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津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3/9/3 14:17:37
津市市200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通过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的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全市的生态面貌,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基本解决了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效巩固了全市3.47万亩退耕还林建设成果。
一是资源存量显著提升。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后续产业低质低效林改造3538.3亩,实施丰产措施0.27万亩,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0.18万亩、发展特色经果林0.17万亩。据估算,实施丰产技术措施和品种改良后,年增产木材蓄积0.78万立方米,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年增加木材蓄积0.9万立方米,年增加森林蓄积0.97万立方米。
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在后续产业项目规划中,以低质低效林改造为重点,提高退耕还林地生态质量,安排低质低效林改造和丰产措施面积0.29万亩,占总营林规划面积的82.9%。投资204.53万元,占后续产业总投资的80.5%。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林分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使退耕还林区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后续产业建设开辟了退耕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新渠道,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减少了退耕农户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据统计,新发展特色经果林,年增收干鲜果24吨,年增收81万元;养殖家畜可年增收60.4万元;耕农户年均户增收159元。
推荐阅读:
海南:琼海“小森林”美了城市富了农民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凸显绿色效益
聚焦经济林建设先进典型
特色经济林 惠及民生的“新宠”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