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专访 | More... | |
|
姓 名:苏雪痕 简 介:苏雪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 >>详情
姓 名:陈跃中 简 介:陈跃中(David Chen):易兰(亚洲)规划设.. >>详情
姓 名:史建华 简 介:史建华,毕业于东南大学民建专业,被誉为“.. >>详情
姓 名:陈汉农 简 介:陈汉农,年近70岁,早年是木雕工艺的能工巧.. >>详情
|
|
|
|
|
|
王莲英:激情燃烧中国插花事业 |
|
个人简介: |
王莲英,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理事长,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导。 |
|
|
主要事迹: |
四、爱国主义激励斗志 为中国插花史正名
“是什么原因激起了王教授要为中国插花艺术正名?”记者的采访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一话题。
“新世纪初的2000年,我来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的一番亲身经历,对我产生了强烈而巨大的触动。”王教授认真地继续讲述着:“黄永川馆长曾去英国博物馆进修,在那里他了解到中国才是插花艺术产生的发源与发祥地。许多照片与史料、资料证明,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中国引入的,因此,日本并不是插花艺术的原创地,更不是发源地与发祥地。黄永川馆长提出了‘要为中国是插花艺术正宗发源地正名,要弘扬中华传统插花艺术’,而这正与我所追求的‘要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理念与目标相同。在了解了中国是插花艺术的正宗发源地后,我决心在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历史起源、延续与发展。我的这一研究决心是与真挚的爱国主义融汇在一起的,既燃烧着炽热的激情,又充实着脚踏实地、认真吃苦的研究作风。我不仅要进行研究,还要著书,用文字来告知当代与后代人。”
“您大学中担任的教学任务,在学会、协会、理事会中负责各项活动已经很忙了,还能有时间来进行研究和著书吗?”记者问道。
“时间要靠挤,只要挤,总还是有时间的。”王教授继续道:“于是,我将许多挤出来的时间放在图书馆中,我看了中国许多历史、文学、诗词方面的古书;看了许多园林、造园、建筑、绘画、雕塑、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建筑史、美术史、艺术史等,我先生苏教授利用在英国访问学者的机会,还从英国图书馆、博物馆中搜集、复印了许多相关资料,并为我翻译成中文,对我帮助很大。对中外历史、专业书籍的大量阅读、分析、考证与研究,使我真正弄清搞明了插花艺术的历史渊源、走向与发展。在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我先后撰写、编著、出版了《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插花创作与赏析》、《实用插花110例》、《插花艺术问答》、《礼仪插花鉴赏》、《养花实用手册(草本花卉)》等书籍。”
“您一定用可靠的史料证实了中国是插花艺术正宗的发源地,中国在插花艺术上对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日本的插花艺术是晚于中国,并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记者说道。
“大量史料确实证实了这一点。”王教授引出自己书中的内容向记者陈述道:“早在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先祖们已经将许多美丽的花卉纹样,绘制在各种陶制用品上,花卉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受到他们的喜爱。到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周朝初至春秋中期的奴隶社会,在《诗经》中用花卉之美来比喻人品、人貌之美。其中的文字记载了在春暖花开时,青春男女到野外游玩,他们谈情说爱,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分手时摘下芍药花枝相赠。这摘下的花枝古代称为折枝花,相当于现代的切花。在《离骚》、《湘君》等作品中用花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花传情,佩香花以明志,赋予花卉某种寓意与对花卉生长习性的了解等这些都说明,做为大自然精华的花卉,已以它的娇美、艳丽与芳香深深打动了我们的祖先,花卉已进入了祖先的文化生活之中。析花与香花佩戴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广义上讲,这是插花艺术中花束和人体佩戴花的初级形式。大自然的美和先祖们对美的追求相结合,就演绎出了数千年的包括插花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艺术史。到了汉代出现了以折枝花插入陶盆中,形成了中国插花艺术在花与容器相配合上的最初形式。而到了隋唐时代,中国的插花艺术已走向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很高水平的全盛时期,老百姓爱花、赏花、买花、插花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面对王教授侃侃而谈,记者敬佩的说道:“您费尽心力研究撰写的书,字字、句句都印在了心间,非常有意义、也非常精采。”
“因为时间有限,中国宋、元、明、清的插花艺术变革、演进我就不谈了,我只谈一下中国插花艺术是怎样传入日本的。”王教授继续道:“在中国鼎盛的唐朝,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日本的小野妹子曾先后三次来到中国,而后中国的僧人将唐朝的礼仪、佛前供花及供花用的青铜花瓶和其他祭坛器皿传入日本。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修建的庙宇随之增多,从而使宙宇的庭园和祭坛插花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早期的祭坛插花艺术。小野妹子吸收了中国佛前供花的精髓,成为日本插花始祖,并建立了日本第一个‘池坊流’插花流派。而到了14世纪,日本天皇宫廷举办的‘七瓶花赛’全部采用来自中国的花瓶进行插花,兴起了‘立华’风尚,从此插花脱离了宗教色彩,向花卉艺术演变。至17世纪,中国人袁宏道撰写的《瓶史》一书在日本出版后,对日本插花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形成了‘宏道流’插花流派。”
“从以上这些史实中,可以鲜明地论证,中国是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日本插花只是在中国插花艺术盛世唐代时期流传过去的。”记者诚恳地说道。
推荐阅读:
刘来远:种花“种”出专利来
吕大放:葡萄盆景诗情画意他敢称第一
檀馨:精彩园林人生路
欧阳生:七年坚守 古稀老农剪不断的“桢楠情”
分页:[1] [2] [3] [4] [5]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