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商人
搜索
商人专访More...
张永和:我只干盖房子一件事姓 名:张永和
简 介:张永和,中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
>>详情  
丁跃生:8年“痴心” 种出失传已久的“金莲”姓 名:丁跃生
简 介:丁跃生,中国花协荷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荷..
>>详情  
何镜堂:峨东方之冠 七旬翁笑付苍生姓 名:何镜堂
简 介:何镜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
>>详情  
王明庥院士:苏北"摇钱树" "意杨之父"姓 名:王明庥
简 介:王明庥,男,汉族,湖北枝江县人,1932年3月..
>>详情  
最新商人
·李小平:20年的坚持,成就事业颠..
·陈家毅:建筑须言之有物和写作一..
·张永和:我只干盖房子一件事
·丁跃生:8年“痴心” 种出失传已..
·孙致甜:“彩色”的梦想并不遥远..
·何镜堂:峨东方之冠  七旬翁笑付..
·韦天瑜:为城市“造像”,为世博..
·王明庥院士:苏北"摇钱树" "意杨..
·包满珠:我国花木育种及其产业发..
·林远泉:三起三落历经磨难,成就..
  园林商人首页 >> 园林商人 >> 李小平
李小平:20年的坚持,成就事业颠峰
个人简介:
    李小平,羲佳园林绿化公司经理,先后当选承德市工商联合会执委、承德市妇女十五大代表,丰宁满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并荣获省、市、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县巾帼女强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20多年的时间不是很长,她从绵绵延延的燕山余脉中,从膏腴而坦荡的牤牛河畔一路走来,走出贫困,走向富足,走上事业的巅峰。

    20多年的时间也不是很短,在苦涩的泪水与拼搏的汗水中,她从乡电话员的职位上,从理发店、缝纫店、洗衣店等各个小店中一路走来,先后当选承德市工商联合会执委、承德市妇女十五大代表,成为丰宁满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并荣获省、市、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县巾帼女强人等多种荣誉称号,她就是羲佳园林绿化公司经理李小平。

    尽管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然而在李小平的言谈举止间,你依然可以发现那种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高中毕业后,她在丰宁的一个乡镇里干起了电话员。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一个非常让同龄的农村姑娘羡慕的职业,然而李小平绝不满足于此。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入,她靠着自己仅有的微薄工资,尝试着开起了日用品零售商店,此后又开过理发店、缝纫店、洗衣店。她在管理小店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种经验,不论开什么店,她都以信誉为本,因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96年,经过一番翔实的市场调查后,李小平把目光瞄准了园林绿化,并率先在丰宁搞起了园林绿化工程。

    承揽工程不同于开小店,何况古老的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园林发展历史。园林绿化已不仅是一项工程,它更是一个景观、一种意境、一门艺术。然而仅仅是高中毕业的李小平还是做了,而且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能做得更好。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做好每一项工程,她除了购买相关书籍自学外,还多次参加公路环保、景观及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培训班,多次去苏州、杭州、南京、陕西、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进而弄懂弄通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提高了园林绿化水平,为工程承揽和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工艺基础。与此同时,初入这个行当的李小平从企业管理上狠下功夫,每一项工程她都力争把成本降到最低。

    1997年,李小平在北京市怀柔区承租了200多亩荒滩,建立了自己的林业育苗基地。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加之各方面力量都非常薄弱,基地在刚刚建成的几年间一直在困境中挣扎。李小平咬紧牙关,从一锨一镐挖土垫地开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终于使基地由弱变强,由小到大,得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又分别在丰宁和北京通州建设了两处育苗基地。目前,她的育林基地已发展到500多亩,树种包括松、柏、杨、杏、杉等几十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她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多,经营范围涉及园林绿化、园林小品、灌溉系统、公路和铁路的绿化及养护、堤坝和河道的生态绿化及施工、苗木经销等,公司年均完成绿化面积几十万平方米,在北京、丰宁等地承揽的绿化工程多次评为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

    丰宁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李小平深知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于首都的重要性。2003年,她承包了家乡的2000余亩荒山,对山坡进行梯田式改造,种植松树、杨树、大扁共10余万株,育苗1000多亩。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并被评为县级样板工程,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与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李小平在种植、绿化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脚步也愈走愈加坚实。作为丰宁“巾帼女强人”的典型,她始终把帮助贫困乡亲共同致富作为己任,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给家乡群众出点子、送技术、助资金、解难题,同时在自己的企业中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政府排忧解难。几年来,她先后为家乡群众提供致富信息80余条,出资2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致富产业。在不误农活的情况下,她安排家乡群众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就近就业,促使10户农民脱贫致富,60户农民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在北京市怀柔区、通州区的育苗基地,她每年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同时,她热心于公益事业,为五道营乡敬老院送面粉一车、捐款1.5万元,救助贫困女生5名,义务为喇嘛山口、凤山戏楼、选将营乡等公共场所进行绿化,折合人民币70多万元。面对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突发的自然灾害,她又在第一时间献出自己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