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为我国植物园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俞德浚
来源:光明网 作者:刘金 日期:2005-11-8
潜心研究蔷薇科植物分类成绩卓著 蔷薇科是一个包括124属3300余种的大科。中国是蔷薇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全国约有51属近1000种,人们喜爱的许多水果和干果如苹果、梨、桃、杏、李、批把、木瓜、榅桲、山楂、扁桃;观赏植物如蔷薇、碧桃、樱花、梅、绣线菊、唐棣、栒子;芳香植物如玫瑰、珍珠梅;药用植物如郁李、木香、龙芽草、委陵菜等都属于蔷薇科。俞德浚和他的学生陆玲娣、谷翠芝、李朝銮等用了20多年时间,对我国蔷薇科植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订证了蔷薇科植物的中文、拉丁文名称,整理和鉴定了全国近30万份植物标本,收集了大量的植物种子、苗木进行栽培,观察记载。从植物形态、演化和分类位置上,对蔷薇属、龙芽草属、地榆属、委陵菜属、苹果属、梨属、栒子木属等的分类系统作了详细探讨,先后发表了几十个新种。 《中国植物志》是拥有80卷、120册的巨著。1959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编纂工作。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78年起,俞德浚先是担任代主编,1981年起任主编。他组织全国有关的专家学者,积极从事编写工作。他对稿件的审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解决了许多学术上和组织工作上的难题。在他任主编期间,出版《中国植物志》达35册之多,成绩卓著。其中有许多卷册荣获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为编写《中国植物志》中蔷薇科专著,俞德浚赴野外考察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在野外考察中,他注意向农民调查有关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技术。他认为,每一个地区的植被和经济植物资源情况,需要多次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点的采集考察,才能摸清家底,掌握相对可靠的资料。例如,太行山区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山区之一,其原生植被多数地区不复存在,然而在1980年,俞德浚和他的学生李朝銮等在整理蔷薇科植物标本时,发现了一种开白色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分布在太行山南部的修武、林县境内海拔600~1500米山地,一般生长在阴坡疏林下或峭壁岩缝中,经过研究鉴定,确定为蔷薇科植物中的一个新属——太行花属。它是蔷薇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属古老的残遗种,在阐明蔷薇科某些类群的起源和演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后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尽管太行花的原始标本和野外记录都很详细,但俞德浚还是要亲自前往采集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完成其分类位置和定名,写入《中国植物志》蔷薇科中。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还进行了太行花引种栽培试验,培育的苗木分送到全国8个植物园试种,作为地被和早春花卉得到推广利用。 《中国植物志》36、37、38卷记述了已发现的中国全部啬薇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学术价值。为开发利用这些植物奠定了基础。如许多园艺工作者通过《中国植物志》查找到了刺梨、金樱子、尖刺蔷薇、弯刺蔷薇、峨嵋蔷薇、伞房蔷薇、川滇蔷薇、华西蔷薇、扁刺蔷薇、大叶蔷薇等,应用于园林绿化、杂交育种和加工生产多维保健饮料、果汁、汽酒、果酒等,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京植物园的奠基人 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北京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一处既有美丽观景,又有科学内容的现代植物园。1954年,俞德浚和孙可群、吴应祥、黎盛臣等10位研究人员,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建议建立北京植物园,报告很快得到批复。随即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局和首都园林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建园规划委员会,俞德浚任主任委员。他率领大家先后到紫竹院、圆明园、十三陵、小汤山、金山、大觉寺、温泉、香山等地,考察了当地的植被、土壤、水文、气象、地形、地貌,进行比较,并结合首都建设香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最后将园址选定在香山脚下。使香山这个著名风景区增加了科学内容。俞德浚任北京植物园主任,建园期间,他亲自参加规划、打点、挖坑,植树和日常管理工作。他常常住在北京植物园单身宿舍里,白天工作,早晚和同志们共同翻译出版了《苏联植物园》等图书资料。此间,俞德浚还编著出版了《植物园工作手册》,这是一本我国现代植物园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北京植物园于1955年开始筹建,分为两个部分,香颐公路以北为1960年以前重点建设的园址,在2000多亩面积内,布置了十多个植物展区,如果树植物展区内就包括有葡萄、仁果、核果、野生果树和米丘林植物区等。 为加快植物园的建设,北京植物园与国内外许多植物园建立了业务联系和种苗交换活动。邀请苏联科学院植物园专家来华考察,俞德浚陪访并派员到苏联学习。他参加各业务组制订选题计划,制订建立展区规划。创办《植物引种驯化集刊》,报道全国各植物园建园经验和科研成果。出版了《中国植物园》大型画册。审查出版了《温室工作手册》等一批图书。为中国植物园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俞德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求青年科技人员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田间实验,最值得记取的是他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必须过好栽培技术关”,要求他们亲自参加栽培管理,只有认识植物,才能改造植物。在建国最初的10多年里,他坚持每年春秋两次,会同有关专题组的科研人员,带上定植图和植物名录,深入到植物园各试验地、温室,对全园3700多种、上万号植物进行全面检查,株株过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要求植物园的引种材料必须做到六有:一有引种年代、来源和编号及产地记录;二有正确的中文名和拉丁文学名;三有种植图和名牌;四有完整的物候记录;五有详细的生物学特性记载和分析资料;六有照片、种子标本、腊叶标本和栽培技术资料。 俞德浚坚持办园的原则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植物园,它的任务是侧重于科学研究工作,要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提供各种植物的种质资源,要成为经济植物的引种基地。科研工作要注意发掘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引进国内外重要的经济植物,通过选种、育种、培育新品种,丰富栽培植物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适应性等;植物园作为稀有、珍贵和濒危植物的转地保护基地,要重视当地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植物园的建设既要有科学内容,又要有园林艺术外貌。要重视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供中小学生认识自然,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通过大学生到植物园教学实习,认识活的植物种质,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及时建立科研或生产课题作准备。要创造植物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温室、标本室、化验室及图书馆等。 经过多年的工作,北京植物园的建园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例如,食用油料油莎豆、朝鲜大粒油莎豆、红花、月见草的引种和推广;药用植物穿心莲和水飞蓟的生产栽培;果树方面选出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优良单株、苹果矮化砧和一批果树砧木种质;用材树种引种成功北美花旗松、黄松、欧洲黑松、华山松、乔松以及健杨、15A杨、沙兰杨等;园林花卉植物选出紫叶小檗、白鹃梅、刺楸、四照花、红花忍冬、多种丁香和荷兰菊、勋章菊、大花樱草、萱草、铁线莲、百合等;香料和其他经济植物如薰衣草、薄荷、留兰香、瓜尔豆、甜叶菊等,同时还筛选出一批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污染具有抗性或敏感植物。栽培引种成功了一批北方原产的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