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王天昌父子:10年擒住沙魔 织出绿洲一片
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雒焕素 日期:2009-11-23
武威王天昌父子在腾格里沙漠栽植苗木8000亩
王天昌、王银吉父子俩对种植的苗木充满了希望。 “整整10年了,王天昌父子守在腾格里沙漠腹地,防风固沙2000亩,栽植苗木8000亩,个人累计投资20多万元。制伏了一方沙魔,为一方老百姓开辟了一片绿洲……”11月22日,记者赶往腾格里沙漠腹地庙尔滩进行采访。治沙“愚公”无人不晓 提起王天昌、王银吉父子,凉州区长城乡的人们无人不晓。有人说,这一对父子够傻的,一心扑在沙漠里,把家庭都奉献出去了。也有人说,瞧瞧红水村的王天昌、王银吉父子,治沙这么多年,为红水村守住了一方平安,如果每个村每个乡都有一个王天昌或一个王银吉,防风固沙、建设生态家园就真正有希望了。 今年41岁的王银吉回忆道:记得在他十一二岁那年,红水村附近还有沙枣树,自然流淌的小河,但后来小河干枯了,沙枣树也渐渐没有了。甚至人们在家吃饭时,一阵大风吹过,碗里面便多了半碗沙子。最糟糕的时候,一家人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眼看着快成熟了,可一阵大风吹过,一地的庄稼便会变得颗粒无收。即便是好一点的地方,庄稼的成活率也不到40%。 为了改善恶劣的环境,1999年开始,倔强的王天昌父子决定治沙,刚开始他们在沙漠里种树苗苗,一棵不行,种两棵;两棵不行,种四棵。总之,只要种活一棵树,防风治沙就算是有点希望了。王银吉讲,为了与沙魔做斗争,父子两人进驻到腾格里沙漠腹地一个叫“庙尔滩”的地方压沙植树。刚开始由于没经验,树苗种植的成活率不到10%。于是就在这10%成活率的支持下,父子俩在沙漠边缘苦苦坚持了十年。 10年擒住一方沙魔 当日采访中,记者看到,经过王天昌、王银吉父子10年辛苦的努力,当年被称之为沙窝子的庙尔滩时下变成了一片树木林立、庄稼地环绕的家园。红水村的乡民告诉记者,10年之前,这一片地方不但种不了庄稼,而且大风一起,沙漠追着庄园跑。现在好了,风越来越小,沙丘变小了,人们可以随处种地。 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10年来,王天昌父子及家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顶雨雪、冒酷暑,战狂风、斗黄沙,离家弃宅,风餐露宿,与严酷的自然条件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斗争。10年来,王家一家人依靠坚强的毅力、执着的信念,凭借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取得了造林治沙的丰硕成果。 根据林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10年来,王天昌父子在风沙口营造起了一道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的大型防风阻沙林带。压沙造林8000多亩,拉铁丝防护网500米,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多万株。 家里钱都投到沙漠里了 提起这些,憨厚的王银吉笑笑说:“这些都没什么,再说这么多年来,干这些工作都已经习惯了。” 王银吉讲,当年为了保证刚栽植的小树苗能够得到水的滋润,家里买了两峰骆驼,不停地到红水河驮水,一趟驮四桶水,来回三个小时,一家人用勺给花棒、梭梭、毛条、拐皂浇水,一次一勺。下次将水驮来,再浇一勺。树倒了,再栽;苗枯了,再补。10年过去了,一家人在栽植苗木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王天昌、王银吉发明了一种“掘木”,可以让树苗的成活率达到80%-90%。 10年前,王天昌一家拥有8峰骆驼、上百只羊、3头奶牛和数万元存款,是红水村的冒尖户。10年过去,王天昌一家已“沦”为普普通通的农户。对此,个性直爽的王银吉说,家里的钱都投到沙漠里了,但这也没什么,只要庄稼保住了,家园变绿了,我们就对儿孙们有交代了。 编辑:于会莲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 |||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 |||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 |||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