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8%以上的林地都姓“私”郾城造林达16万亩
来源:漯河日报 作者:孙建磊 日期:2007-3-28
“政府没有花一分钱,郾城区就造林16万亩。”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园艺局获悉,郾城区积极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林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许多农民的收入也显著增长。截至2006年底,郾城区活立木蓄积总量近1400万株,有林地面积16.22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16.01万亩,为林业总面积的98.7%;造林面积100亩以上的大户有184户,其中一户造林面积超千亩。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发展新机制。为推动林业健康快速发展,郾城区把创新造林机制、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突破口。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造林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谁的地谁栽、谁栽谁所有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其中,裴城、商桥、新店三镇将宜林路段整体拍卖,既保证了规划的落实,又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科学经营,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郾城区林业部门以引进优良品种为载体,提高造林科技含量,增加效益,缩短效益周期;推广“四大一深”栽植技术,即大苗3.5米以上、大坑、大水、大肥、深栽50cm以上;严格按照“四不栽”原则,即苗木质量不高不栽、整地不合格不栽、责任制不落实不栽、机制不畅不栽,确保栽一片、活一片、巩固一片;科学造林,集约经营,对死亡苗木及时补植,科学施肥,合理整枝,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他们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果农、林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大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解决政策、利益、机制问题。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聘请专家实地指导;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各方面的服务。同时,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区平原绿化上水平、上档次。 据郾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春全区非公有制造林已经完成1.36万亩,占全区造林总面积的97%,有力推动了生态林业建设进程。 据了解,郾城区先后获得河南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区)、造林绿化十佳县(区)和市造林绿化先进县(区)、林业生态县(区)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编辑:红豆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