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张仁其:不断寻求新突破的花卉种..
·山东:新春尹始 枣庄流行为花卉“..
·直面年宵拼争 商家各出妙招
·“花房姑娘”批发做出新花样
·盆栽蔬菜 致富好项目
·两节聚首 花店营销新攻略
·高档盆花卖创意 稀奇古怪受青睐
·美格农艺:生活可以如此田园(组..
·小花店经营:做好“小”文章 赢得..
·小花店经营:精打细算很关键
第一桶金More...
·李和英:鲜花芬芳创业路
·珠海迎春花市 大学生PK花农卖年桔..
·郭杰:成就创业梦想
·屠樑:卖几元钱的“植物组培” 月..
·大一学生勇夺越秀花市标王 看好年..
·燕丽亚:下岗女工开花店 成功创业..
·熊新云:种植花卉 成就致富之路
·尚天晴:传承民族艺术的“花孔雀..
·徐立盛:要做现实版开心农场
·沈一鸣:巧手编出“美丽事业”
前车之鉴More...
·旱灾波及花卉 西昌鲜花价普涨5到..
·云南大旱或致花卉减产近半
·内蒙古:花商出售前做手脚 盆栽花..
·陈家哥俩把邻居苗圃当“开心农场..
·老农砍自家81棵树未报批涉嫌犯罪..
·深圳商人惠阳千株花木遭摧毁
·为占小便宜 一棵红豆杉 五人被判..
·玉溪元江县10万株百合不长苞 花农..
·窦进刚:种树遭遇忽悠 法律讨回公..
·浙江浦江东阳两地大量香榧被盗剪..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辽宁:为后人留下“绿色账户”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李存才  日期:2010-4-12
    辽宁是个多山地区,地形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35.81%,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2位。但该省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其中辽西北地区林地面积只占全省的36.03%,森林覆盖率为28.01%。

    为此,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辽西北荒山绿化造林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并将此作为全省“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财政部门加大投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不等不靠,财政支持不懈怠

    辽宁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到新中国成立前,辽宁西北部山区原有的森林已被破坏殆尽,到处是荒山秃岭,造成气候干旱、风沙灾害与水土流失严重、水涝灾害频发等问题,成为风、沙、旱、涝、雹五灾俱全,燃、饲、肥、材四料奇缺的贫困落后地区。

    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累累伤痕,尽快恢复辽宁的生态植被成为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重任。辽宁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对植树造林的投入情况时说,随着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辽西北荒山绿化造林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并将此做为全省“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省政府确定:2009年—2012年阜新、铁岭、朝阳(简称“辽西北”)三市要完成荒山造林660万亩、朝阳市完成坡耕地造林24.5万亩。为此,省财政在资金补助方面加大了力度:人工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苗木费等100元;封补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封补费用70元;飞播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种子、飞机作业和药剂费等40元;对朝阳市坡耕地造林连续补助3年,每年定额补助3000万元。2009年,辽宁省财政已安排各类造林专项资金3.58亿元,比2008年安排的2.22亿元增加1.5倍多。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工程也是辽宁省为恢复辽西北生态植被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省政府规划,从2008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约2公里宽的辽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以阻断来自内蒙古沙漠的风沙侵害,治理土地沙化严重问题。省财政两年共投入8000万元。目前,造林任务已全面完成。

    在辽宁省财政出台上述政策之前,辽宁省各级基层政府、基层财政部门及村集体组织一直对植树造林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得益于这些支持,辽宁全省的森林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效果。

    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姜淑兰可谓辽宁省植树造林方面的楷模。

    今年63岁的姜淑兰带领自己的家人累计栽树60多万棵,被誉为全国“十大造林状元”。她绿化荒山的事迹,曾经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姜淑兰是辽宁东部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南营坊村的农民,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她看到自家门前的荒山坡无人问津,于是向当时的村集体组织提出申请,下决心种树植绿。她的行为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的大力支持。当时,村集体为她提供树苗,姜淑兰造林后承担管护责任,受益归己。1984年,她从当时的生产队领回了6000棵树苗并将这些树苗栽在山坡上,荒山坡当年就变成了银山坡。1985年,她又栽了1万棵,共30亩,1986年栽了2万棵。迄今为止,她带领全家累计栽树60万棵,种植面达2200亩。据辽宁省林业厅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这些林木的经济价值近千万元。

    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林业部门按照国家的政策,为姜淑兰办理了林权证。当记者问她会不会担心政策变化而得不到种树的收益时,姜淑兰拿着手里的林权证表示:“有共产党在,我的树是不会白栽的!”

    2002年,姜淑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接见,这极大地调动了她植树造林和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此后,她在600亩的林地里种植人参和细辛,发展林下经济,年收入数万元。依靠这些林木资源和林下经济作物,蒋淑兰一家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本溪县财政局副局长柳玉泉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调动了政府、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载至2009年底,全县累计投资2.7亿元,每年造林10万多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占80%以上。

    巧用土方法,辽西荒山披绿装

    现年51岁的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乡下河村村民杨海青是出了名的造林大户。他所在的乡紧靠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恶劣,人们饱受风沙灾害之苦。1984年他承包了1000亩沙丘,开始了治沙造林的艰难历程。在承包的第一年,面对寸草不生的白沙滩,他在沙丘边缘用人工修建起一道5公里的土壕,在壕顶夹起一道防风障。在能栽树的地方栽上了十几万株的刺槐、白榆、桑树,不能栽树的地方种沙打旺。他种沙打旺时发明了一种土方法,即用羊群来踩印,同时播撒沙打旺籽,风一刮就把种籽埋在了土中,雨后发芽出土。承包的第2年,他在市县林业、财政部门的帮助下,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又栽了12万株樟子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他已完成了千亩沙丘的造林任务,其中樟子松成活10万株,其他树种也有几万株。到现在,杨海青创下的产值已超过100万元,并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奖。如今当地老百姓都尝到了造林的甜头,把植树造林当成“绿色银行”。面对记者,杨清海老汉幽默地说:“咱给后代留钱留物,不如留个绿色账户……”

    像杨清海这样的造林大户,在阜新市还有很多。

    辽宁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辽西人从实际出发,发明了很多有用招法。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购买30万只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插根为树苗滴灌,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在大旱之年仍能保持67%的成活率。使用机械挖坑,专业队伍造林也是辽西造林的一大特色。朝阳市共组建造林专业队1800多个,采用打泥浆、保水剂、生根粉、覆膜、套袋等抗旱技术,为植树后的抗旱保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于会莲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疯惀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璇侀敓鏂ゆ嫹鐗涢敓鏂ゆ嫹閿熺垂2-20100396
閿熸枻鎷峰顓岊亷鎷烽敓鏂ゆ嫹閿熻銈忔嫹閿熻剼锝忔嫹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