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鲜花港设“一米线”,花展需要设防吗?
来源:新闻晨报 日期:2006-3-28
每一个新规则的推行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使人与花的接触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状态,这是花展发展的必然趋势。就让这个发展从“一米线”的取消开始吧。 “赏”就是有距离地看 □蒋先生42岁公务员 带着孩子去看过一次花展,看着看着,觉得不是在赏花,而是在怜花。人群簇拥着花儿,与花儿拉拉扯扯拍照留念。在这种情况下,一不当心踩着花草也在所难免。我觉得在吸引来很多游客的情况下,公园方面还是拦上“一米线”比较好,能把这些无心伤害减少到最低。 所谓“赏”就包含有保持一定距离地看的意思。一般来说能够上升到展出档次的花卉品种,多是比较娇贵的品种,应该享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礼遇。文明赏花,方能赏出花的味道来。要亲近自然,现在也很方便,市区里政府辟出了大片的绿地,供爱绿的市民随时呼吸自然的气息,市民们甚至可以在绿地上休息、玩耍。现在我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多,在与自然亲近的同时,还要尊重自然。 取消“一米线”更有吸引力 □史志定60岁退休 现代社会,爱花、护花的人多了,到花展和公园的游客日益增加,今非昔比。因此,我觉得共青森林公园,为了方便游客摄影留念,取消了赏花“一米线”,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有心到公园赏花的游客,一般都是爱花者。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如果有人辣手摧残鲜花,一定会受到众人的谴责。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不敢大胆妄为。当然,游客中素质参差不齐,混进个别摧花者也有可能。不过,依我之见,如果公园能加强宣传教育,拟定严格的处罚规定,并加强公园工作人员的巡视和督促,相信,违规者会减少到最低。因此花展取消“一米线”更有吸引力。 亲近就该不设防 □beinah 我认为公园完全应该取消赏花“一米线”,这是最基本的人性化的举措,也是对游客起码的信任和尊敬!但作为游客,心里必须有一个“一米线”的行为准则。毕竟美景的长久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才行。 带上孩子去公园时,我都是会不停地跟在后面强调:小心,不能跨进去……别用手啊,当心碰坏了……奇花异草陶冶心境,公园里阳光灿烂,很多情况下,全民素质的体现靠的就是有文化底蕴和良知的人用表率行动感染周围再相互渗透开去的。但是,有时候,我也困惑于公园给游客的指示太少强制太多。比如,我的一位懂园艺的朋友告诉我,有的草木是可以踩踏的,而且据说踩踏的感觉对于人和植物都非常的舒适有益。那公园的管理者为什么就不可以对游客网开一面呢? 很想像小时候那样,可以躺在草地里看书跳舞打羽毛球。可惜现在允许踩踏的草地越来越少,有时候孩子们刚刚偷偷跑进去就像赶鸭子似地被家长喊出来了。细想起来,栅栏和“一米线”不仅拉开了的是人与自然的距离,也减少了孩子在成长中与自然亲近的快乐!回到自然的怀抱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心愿,希望有那么一天。 【我有话要说】 ●“一米线”挺管用的,但我很怀疑这能坚持多久。当初“一米线”刚落户上海的时候,大家都很欢迎。长风公园推出的“一米线”之所以执行得较好,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旁边有工作人员在管理。 ———乐美通 ●“一米线”,对于去过银行的人来说,肯定不会陌生。它最初的出现是为了保护顾客资金安全而在金融柜台前设置的一条安全线,也是尊重他人隐私权的一种社会礼仪。我觉得在花坛前设置“一米线”,还是有必要和可行的,毕竟还是有一些人会有不自觉的破坏行为,把美丽鲜艳的花朵给践踏了,着实让人觉得可惜。小小的“一米线”,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折射出人们的公德意识;同时也是一把尺子,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它虽然不是法律法规,但却是形成一种文明环境的原则之一。现在银行“一米线”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公认的行为规范,对于公园“一米线”,我相信,等时间长了,大家就会有这么一种爱花护花的公德意识,习惯成自然。就算以后撤了“一米线”,也会无形胜有形。 ———曾元 ●我觉得应该取消“一米线”,那样才能让喜欢欣赏花的人们能与花更亲密接触,更好地享受鲜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当然有得必有失,这样也会给保护鲜花带来一定麻烦,我觉得可以加强惩罚力度,因为在不能达到每个人都自觉保护鲜花的时候,加强处罚不失为一个可以提高人们保护鲜花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glotus99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