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能够观心,是一种被定格的,可以无限生长的性情。歪斜如迎客松的,是豪情与放浪;工整平齐的,是内敛与控制。无论风格如何,盆景的栽培过程都漫长如夜晚,有些甚至需要耗尽一生。十年前,意大利人吉安皮亚特罗·拜罗迪来到中国,用一生的时间,参悟中式盆景的不羁与奇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省,是山谷与丘陵之地。吉安皮亚特罗·拜罗迪(Gianpietro Bellotti)人高马大,双目湛蓝,算是地道的布雷西亚山民。来到中国之后,另一种风景引起他审美上的共鸣。三百多盆收藏于中国各地的盆景是这种融合之美的见证,也是这位意大利山民收放性情之处。
意大利山民的盆景之道
穿过上海市中心一处高级住宅区的庭院,吉安皮亚特罗家的后花园一下子跃到眼前,相对于其他庭院的家常与无奇,即便在寒冷的冬日,吉安皮亚特罗的院子也是一片绿意盎然。
院子并没有刻意精心设计,门口迎面是一排修竹,绿影排闼,风姿萧然。阳台上有一张木质的工作台,还有一个藤编的秋千架。吉安皮亚特罗视若珍宝的二十多盆中式和日式盆景,散放在院子的每个角落,冬天的阳光斜斜地照下来,穿过盆景的枝桠,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角落里的几盆鲜花和一架儿童车吐露出唯一的生活气息。
“我正准备改造这个庭院,”吉安皮亚特罗说,“要在喷泉的位置挖一个池塘,养上各种鱼。”这个即将消失的西式喷泉是中国房东留下的,吉安皮亚特罗想要的,却是中式鱼池。
吉安皮亚特罗去过南京,有一个小花园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也很喜欢苏州的园林,“那些花园综合了假山、奇石、流水和绿色植物,很美。”
小时候,吉安皮亚特罗祖母家里也有个花园,他喜欢在那里清理草坪,给花浇水,摘取园中的蔬菜来拌沙拉。与园林相关的童年记忆不可磨灭。祖母家在布雷西亚的基亚里,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充满绿色的小城,他就出生在那里。
吉安皮亚特罗真正接触到盆景是15岁,他偶尔在图书馆里翻到一本叫《盆景》的杂志。书中巧夺天工的盆景作品,仿佛是从大自然的一角裁剪下来的,带着古老的东方的神秘感,让他久久无法平静。“我说,天哪,我也想做出同样的东西。”不久以后的某个周六晚上,他带着小伙伴一起上山,挖来一棵松树,照着杂志依样画葫芦般修剪,尽管有几分模样,但还称不上盆景作品。这棵松树种在了朋友家的院子里,如今已经亭亭如盖。
在吉安皮亚特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书和杂志,其中就有那本《盆景》杂志。二十多年过去了,吉安皮亚特罗和杂志主编成了朋友。说来也巧,主编的儿子恰好也在中国工作,在业务往来中碰巧聊起来,才发现彼此有这样的渊源,如今他们经常一起切磋技艺,互赠盆景,并且一起去日本看盆景展。吉安皮亚特罗在中国还认识了许多盆景爱好者。在龙华植物园的盆景园,他和盆景社团的团员时常聚集切磋。特别是秋天,每逢周六,大家就聚在一起,观赏盆景,讨论怎么制作。
一辈子养一盆景
在造型之前,他常常要先画草图,因为盆景树枝很细,“有时候用力过猛,树枝就会掰断,然后你就毁掉了三四十年的历史。”
漫步在吉安皮亚特罗的园林里,你很难想象这些精巧、迷你的小树,或许比你的祖父还要年长。有一盆布满新枝的老树,是他在福建山区发现的,树龄已经有三百年,花了三年时间才运回上海。
经过学习,吉安皮亚特罗知道如何判断树的年龄,“根据新枝和老树干的粗细对比估计出来。”他说。在他的盆景中,老的树干有手臂粗细,裸露的树根大约拳头大小,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既光滑又潮湿,不小心会被当做盆底的岩石。次生的枝桠要细得多,用铅丝紧紧地绑着,枝桠上密密地冒出的紫红色的柔嫩新枝,纤细如铁丝。到了夏天,枝头会开满粉白色的小花。“盆景是个体力活。”吉安皮亚特罗轻轻摇了一下树枝,捆扎用铅丝比新枝粗得多,平时需要很费力气才能掰得动。
