等设计方法延长游人的停留时间,以获得更好的空间互动性。 

最后,互动类景观小品的配置。小品是景观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设计要素,但相比于静观性小品,互动性小品更能引发人们的参与。而非常规的趣味路径,则可拉长游览线路,带来新鲜的空间体验,增加人们参与到场地中的机会。 

杨兆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推荐阅读:

唐剑:景观设计应考虑人们的实际参与性与欣赏感受

江西苗木“出圃难”何时能解?

上海松江:花卉产销旺农民得益多

杨凤英:促富锦湿地区域发展的“高人”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