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人专访 | More... |  |
|
 姓 名:林西 简 介:林西,原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1955—1966.. >>详情
 姓 名:施丽 简 介:施丽,半个世纪前,她千里迢迢来到边陲伊宁.. >>详情
 姓 名:彭秉庭 简 介: 彭秉庭,绥化北林区退休干部,他退休后.. >>详情
 姓 名:张志翔 简 介:张志翔,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 >>详情
|
 |
|
|
|
 |
陈奕仁:持有多国景观设计执照的华人设计师 |
 |
个人简介: |
陈奕仁,全球华人中仅有持多国景观设计执照的专业资深景观设计师。不仅有香港、加拿大的景观建筑师的资格,并且在美国及英国获得了注册景观建筑师执照。陈奕仁先生从事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超过二十年。作为总设计师及项目总监,他曾经主持多个国际性大型项目,其中包括香港竹篙湾迪士尼乐园基础建设、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水上公园及奥运村等重要大型项目。在中国,他曾领军设计团队完成多个城市规划的项目,从概念规划到控规至公共空间的建设,以他丰富的项目经验,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
|
 |
主要事迹: |

世博州际酒店庭院小径

世博州际酒店周边的上海老洋房

与老洋房呼应的景观小品
杨江妮:三十年来,经历了那么多转折与波折,泛亚不仅历炼成香港本土最大的景观设计公司,也成为中国景观界的一个品牌。作为管理者,你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抓住了哪些关键点来保证泛亚成为重要的品牌,并且能够在众多景观设计公司里面处于领先地位?
陈奕仁:第一点应该是我们的经验。正如你所说,三十年的历炼带给了我们很宝贵的财富:与房地产企业合作的经验、与政府部门合作的经验、与外国人合作的经验,等等这些,以后不一定照搬以前,但是因为有这种中西方的实战经验,所以我们的领悟、适应、接纳能力会很强,这是许多客户所看重的。第二点我觉得应该是质量,这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设计本身的质量,当然我不能说我们所有东西都是第一流的,但是平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有最起码的质量保证;另一方面是服务的质量,我发觉中国市场里面比较看重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不是说图纸好就可以,期间沟通的过程,包括我们的理解、我们的解答、帮客户解决问题的态度等都很重要。设计质量、服务质量,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都是影响品牌的最重要因素。
杨江妮:您曾经说过要成为开分公司最多的景观公司。那么今明两年,您准备要将分公司开到哪里去呢?
陈奕仁:有两个地方是我们比较看中的,古语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而中原的核心是郑州,所以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郑州,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项目在那边,并且也在慢慢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另一个地方是海南岛,我觉得那里会是中国今后发展的热点,又是我的家乡,而且我们也有一定量的项目在那边,所以我希望在海南岛开一个分公司。除此两处之外我们也在考虑深圳,或许第三个就是那里吧,深圳可以作为香港最直接的一个后勤,与香港的互动非常方便,而且深圳的人才也比较多,这是我们看重这里的几方面原因。
杨江妮:您曾经提到泛亚最大的优势是人才。在您这十几年的企业管理中,在人才管理方面或者培训机制方面形成了哪些泛亚独特的经验,有些什么样的措施和作为?
陈奕仁:或许有公司本身的品牌原因吧,泛亚能够不断吸引一些优秀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够给公司里的年轻人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机会,搭建一个与泛亚同步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我希望这个过程完成能够在员工三十五岁之前,在我们行业里面,设计师一般会在二十岁左右毕业,刚开始的三至五年是学习过程,再后面的三年是应用阶段,应用之后的再后面三年就应该是闯出一番事业的阶段,到三十五岁左右,就可以作为公司里面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不排除成为合伙人的可能,我希望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另外我们会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度,我们的风格是开放式的,只要你能够得到客户的满意、得到员工的爱戴、团队的爱戴,你就可以用你的方法把你的思路、你的设计变成现实。我的想法就是这样,提供一个平台给这些年轻的且有经验的设计师去用他的思路发挥他的专长,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去荫庇一方。
杨江妮:一般年轻设计师都会经历瓶颈才会走向成熟,您觉得您最看中优秀人才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陈奕仁:我比较看中员工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人品这三个方面。组织能力当然包括做人的态度、对人的态度。我觉得我们这边比较注重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因为我们的项目一般都有较大的规模,不可能依靠个人来完成,团队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每个人都善于与人沟通、与人配合,这样才能让整体的工作效率更高。
杨江妮:您觉得什么样的员工会让您很满意?
陈奕仁:人品好,善于独立思考,不但可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还能够积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人才是我希望看到的。
杨江妮:最后,我们想问的问题有关您的职业规划和对公司下一步的展望是什么?
陈奕仁:首先就是希望泛亚能成为中国分支机构最多的一家景观事务所,然后希望我建立起来的年轻的团队在五年以内能够胜任行业内的所有类型的业务。
另外一点就是希望公司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回馈这个行业,推动这个行业。我还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走上三尺讲坛,把我的多年的专业经验、教训和更多的年轻人分享。
(来源:景观中国;作者:杨江妮)
推荐阅读:
施栋:西部花王的光彩创业路
赵百勤:“另类商人”百万资产投绿化
林西:他让光秃秃的白云山变绿
刘宁诏:北飞的“蝴蝶”梦 分页:[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