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景观基础设施发展范式研讨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个人简介:
伊思特(E.A.S.T.scape)的创始人、首席设计师翟俊先生,系美籍华裔景观建筑师,江苏省外国专家,现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教授。1990年获北林大园林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获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与区域规划系奖学金,从师于博士导师,著名的生态规划设计创始人迈克哈格(Ian.L.McHarg)和景观都市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詹姆斯·科纳(JamesCorner),是迈克哈格在中国唯一弟子。从1993年到2003年间,出任维墨(VollmerAssociates),易道(Edaw)等多个著名景观设计公司的高级景观规划与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曾获得过多项国际级奖项。
主要事迹:
摘要:对景观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进行综述,以"统筹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阐释了应用协同和共生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和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从综合协同、整体协同、战略协同和共生共存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建立前瞻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新范式。在满足中国式密度要求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用地来满足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关键词:景观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绿地基础设施,协同整合,一体化
Abstract: Overview on the concept of proposed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by applying synergetic and symbiosis principles, to elaborate the possibilities of combining grey civic infra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green infrastructure to a unified and integrated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coordinating city open space systems development. On the condition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inese dens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mode, and from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overall cooperation, strategic cooperation, symbiotic and coexistence, a new paradigm of theory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which will meet the greatest demand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on minimal land use.
Key words: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Grey Infrastructure,Green Infrastructure,Integration, Synergy
"景观本身就是一种载体,所有生态交替都要从它上面穿过,它是基础设施的未来。"
——理查德·韦勒
1 引言
1.1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包括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大体上可分为市政类的灰色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生态、生命支持类的绿色基础设施[1]。
1.2 灰色基础设施
一谈到基础设施,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市政基础设施(Civic Infrastructure),即灰色基础设施(Grey Infrastructure),传统意义上这类基础设施被定义为"由道路、桥梁、铁路以及其它确保工业化经济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公共设施所组成的网络"(图1)。基础设施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过程中被首次使用,它是在人与自然的危机与冲突中产生的[2]。通常此类基础设施多为专项投资且数额很大(交通部数据显示,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8万亿元,同比增长 14.5%。而在"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共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预计达到4.7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多。今年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超过7千亿元)①。然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却是基础设施在满足高标准的技术要求的同时,正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它们往往是单一功能的设计(以工程化的设计来保证这些系统在特定时间内可以最高效地完成某个单一目的),人们仅仅考虑它们技术方面的要求:例如,道路都是单一功能导向的为机器--汽车在设计;河道则以防洪为单一目的,被裁弯取直和硬化,忽视了基础设施与城市开放空间的结合,以及它们还应具有的社会、审美和生态方面的功能。这种单一效益的思维和操作方式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对城市的整体贡献[3]。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有一句有名的宣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道路是交通的机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建造起来的基础设施同样也成为了城市的机器。然而,人不是机器,他们不愿意居住在机器般的城市里。
图1 纽约市基础设施示意图
1.3 绿色基础设施
同样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自然生命的支持系统,即由水道、湿地、林地、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区,绿色通道、公园;保护区,农场、牧场和森林;以及维系天然物种、保持自然的生态过程、维护空气和水资源并对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所贡献的荒野及其他开放空间组成的互通网络。绿色基础设施包含各种天然和得到恢复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要素,它们构成一个既有"网络中转站"(Hub)又有"链接环节"(Link)的网络系统。绿色基础设施将重要生态资源作为国土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性格局进行规划和建设,被认为是实现精明保护的重要途径[4]。
虽然绿色基础设施可以附带提供休闲价值和其他社会学、经济学价值,但是它的生态目标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其终结己任。同时绿色基础设施需要先期投入,它的计划实施,不仅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社区和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投入,而且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是要在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制定之前进行实施,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推荐阅读:
王澍:谈中国建筑未来20年
李建新:2012中国景观行业新锐设计师访谈
姚仁喜:缓慢的艺术
庞伟:景观设计“七宗罪”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