“这一盆,买来的时候已经长了六十年。在我这辈子,已经不可能从一颗种子开始播种,然后长成这样的盆景。”在吉安皮亚特罗看来,栽培盆景并不简单只是种树,而是要控制生长的快慢和形状,“大自然中树长得非常快,因为根扎在土壤里,可以随意吸收水分、养料和阳光照射,这样树会长得很高。我们的工作是使树浓缩成盆景,原先的参天大树长得越矮,你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吉安皮亚特罗一共培植了三四百盆盆景,都是他在中国、日本各地旅游时淘来的。他在上海的松江和莘庄租了场地安置他那些珍贵的盆景,另外一些散放在萧山、杭州、宜兴、黄山、绵阳、泰兴、广州、以及泰山脚下的济南。
春秋两季,他会去当地修剪一下枝叶,察看一下长势。在意大利老家,还摆放着九十多盆盆景,由他父亲照管。
一年四季,植物生长的节奏不同,需要的照料也各异。夏天,吉安皮亚特罗清晨5点准时起床给盆景浇水,有些植物一天要浇两三次水,有些植物则要多晒晒太阳,“假如忘了或者弄错了,好几年工夫就白费了。”秋天,有些植物的叶子会变红或转黄,有些盆景枝头会挂上橙黄、艳红的果实,这时要及时清理枯黄的枝叶,保持苔藓湿润。冬天,除了常绿的松柏不会凋零,大部分植物叶子都掉光了,“枝桠的形状就很明显,这时需要修剪枝条,用铁丝固定形状。冬天太冷了,基本上只需要浇一点水,幼小的树要注意御寒。”春天的盆景最漂亮,植株开始吐出新叶,绽开细小的花朵,放眼望去庭院里一片葱翠。春天也是最忙碌的季节,万物发芽,枝条开始疯长,几乎天天都要修剪,不然很快就会走形,假如植株长得太大,还要及时给它换盆。
为了工作,吉安皮亚特罗经常出差。途中常常抽空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古刹,寻觅古树。他会带着照相机,看到秀丽的树就拍下来,做盆景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师法自然”。吉安皮亚特罗还常去宜兴购买陶盆,院中,一只蓝色的瓷盆正是明末清初的古董。
在吉安皮亚特罗的院子中间,有一盆山水盆景,浅浅的狭长陶盆有一半注满了水,另一半是几棵斜斜的松树和一块玲珑的石头。院中还有一个月牙形状的石盆,里面一棵松树斜逸而出,好像黄山的迎客松,这是他最喜欢的作品。
为了给盆景造型,吉安皮亚特罗买过不少中国和日本的山水画、花鸟画图册,自己也学会了画素描。在造型之前,他常常要先画草图,因为盆景树枝很细,“有时候用力过猛,树枝就会掰断,然后你就毁掉了三四十年的历史。”
中式盆景八大派
岭南派
造型特点: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技法特点:截干蓄枝、分段培育;
流传地域:广州。
川派
造型特点:树桩古朴严谨,
虬曲多姿,山石气势雄伟;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流传地域:成都、重庆等地。
苏派
造型特点:圆片式 ;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流传地域:苏州。
扬派
造型特点:桩必古老,以久为贵;
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徽派
造型特点:古傲苍劲、奇峭多姿;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
流传地域:雄兴乡洪岭村、绩溪、休宁、黟县。
海派
造型特点:不拘一格,山林野趣;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流传地域:上海。
通派
造型特点:桩必古老,以久为贵;
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浙派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
参悟在山水间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吉安皮亚特罗也许并不知道这句中国古话,但是,他二十多年来痴迷于盆景,也从盆景中参悟道理。
