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女:十年园林动荡路
来源:中国企业家
个人简介:
何巧女,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园林学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高级经济师,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女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历任杭州植物园工程师、北京东方园林艺术公司总经理、北京东方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东方利禾监事、北京易地斯埃董事。
主要事迹:
时隔5个月,又一次在东方园林总裁办公室见到何巧女,我愣了一下。眼前这位董事长高跟鞋的鞋跟又高又细,正红色衬衫在胸前打成一只蝴蝶结,与上次见面相比,穿着打扮愈见精致,可见公司上市、公司股价超过100元人民币、自己又登上富豪榜,这些迎面而来的好事并没有让何巧女感到更大压力。
5个月前,同样是在这间遍布着绿色植物的办公室,东方园林刚刚登陆深交所中小板10天,记者见到何巧女,那时的她一夜之间身价直逼39亿,她说“这个数字已经超乎了想象”。她回顾,过发审会就像考大学,挂牌那天,她感觉就像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一朝走进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胸中满是憧憬、狂想,也许还有几许生涩。
实际上,从“赶考”的焦虑到舒缓地享受成功的快乐,何巧女可不是只用了5个月时间—从一个园林绿化公司女老板到一家股价超百元的上市公司女董事长,这一步,她走了整整10年。
曾经“阔”过
何巧女当初已经为上市激情飞扬过一回。
2001年,创业板的概念吸引了她。“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去见证资本市场神奇力量时的一种憧憬和一种孤独的想象。”何巧女用了这样一个长句,形容10年前自己对此的期待。
彼时,何巧女正沉浸在微软、思科的传奇中热血沸腾,坚信资本市场可以迅速造就伟大的公司。于是,她照着这个梦想,对东方园林进行改制,做了一个五年的扩张计划,还制订出每年4%的期权承诺,迅速将园林各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招至麾下。到2002年6月,不到两年时间,东方园林业务拓展从一个城市扩张到12个城市的各个板块,员工数量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达到700多人—即便现在已经实现在中小板上市的东方园林全公司上下也不到500人。
“到今天为止,我估计任何一个园林公司也没有超越我们那时候的人才规模和架构。包括我们东方园林自己,也比不上那个时候。”何巧女也承认,当年自己是在过度扩张,“现在回忆起来,就算2002年真的上市了,也会受到来自管理、质量等等各方面的挑战,也会收缩的。”
快速扩张导致工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的客户不给钱,有的则要起诉何巧女,要她赔钱,有一个大客户是个著名开发商,何巧女赔了他们100多万。春节时,公司的承包商、劳务提供商、材料提供商便开始派人来催款,经常是20多个民工堵在门口。“可那个时候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贷款也贷不出来。”
2003年初,东方园林正式宣布战略收缩。各个分公司的老总,有人开着公司的公车扬长而去,有人带着公司的合同一去不返,还有人拿着公司的资料威胁何巧女……他们很多曾经是何巧女最信任的人。“那个时候,我老在反省,觉得自己做人是不是真的太失败了,为什么在你困难的时候,大家不能跟你站在一起?”
但也有人留下来了,跟何巧女一起“把这个摊收了”,她的丈夫唐凯便是其一。十几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三四个项目,唐凯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飞,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解释,每到一个城市便被当地催款的下家围起来,一围就是六七天,一次又一次的僵持、解释,直到重新赢得信任。
何巧女很少提及2003年到2004年的那段经历,因为“不知道哪句话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那是一段被她称为“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是她创业路上最为艰辛的一段。
好在那两年何巧女还是接到几个大项目。她每天晚上开会,不睡觉,早上自己跑工地,亲自盯项目,每天都跑去挣钱,挣的钱都拿去还债。“那个时候能救火,给你点活干,给你点钱的,真的是上帝。2003、2004年的客户,我都认为这些人是我的恩人。我那几年活干得也是最好的。因为你怀着感恩之心,你就觉得不给他做好对不起人。”
中小板上市之后,何巧女在深交所吃饭,席间遇到了好几位刚刚过会以及即将过会的老板,细问之下,居然几人都曾经跟她一样,冲刺过当年的创业板。然而,接下来便是纳斯达克科技股的衰落,香港创业板的萧条,中国大陆创业板的夭折……“当时大环境的不成熟造就了我们那时候的失败。”当年创业板最热闹时的那几百家公司留下来的已然寥寥。
推荐阅读:
王伟成:花博会要打造成花海如潮的“花花世界”
潘基文:森林可持续发展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刘太格:建设理想城市要重视基本功
盛甲午:21年的坚守,他超越了什么?
编辑: 毛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