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设计之星推荐

姓 名:朱黎青
简 介:朱黎青,唯美景观总经理..

园林名人堂首页 >> 设计之星 >> 正文

六角鬼丈:设计师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

来源:搜房网  

六角鬼丈:设计师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

个人简介:

六角鬼丈,1941年生于东京,1965年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学科本科毕业之后,进入矶崎新事务所工作,1969年独立开设六角鬼丈计画工房。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东京艺术大学任教,2004年就任该校美术学部长,2009年9月开始作为特聘教授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代表作品有:“杂创的森林学园”、“东京武道馆”、“立山博物馆”、“曼陀罗游苑”、“感觉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取手馆、上野馆)”等。

主要事迹:

六角鬼丈:设计师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

记者: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六角老师,您和建筑结缘的一个契机是什么?

六角鬼丈:我出生在一个漆艺世家,祖辈都是从事传统漆艺的艺术家,而我学习建筑是源于父亲的建议并且在接触建筑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了建筑设计。

记得那时候祖父和爸爸跟我说:你不要把眼界只放在这个漆艺的世界里头,你可以放宽眼界,再去看看其他的艺术门类。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建筑的呢?

六角鬼丈:老实说建筑这个专业非常的深奥,所以不是说表面上你喜欢就会一直有兴趣。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影响,其中有两位建筑师是影响我比较多的:一个是宫协檀老师,他是我在准备考大学(大学入学之前的预备科)时的老师。他授课总是很有活力,我当时就觉得原来建筑师是这么的酷,于是就被深深吸引了;第二位就是矶崎新老师(我第一个工作的工作室老师),老师的工作室不大,但是我到工作室就看见四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图书,有哲学的、心理学、文学、化学……而且矶崎新老师非常聪明,我认真的读一本书的时候,他已经读了二三十本书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的社会性、责任性。建筑和很多领域有关,你要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才可以驾驭他。

我首先是从父亲那里感受到了建筑,然后眼界再一次一次被放宽,看到原来建筑是这样的,每次我觉得非常新鲜。

记者:据了解,安藤忠雄、伊藤丰雄……这些大家比较熟知的日本知名建筑师,好像跟老师是差不多一个时代的,你们之间有交集么?

六角鬼丈:对,我们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的。如果从1941年这个中心开始算的话到现在差不多有十来个建筑师,大家在差不多三十岁,还没有出道之前,也没有太多的工作,就会经常聚在一块儿,每天晚上一块儿喝酒。

因为大家的学校不一样,开始可能不认识,但是当时是在社会上有活跃着一些像你们一样的媒体工作者,这些主编们有意识的想要提拔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出来,帮大家推广,于是大家才有机会彼此了解。

记者:如您所说,那个时代日本产生了一批至今仍在世界舞台活跃的知名建筑师,是怎样的环境集中造就了这样一批人呢?

六角鬼丈:其实在我们这一辈之前日本已经有一批很知名的设计大师,比如菊川梅竹、黑川、矶崎新等等,他们在当时做了很多事情,提出“未来都市”的概念等等。那等到我们这一辈可能机会就没有那么多了,加上大的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大家都非常努力,和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心里都在暗暗想着什么时候能超过老师。

但是我们这一批还是比较幸运,能被老师们看好,在老师们的工作室工作。所以大家才有机会做出好的作品。

记者:说到竞争,现在的设计新人们面临的竞争可能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方面。面对各种蜂拥而来的信心,他们需要把自己的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六角鬼丈:现在的学生和年轻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很多,来的也很简单,可能一眼就过去了,所以可能会造成学的东西趋于表面化,而不是去考虑它的实质的东西,我就经常对学生说:拿你们的脑子去思考一下,再深一步去想。

建筑是不能够脱离城市,不能够脱离社会的,我们所做的事情全都是围绕社会去做的。但是现在年轻的学生,他们没有这种思考的意识,他们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城市。

在做一个作品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要完成他,而是应该思考在这个区域里头,它需要有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样的东西植入进去以后,可能对这个周围的社会,周围的城市会有一些好的影响等等。

在东京也是,一般能够考进建筑学的学生,分数其实都很高,就是学科的分数都很高的。但是人的能力有两种:一种是学习能力,学习新的知识;一种是自我思考的能力。其实建筑师更需要有后面的这种能力。

记者:老师欣赏的年轻设计师是怎样的呢?

六角鬼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是我觉得很不错的设计师。他们都在努力地把一些传统的好的东西拿来,然后再融合使用在现代,让它适应现代的社会得以继承下来。

记者:老师对这种传统的东西还是比较在意,希望这些东西更好地通过现代的手法更好地表现出来。

推荐阅读:

翟俊:景观基础设施发展范式研讨

王澍:谈中国建筑未来20年

李建新:2012中国景观行业新锐设计师访谈

姚仁喜:缓慢的艺术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