十年前,吉安皮亚特罗来到中国工作。起初公司打算派他去巴西工作,临时改变计划让他来中国开拓新业务,这让他有点喜出望外,因为中国正是盆景的发源地。吉安皮亚特罗在中国的工作很繁忙,要同时管理五个业务各不相同的子公司。吉安皮亚特罗忙于工作,经常出差,常常今天在巴西,明天在泰国,的生活几乎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在盆景和管理公司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之间,吉安皮亚特罗发现了许多共同点。他指着一盆盆景说:“这些枝条很难看,谁会喜欢这样难看的东西?其实,它以前很漂亮,尤其是开满黄色花朵的时候。”然后,他又指了指一字排开的工具,那是各种形状的剪刀、刀具、钩子,还有刷洗石头的铁刷。“我要用这些工具修剪枝叶,枝条都要用铁丝扎起来,这样形状才会固定。”
三年前,吉安皮亚特罗在意大利一所大学教管理课程,这是MBA课程中的一个专题讨论会。他带着一盆盆景去给他们上课,跟学生说“今天我会跟你们讲什么是管理”,然后学生们看着他,心想“这是什么?”他没有多讲该怎么管理,却讲了很多该怎么做盆景。在吉安皮亚特罗看来,管理公司就像修剪盆景一样,要先有主干,然后有一些构想,现在树是这个模样,未来会完全不同。
“ 我告诉他们:管理的原则就是盆景。”吉安皮亚特说。
“你先得有个大致的构想和主要的行动方案,然后就要采取行动。公司架构的塑造是非常粗放的,然后你就必须深入细节。比如说,我希望这里有个枝桠,我就要用铁丝扎起来,照料长出来的叶子。”吉安皮亚特罗侃侃而谈,“管理公司也是这样,你有个前景规划,那只是大致的想法,然后你就要跟人们打交道。但是管理人员比管理盆景更复杂,你多少可以预测枝条的长势,但是你很难预测人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因此,你需要教育培养员工,就好像照料盆景也需要浇水、施肥。”
景中有禅意
“中国盆景有很多流派,比如海派、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等等,”吉安皮亚特罗说,由于各个地区气候不同,植物的品种、生长方式都会不一样,“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规则。假如这个地区多风,盆景的枝桠是水平方向生长的,假如阳光充足,树就会垂直往上长。有些盆景植物比较大,有些比较小,这跟海拔、经纬度、是否沿海都有关系。”因此,为了让植物在更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吉安皮亚特罗尽量把盆景安置在当地,请经验丰富的花农帮忙照料。其实,来中国之前,吉安皮亚特罗印象最深的是日式盆景。到中国之后,他就被自然奇峻的中式盆景迷住了,“因为中国人更喜欢和谐而非控制。”他说,“日本人更喜欢控制自然,你能看到人工的痕迹。”他指着一盆精巧的小型盆景,“这些枝条都很细小,必须控制每条的生长。”
在吉安皮亚特罗看来,中式盆景植物就像深山里生长的一样,有行云流水般的姿态,而日式盆景的立体感感更强,总能从中看出几何形状,就好像书法中行书和楷书的区别。事实上,吉安皮亚特罗的性格也更像不羁的行书。他的妻子经常告诉双胞胎女儿,不要和爸爸学,爸爸的手上经常沾着泥土,吃饭前也忘记洗掉。
“在我妻子看来,我在盆景上花了不少钱。但对我来说,这纯粹是出于爱好,你知道自己度过了有价值的时间。每天早晨,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坐下来吃早餐,看着外面院子里的树,感觉很好。”吉安皮亚特罗认为,坐在树前面的时候,可以忘掉所有的事情,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盆景能给他带来灵感,“简单、细节、自由意志……这些都能跟盆景联系起来。”
工作台上摆着一本以“禅”字为封面的盆景书,“我很喜欢坐下来,看着盆景,思考自然、树和禅的关系,这是一种觉察力,佛陀就是在树下悟道的。”尽管吉安皮亚特罗不喜内观,却认定盆景在参悟上的作用。
“我在花园里的时候,就能找到自我。这是一种艺术工作,这棵树本来很难看,但是在你手中,可以变成姿态秀丽的盆景。就像雕刻一样,你拿一块石头,凿去你不需要的部分,最后变成一件艺术品。你需要集中注意力,平静下来。这样,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有时间思考其他事情。”吉安皮亚特罗说。
推荐阅读:
刘文超:菊花育种伴一生
贝水军:建材老板变身农民
徐杰:青年回乡梦想照进现实
郑维妙:弃商“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