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只是想通过举办花木节来宣传花木,将当地以工程绿化为主的花木推销出去,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想象。”江津区杜市镇经济办主任晏书辉说。
乡村旅游从花木中“走”来 花木产业的乡村旅游转型
花木产业的红火也颇有些一炮而红的景象,但好景不长,随着近两年来,花木产业的整体萎缩,杜市花木似乎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杜市花木在这场浩大的市场竞争中虽然立住了脚跟,但也难以抗拒整个产业萎缩带来的经济颓势。
尤其是第一、二届杜市花木节的成功举办,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也让杜市镇感觉到了接待的压力。
突围之路稍显漫长,但突围之时却迫在眉睫!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出台,杜市镇的花木产业再一次看到了春天。
2013年3月21日,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出台后的一个月后,杜市镇举行第三届重庆江津(太公山)花木旅游节。这次花木节,杜市镇将乡村旅游纳入到节会的重要内容中。从太公山脚至山腰方位,杜市镇沿途打造了“金色枇杷园”、“梨园春天”、“紫萱花木参观园”、“世外桃园”等观赏性游园,招引数万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花卉苗木产业也在这其中不断壮大,花木产品种植也不断推陈出新,提档升级。
在太公山片区,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建设也拔地而起。道路硬化,环山步道、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紧锣密鼓中展开。
之后的发展中,杜市镇以乡村休闲旅游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做活乡村休闲旅游、做精特色风情小镇,努力建设重庆市花卉苗木名镇、重庆主城近郊乡村休闲旅游重镇。
财富从花木中出来 花木打开的一方致富路
太公山将按照AAA景区来整体打造。
据晏书辉介绍,整个太公山片区分成三个片区:桃花山片区,主要以桃花观赏为主;距此不远的麒麟村则以新种植的420亩樱花,共计4万株为主。而打造的七彩田园片区则以观赏各种花木为主,供游客观赏。
2014年,太公山桃花山景点完成近万株桃花栽种及3公里的人行便道建设。麒麟湖核心景点完成3.45万株晚樱栽种,硬化2公里旅游环线、新修1公里麒麟湖步道,36户农居风貌改造纳入景区连片建设全部完成。
未来几年将逐步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公路大环道建设、生态停车场、三星级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建设。
42岁的姜涛是江津区人大代表,他是杜市镇第一批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者。从一个销售农用产品个体户到一个种植花卉苗木大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再到成立自己的花卉苗木公司,经营花木销售和园林设计,带动了杜市镇湘萍村、永隆村等1300余户种植大户共同致富。
在看准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他又投资了1500万元修建了占地40余亩的桃花山庄,做起了乡村休闲旅游,每年旅游收入300万元。
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当地还组织部分业主代表到成都等地考察,以备今后农家乐发展之需。
如今,在杜市镇,像易治林、姜涛这样成规模的花木企业业主有50个,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8万亩,品种达到130个,花卉苗木微型企业50家,种植花农1600余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规模小一点的花木种植户每年毛收入都能有几十万元。可谓一个花木产业带动了一个片区村民的集体致富。
身为杜市镇湘萍村的村干部,曹晓华对杜市镇发展花木的成效深有感触。
“做花木的村民富起来了,变相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曹晓华说,常年在外的人也回乡在家门口就业,邻里之间的矛盾一去不返,社会治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
轰轰烈烈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在江津杜市镇全面拉开,通过发展花木带动了村民致富,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则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连社会管理涌现出来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杜市镇在花木中醒来,把花木装进城镇,利用一片花木之山激活了一个片区的活力,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转型发展中,杜市镇太公山一片“山花烂漫”,村民也从花木中直接受益。
推荐阅读:
广西:兴业县年产花木销售额超百万
宁夏:兴庆区党员毕业生“花卉世界”里谋创业
潍坊:临朐“鞭炮村”变“苗树村” 走绿色致富路
江西:全南花木产业“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