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4小时身价抬高 常州花木剑指产业“航母”
来源:常州晚报 2013/1/7 12:51:35
生产方式传统导致难以做大做强
目前我市的花木产业主要依靠规模性扩张,采用的仍是传统的露地栽培、高密度种植、逐年移栽等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粗放、片面注重生产的情况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真正有组织、有带动和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
化解方案:通过推进花木生产设施装备现代化,到2015年,我市要培育5个左右以花木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2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高档盆花、精品苗木、药用花卉、水生花卉、常绿草坪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容器化、标准化和艺术化的高档苗木生产,注重品种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从而形成大范围规模化生产的局面。
科技含量不足导致竞争力不强
新品种的引繁、新技术的推广等缺乏科技含量,导致市场竞争力并不很强。
化解方案:把种苗种源创新和规模化繁育作为花木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应用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攻克一批高档盆花种苗繁育技术,引进和选育一批新品种。
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产品过剩
我市的花木生产主要以个体生产者为主,虽然花木经纪人队伍已经建立并逐渐成熟,但他们之间的衔接并非完全有效,农民在决定自己种什么品种、种多大规模上还带有盲目性,结果造成产品过剩及在品种上的相对集中现象,花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化解方案:今年我市准备完成花木信息中心建设,建成集供求信息、新品种新技术信息、劳务中介信息以及异地信息汇聚终端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功能拓展不够导致吸引力不强
花木板块区域内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缺乏精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对市民的吸引力还不强。
化解方案:结合农业生态旅游,把花卉文化和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融合互促,以今年花博会举办为契机,形成一个以花木产业为基础、花博会展区为核心的大型农业观光旅游区,吸引市民参与其中。
3年时间,要建成5个“全国一流中心”
这是夏溪、成章、嘉泽一带每天的日常状态,也是花木产业的一个“中国缩影”。
在常州城市的版图上,以武进区嘉泽镇、湟里镇、金坛市尧塘镇为中心的花木主产区,和茅山、天目湖丘陵山区的新兴花木生产区,一同组成常州花木生产的生态“两极”,35万亩的花木种植面积,为“美丽常州”、乃至“美丽中国”的构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态营养。
推荐阅读:
西藏:沙丘退缩 地披绿装雅鲁藏布江“驯沙记”
重庆綦江:借绿数十万亩 经济林成“绿色银行”
江西新建:厚田乡从“治沙”到“用沙”的生态之路
处处天然氧吧 海南认准走绿色之路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