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块沃土上,一代又一代的恩平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新时期恩平人承古拓新,弘扬“崇文尚德、包容和谐、务实创新、自强奋进”的精神,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为了弘扬新时期恩平人精神,宣传实践新时期恩平人精神先进典型,从本期起,恩平市委宣传部和江门日报社联合推出“寻找新时期恩平人精神”栏目,敬请垂注。
黎兴祥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起了高烧,觉得肌肉疼痛,父母以为他仅是小儿感冒发烧而已,没想到却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经治疗退烧后,他大腿的肌肉逐渐萎缩了。从那以后,黎兴祥就成了一名残疾人。就是这样一个自小患小儿麻痹症的人,却掌握了一手木工绝活,自立自强,不但娶妻生子,还在恩城建起了三层楼房,近两年来更玩起了木雕艺术。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年过50岁的残疾人,聆听了他的故事。
自立
自学木工手艺
他很快就掌握了木工手艺,成为一位木工好手,到16岁时已可以凭着木工手艺赚钱帮补家计。
黎兴祥说,他拖着一条残腿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虽然成绩不错,可因身有残疾,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15岁时,黎兴祥觉得人活在世上,不能总是靠着别人的照顾而活着,必须掌握一门手艺养活自己。为此,他想到了父亲木工箱里的锯子、锤子和木刨等,决定学木工。
那时,村里的人个个都有两手木工手艺,他观察、揣摩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自学“斗木”,自制小椅子、小凳子,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手艺熟练后,又学起了做木床、木桌、茶几、门窗等木工活计。黎兴祥说,他学木工活比普通人要专心很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点着油灯仔细打量自己的“作品”,思考着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实用、稳固和精致,因此,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手艺,成为一位木工好手,到16岁时已可以凭着木工手艺为家里赚钱帮补家计。他父亲常对人说:“这小子有长进,我没白养。”
1977年,广东省国营河排林场工作组进驻该村,发现18岁的黎兴祥做的木工手艺细致,而且身残志坚,就把他招聘到了该林场当木工,按件计酬,他的收入就更高了。在林场里,因为有许多木工师傅,年轻的黎兴祥虚心请教,手艺突飞猛进。
推荐阅读:
戴信珍:从零开始 迈向奇迹
北京:海淀一绿色走廊被违建占用
临安“森林硅谷”:一个诗意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曹世伟:世博园中的“护花使者”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