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4小时身价抬高 常州花木剑指产业“航母”
来源:常州晚报 2013/1/7 12:51:35
变迁:从自发交易到整体规划,十年间飞速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武进地区以夏溪为中心,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花卉苗木种植业开始形成规模。随着产量、品种的增加,苗木销路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一些花农开始自发在集市上出售花木。
到1999年,夏溪花木交易已形成相当规模,原有的农贸交易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花木商户的交易需求。政府因势利导,在原有的农贸市场旁边再辟出300多亩土地,新建了一座专业花卉苗木市场。2002年9月,市场进行改制,由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经营运作。
2002年,征地12万平方米,投入1500万元,实施夏溪花木市场扩建工程,这是市场第一次改造。当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了4亿元。
2003年,夏溪花木市场以崭新的面貌成功承办了江苏省第三届园艺博览会,其知名度迅速在业界广为传播。当年市场交易额突破10亿元。
2004年,夏溪花木市场一月份成交额超过2.5亿元,日平均成交额达850万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30%。
至2005年,公司共投资8500多万元用于花木市场建设,市场成为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辽宁、湖南、山东、江苏、上海等十省市及邻近30多个乡镇的花木集散交易中心,上市品种达到2500多种,2005年市场交易额达17亿元,先后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江苏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强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市场规模化、品牌化效应的带动下,2006年,夏溪花木市场交易额突破20亿元,苗木交易额名列全国第一,交易总量位列华东地区首位,花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2003年到2009年之间,夏溪花木市场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也在持续进行着第二次改造。到2009年改造完成时,市场面积达到了350亩。
改造:第三次重大调整,目标指向国内花木产业的“航母”
截至去年,夏溪花木市场拥有摊位1300多个,市场经营户来自全国各地。依托专业的批发交易平台,目前市场周边已经形成了22.5万亩的规模化花木种植基地、45个特色花木专业村,聚集了上百家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带动了10万花农、2万名花木经纪人共同致富。同时有效拉动了餐饮、休闲、旅游观光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经济。
为更好适应花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市场于2010年进行改扩建。而这次改造,是夏溪花木市场建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战略调整。改造后的市场面积超过700亩,将成为集新品研发、培育、推广、产品展示、交易为一体,融合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配套资源的综合型一站式交易产业平台,并通过市场的信息平台和流通平台,不断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并对花农提供技术支持,逐步带动地方花木种植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型。姚辉表示,改造后的市场将成为国内花木产业的“航母”,不仅要成为引领国内花木产业发展的“旗帜”,更是引导消费方向和理念的龙头。在今年花博会举办之前,改造将全部完成。
感受:交易淡季这里也很热闹,旺季的时候肯定会更好
来自浙江的商户蒋建平去年才刚刚在这里落户,但在他眼里,“这实在是一块宝地”。“这个市场的位置非常好,在长三角的中心地区,辐射面很广。”蒋建平曾经考察过很多地方的花木市场,去年夏天来到夏溪花木市场考察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决定在这里租下摊位。“花木这个行业季节性很强,一般到了夏天就没什么生意了,我看过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市场,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可在夏溪,大热天每天还有这么多人来来往往,旺季的时候肯定会更好,这不就是商机吗?”
蒋建平做的是桂花树生意,他决定在夏溪花木市场再一次发展之前,先提前下手占一个位子,“等到新市场扩建完成之后,这里的摊位价钱就不是现在这个水平了。”蒋建平说。
蒋建平是夏溪花木市场众多商户里的一个代表,目前夏溪花木市场的1300多家商户中,有七成来自外地。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外地牌照的车子,有时刻意想找一辆常州本地的车,都不一定能找得到。
推荐阅读:
西藏:沙丘退缩 地披绿装雅鲁藏布江“驯沙记”
重庆綦江:借绿数十万亩 经济林成“绿色银行”
江西新建:厚田乡从“治沙”到“用沙”的生态之路
处处天然氧吧 海南认准走绿色之路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