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造林富甲一方--记致富能人陈绵清
来源:海南文昌网 日期:2005-12-27
陈绵清系文昌市铺前镇农民,从1982年开始投身植树造林业。在种植木麻黄过程中,为了搞速生丰产,他积极引进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建立采穗圃,对引进的品种根据土壤环境的异同进行反复对比试种,从中选出木麻黄东二和宝九2个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这些新品种的产量从原来的每年每公顷10.5立方米提高到22.5立方米。技术水平在全省领先。他的苗圃每年培育200万株无性系优良木麻黄树苗,除了满足自己公司造林需求外,还大量供应给广大农民群众造林,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给造林的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从1996年起他大胆尝试木麻黄林地进行林瓜轮作耕种,即木麻黄无性系造林6年即开始采伐,采伐后利用迹地种植西瓜一年,第二再造林。这样既解决了林和瓜的用地矛盾,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在1996年至1999年间,他采取林瓜轮作这种方法,为公司增收85万元。这种模式也得到国家和省林业部门的充分肯定,并给予大力推广。针对在公路林区种植按树容易受到人为损坏及遭受禽畜破坏,成活率不高,病虫害多等特点,他提供采取挖大坑、育大苗的方式进行栽培。即种植苗木从原来的10多厘米提高到现在的60—80厘米,使公路林的种植成活率比原来提高了近30%。而且还增强了避免虫害的能力,加快了林木的生长速度。为了以短养长,他还开挖200亩高位虾池,每年养虾均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植树造林提供经济支撑。目前,他在文昌市铺前、翁田等镇造林面积达1.6万亩,估价可达1000多万元。在他提供经验技术和带动下,铺前镇的群众纷纷投入到植树造林的热潮中来,全镇造林面积达9万多亩,他成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领路人,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造林致富能人。他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被省政府授予“造林灭荒先进个人”,还被文昌市政府连续5年评为“科技造林标兵”、“造林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陈绵清全家4口人,2004年创产值400万元,纯利44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经济收入多了,不但在老宅地建起了新屋,还在铺前镇购买了一幢两层楼房,安装了空调,还有两辆小车,其中一辆为豪华广州本田2.0,过上舒适的生活。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