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商人
搜索
商人专访More...
苏雪痕:植物造景 造福百姓姓 名:苏雪痕
简 介:苏雪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
>>详情  
陈跃中:设计舞台上的思考者姓 名:陈跃中
简 介:陈跃中(David Chen):易兰(亚洲)规划设..
>>详情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姓 名:史建华
简 介:史建华,毕业于东南大学民建专业,被誉为“..
>>详情  
陈汉农:葱姜蒜皆可入盆景姓 名:陈汉农
简 介:陈汉农,年近70岁,早年是木雕工艺的能工巧..
>>详情  
最新商人
·苏雪痕:植物造景 造福百姓
·王莲英:激情燃烧中国插花事业
·欧阳生:七年坚守 古稀老农剪不断..
·檀馨:精彩园林人生路
·王海存:打造南阳湖畔“翡翠明珠..
·陈跃中:设计舞台上的思考者
·曹春亮:敢与荒山较量 建设绿色海..
·张伟兴:坪安园林植保的品牌塑造..
·李书友:将荒山变成林海的“绿巨..
·史建华: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
  园林商人首页 >> 园林商人 >> 王莲英
王莲英:激情燃烧中国插花事业
个人简介:

    王莲英,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理事长,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导。

 
主要事迹:

    五、困难迎刃而解 “红红火火”耀五环

王莲英:激情燃烧中国插花事业

2008年7月25日,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在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介绍颁奖花束的有关情况。新华网 陈竞超/摄

    “北京奥运会用花的重担于奥运会召开前三年就落到了我的肩上。”王教授谈起这件光荣的大事,心情仍有些激动,她停顿片刻后继续道:“因为我是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的理事长,对牡丹、芍药这两种中国名花十分熟悉,为此,我带着二个博士生、二个硕士生对这两种花进行了陆地室外二次开花的研究,目的是将原本4、5月间的自然开花期改为8月份开花。我们在河北滦县海泼1700米的高山上进行了许多研究试验,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最终在2007年秋天取得了完全成功。”

    “那为何奥运会最后用花并不是牡丹、芍药这两种花呢?”记者问道。

    王教授回答道:“奥组委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最后做出决策,改用月季花。月季花不仅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同时还具有世界性,它是和平与友谊的像征,历史上英法两国在交战中,因为考虑到安全运送月季花而停战。原本奥组委确定的是一种深粉红色的月季花品种,我到云南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一品种是英国早已陶汰的过时品种,因此当机立断,决定采用一种由中国自己培育出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红色的月季品种,并起名为‘中国红’,图个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为此,我说通了与我一起前来考察的一位奥组委官员,并由他回北京汇报,并最终由他说服了奥组委决策层的相关领导。”

    “看来您这位花卉专家在关健时候还是起到了重大作用。”记者说道。

    王教授笑了笑继续说道:“在奥运会用花的实际大批量种植、培养中也充满了许多惊险,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空运到北京的月季花的花的色彩红过了头,成为喑红、黑红,与原来要求的火红相差甚远。于是我飞往云南进行实地技术把关,经了解,原来原因是云南海拔高,阳光的紫外线照射太强所至,为此立刻采取遮阳的技术方法,一层遮阳不够就遮两层,通过实地试验,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料一个难题刚过,又一难题发生了,由于云南当地一位技术员未按我制定的技术要求去严格执行,使花杆因营养不足、又细又长,造成花杆支撑不住花头,而出现月季花掉头现象。我在电视实况转播中亲眼看到了掉下一个花头的这一幕,急得我坐卧不宁,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一方面紧急采取用胶带捆扎加固花杆,提高花杆的支撑力,另一方面立刻更换云南的那位不严格执行我制定的技术要求的技术员,保证花杆质量,第三方面是从云南到北京的月季花运输采用低温空运。采取了这些紧急措施后,难题得到了解决。紧接着又遇到了第三个难题,残奥会召开时,由于北京天气已转冷,西北风一吹,花都倒向了一边,我急忙请来中国农业大学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经专家分析,这是植物的趋光性所造成,于是紧急采用给月季花罩上黑色塑料袋遮光,迅速解决了这一难题。三个难题都来得突然、来得快,并且必需立刻想出立杆见影的有效办法、立刻予以彻底解决。三个难题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解决了,但当时确实急出了我一身又身的冷汗,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些后怕。”

    “艺高人胆大,您做为花卉方面的国内大师、权威专家,资深教授,专业知识与技术在身,心中还是有底的。有些怕,是因为压力太大,这压力一是一些情况发生在意料之外,而且太突然,还必需立刻拿出办法来立刻解决。二是奥运会是中国人一百年的等待与期盼,是中国人的民族自豪与骄傲,一个东方大国的荣誉、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观注着,要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怎能不有所怕。”记者认真地说道。

    “花卉专业知识与技术在危急时刻确实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勤奋到老的决心。”王教授语气庄重地说道。

    “国家与人民应该感谢您为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增了光、添了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感谢您为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事业做出的成就。”记者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王教授用手指着挂在墙上的四面锦旗,笑着说道:“这是我们插花艺术研究会全体同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成果,成绩与功劳应该归属于我们这个光荣的集体与团队。”

    记者向墙上望去,四面红色的锦旗跃入眼帘:

    “弘扬插花艺术,增进世界和平友谊,感谢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组织的奥运主新闻中心插花艺术表演活动。下面属名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文化活动部主新闻中心场馆运行团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北京市文化局颁发。”

    “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发。”

    四面锦旗就似四团火红艳丽的花卉,它是王莲英教授智慧、才华、奋斗、贡献的浓缩与结晶;它纪录着王莲英教授自己所走过的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它书写了王莲英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历经的艰难、坎坷、梦想、成功与光荣。

    四面火红艳丽的锦旗将激励与引导着王莲英教授与她的团队,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继续努力、永往直前。

推荐阅读:

刘来远:种花“种”出专利来

吕大放:葡萄盆景诗情画意他敢称第一

檀馨:精彩园林人生路

欧阳生:七年坚守 古稀老农剪不断的“桢楠情”

分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