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这些杨树,他无论晴天雨天,天天在林地上巡查把关。
有眼光,他从造林绿化政策中寻得商机
锦江镇南源村是个人少山多的村庄,经济比较落后,全村约5000亩山,大部分荒芜。林改以后,农民分到了属于自已产权的荒山,但苦于没有垦山造林的资金,李书友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该村领导,商讨进行股份合作造林,农民以林地入股,占30%股份,合作社出资金,占70%股份,并由合作社垫资帮村里修一条进村水泥路。这一新的经营模式立即得到全体村民的赞同,合同很快就签了,并于2007年春节前完成了3800亩的整地造林工作。
200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号召,李书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是一个产业扩张的好机遇。
他多次召集理事会会议,商讨如何带领全体社员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平原绿化运动中去。2008年9月,由李书友发起组建了“上高县绿原造林有限公司”,他任董事长。公司成立了8个造林专业队,2个防病灭虫服务队。投资600多万元取得了上高县境内130多公里长的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乡村道路和“四旁”空闲地的绿化经营权,种植杨树42万多株。为了这些杨树,他无论晴天雨天,天天在工地上巡查把关,连过年也没有休息过一天,人家给亲戚拜年,他却要给这些杨树“拜年”。春节前后的两个月,他累瘦了3公斤,连老婆生病住院也无暇顾及,老婆埋怨地问他:“要杨树还是要老婆?”憨厚的他脱口而出:“肯定选择杨树。”气得他老婆一个星期没理他。
李书友从一开始就把平原造杨当成产业来做,他的这种理念又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走出上高,跨区域发展。
2008年11月在考察了新建、奉新、丰城等县市后,他决定到新建县去发展。省林业厅的领导也给他加油鼓劲,但是造林公司的管理层大多数人不同意,认为到异地栽树有风险。在一次决策会议上,李书友发火了,他说:“上高的平原造林发展空间已经不大,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上高!你们怕担风险,不愿意去,我一个人也要去!党的旗子指到哪里,我李书友就把树栽到哪里,决不后悔!”他的这种执着,感动了公司上下所有人。2009年1月7日,李书友领导的造林公司与新建县的昌邑、联圩等乡签订了能种植40多万株杨树的土地承包合同。

在省委省政府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精神的指引下,李书友的绿色之路渐行渐宽。
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李书友说:为了消除广大农民对种杨的后顾之忧,公司计划五年之内筹资2000万元兴办一个杨树纸浆加工厂,这不但可以解决杨树的销路,而且还可以廷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009年7月,他联合100多户社员以股份合作形式创办了一个面积5万多亩的全省最大的私营林场,为提高规模效益、增加林农收入、深化上高县林权改革又闯出了一条新路。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作者:许嘉)
推荐阅读:
独腿“树王”杨少中
冯焕娣:“见风使舵” 创业成功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
张卫东:夯实基础迎接成功
分页:[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