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栽培微型花草是顾顺仙的拿手“绝技”。

有空时,顾顺仙就将自己从事绿化工作30年的经验汇编起来。

上海高架桥桥柱垂直绿化是顾顺仙首创的城市特色绿化,并已成沪上的一道风景。有空时,她就会去看看这些绿化,并指导工人修剪。

夫妇俩平时都爱种花弄草,家中的阳台便成了“植物角”。
杨建正/摄
顾顺仙,徐汇区绿化管理局公园管理所工程师,曾荣获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绿化奖章”;丈夫陈岗,也做园林绿化,尤擅长做行道树。
顾顺仙夫妻俩都是花草树木的朋友。种好一片草,他们开心;救活一棵树,他们开心;看着家里的一缸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即使心里有什么不悦也早飞到了天边。他们更想把花木之灵气搬到家里,让一家三口坐在家中也可寄情山水,快意人生。
家里多是盈盈的绿
抬步进门,入眼便是盈盈的绿。女主人顾顺仙一身家居打扮,笑迎来客,招呼儿子郑睿鋆给客人倒茶。茶香清明,雾色氤氲,在石色淡远的假山萦绕。
“山是远景,草是近景,家里才有意境。”顾顺仙说着,从一只塑料袋里捏出一团苔藓般的东西,包住刚刚掐下的一朵太阳花,在假山上找了一个洞眼,塞进去。假山上,错落有致的生着些相思豆和小草,使假山多了几分景致。
“这种苔藓又叫‘死去回魂草’,可以保持水分,过不了几天,这枝小花就能扎下根,在假山上安家。”侍弄这些花花草草,顾顺仙最在行。
在她看来,家里的花草山石,都是鲜活的生命,即便是这座小小的假山,她也要让它每天生活在阳光下,吸收太阳的光华。“不然,石头慢慢就没有灵气了。”
常与丈夫切磋技艺
顾顺仙陪客人说话的时候,她的丈夫郑岗始终没有露面。顾顺仙说,他向来低调,知道是记者采访,更是躲在房里不肯出来。
她和丈夫是同行,在家常常切磋技艺。白天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晚上两个人就开起家庭会议,根据叶片形状的变化,分析是细菌滋生还是生长问题,有时候还双双去现场查看。
“我做公共绿地拿手,他做行道树在行,尤其在给树捉虫上有一套。”顾顺仙说起丈夫,口气里透着一股骄傲。
说话间,郑岗从房间里踱出来,脸上始终挂着略显羞赧的微笑,高高的个子在客厅里晃来晃去,也不坐下,一会拿起块抹布抹起鱼缸来。
填补桥柱绿化空白
不熟悉顾顺仙的人一定想不到,这双侍花弄草的手,曾经手持电焊。种花养草,她不折不扣是半路出家。1982年,她进入园林行业,最初接触的行当是插花。顾顺仙至今对插花情有独钟,经常到市场买上两枝花、几根草,用巧手插出一道风景。
上世纪90年代,她又开始从事园林绿化,取得骄人的成绩。漕溪北路中山西路十字交接处,高架桥桥柱上的立体绿化,便是她的杰作。当年,她和徐汇园林养护三队同事们为之奋斗的这项绿化工作被列入上海市科研技术攻关项目。经过多次试验,她们精选五叶地锦,悉心培养,次年层层叠叠的绿叶将桥柱环抱,与绿地连为一体,填补了本市桥柱垂直绿化的空白,并获得了市科技成果奖,顾顺仙也因此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养一盆花如育一个人
“这种草是季节性的,那种是木本植物,需定期修剪,每种植物都有它的养法。”顾顺仙指着阳台上的一盆盆花草,侃侃而谈。在她看来,养一盆花和教育一个小孩一模一样,要根据他的性格特征,有计划地施肥、浇水、修剪,不可以用强。
对儿子郑睿鋆,她就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儿子骗了我,被我发现后,我只是隐晦地点醒他,没有骂,更没有打他,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骗过我。”顾顺仙说。
更多的时候,她以自身的行止为儿子做榜样。仍在攻读本科文凭的她,已带过几个研究生。即使如此,她仍然学习不辍。吃完晚饭,她在饭桌上铺开书本,埋头苦读,直至深夜。
“就像养花一样,辛苦归辛苦,但看到植物叶子发亮,到时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无法形容的。”顾顺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