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变盆景作插花 火棘钱景红彤彤
·租鲜花享受品位生活
·魏积泉的投资心得:评价盆景要“..
·李登平:“捡来”石榴条花开满枝..
·云南“不老鲜花”畅销海内外
·欧冠芬:执着不懈,将水苔远销欧..
·黄金果有“钱”景 规模种植请教专..
·娇艳玫瑰只看不卖,“创意”更值..
·别样花农陈守良
·国外花卉市场中的“万圣节”商机..
第一桶金More...
·穆江东:种荷兰香水百合的大学生..
·王显艳:在自主创业的花海中畅游..
·刘玉培:二百元造就的百万“花老..
·王志国:独特花卉工艺品赚得百万..
·韦志祥:把泥巴“卖到”世博会
·孙进存:帮苗农找市场 在乡下学创..
·大学生回乡创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刘荣华: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富群..
·张毓:小野花做成大事业
·七个大学生让玫瑰会“说话”
前车之鉴More...
·石家庄:花卉大棚被压塌 花农遭损..
·刚种下的牡丹被挖走 含笑不翼而飞..
·卖“一枝黄花”是助纣为虐
·常州:滆湖边价值12万的6棵红枫树..
·名贵桂花树一夜被砍 谁下的黑手
·二十八棵“超高”大树被卡桥洞,..
·六安:230亩基本农田变园林
·义乌:一花木种植户获19万元保险..
·云南黄莺花被禁种5年,今正本清源..
·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靠山吃山 杜仲林里好找钱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向仕新 何适  日期:2009-11-19
    “靠山”怎样“吃山”?旺苍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杜仲经济林为各地山民们栽下了“摇钱树”。据统计,该县现有杜仲已超过3000万株,成片成林超过2000万株。根据单株生物量测算,全县杜仲干皮产量已达36000多吨,枝皮产量24000多吨,叶产量86000多吨,年产籽10吨。目前,英萃片区、五权片区和木门片区的10多个乡镇种植量超过百万株。

    11月8日,笔者在水磨乡采访时看到,远离县城的深山乡民们早已把杜仲当成了“致富树”来经营。

    老余家用杜仲换来新房

    在距离乡场镇约5公里的一个偏僻山坳里,板桥村新胜组60岁的余德清听说笔者是来采访农户如何种杜仲发财的,笑呵呵地说:“看啊,我住的这座砖木结构房屋就是杜仲树‘变’出来的。”同行的村主任杨敏告诉笔者:“他家已种了近20年杜仲了。原来家里收入主要就靠儿子在外打工挣钱,后来杜仲种‘上瘾’了,儿子也不打工了,就在家专心搞种养业,挣了不少钱。”

    在一大片已被剥皮的杜仲成年林边,余德清介绍说:“今年卖了大约2000株的产量,收入4000元。”说起杜仲,老余滔滔不绝:“我家杜仲干货特等质量的占到20%、一等占30%、二等占30%。剩下的是少量三等品。”

    据乡干部唐绍举介绍,全乡1745户,种植杜仲的就有1150户,面积达到3500亩,人平年增收200元以上。余德清所在的板桥村总共332户,种植杜仲的就有256户,新胜这个组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

    新胜组组长李腾刚对笔者说。“老余靠杜仲发财就具有代表性,他家不光最早修起了新房,而且还率先用上了洗衣机、大屏幕彩色电视和摩托车等现代化家电和交通工具,当时惹得其他农户羡慕不已,纷纷跟他学。”

    杨银章富了不忘乡亲

    靠种植经济林木发家致富,并且逐步形成“家庭产业群”的,当地人首推板桥村新胜组村民杨银章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做杜仲苗木生意了,从1985年开始卖杜仲产品。”杨敏介绍,“他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杜仲栽植管护经验,不光自家种得好,品质优良的杜仲树多,本人还成了周围乡亲们的义务技术指导员。”

    笔者看到,老杨家后山上齐刷刷的杜仲林,大约5000株,直径均在20公分以上。老杨正和家人一起对杜仲树进行修枝、防治病虫害等。杨银章告诉笔者:“乡场上有专门收购的商家,今年每公斤卖5元左右。”

    当然,杨银章的生财之道不只种杜仲这一样。他在林地边上套种的大黄,每年也有1000元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包产地里还种的有魔芋,地里还栽植的有桑树养蚕,一年总收入在1.5万元左右。

    逐步成为当地致富能手的杨银章没忘记为建设家乡出力。杨敏告诉笔者,新胜组在2006年前不通公路,当时为接通到场镇的组道路,在“一事一议”集资修路过程中,杨银章出资近1万元。
编辑: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