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云花培育26个新品种 建知识产权体..
·世园会系统报道 沈阳凭什么突破地..
·成都:荷兰专家将来蓉献策“乡村..
·“土味”醉人 花木、生态旅游吸引..
·翠华园艺鲁荣华 斗南花农全国首买..
·小秤砣压千斤——枸杞产业跨越发..
·KIFA“华兰”与种植者共创“三赢..
·昆明“杨林飞燕”干花产品俏销国..
·朱廷:如何把运苗破损率从5%降到..
·“美兰”公司开始试种新西兰“彩..
第一桶金More...
·能吃的花店:“美丽花束”让人一..
·小小草绳变废为宝 奉节移民致富商..
·香港:婚宴花饰前景看好 拟加入市..
·花鸟鱼虫入菜来 “鲜花盛宴”空降..
·千元创业:说话玫瑰——创造财富..
·从宠物花卉再到爱情魔豆 礼物当中..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 蔷薇果观赏能赚..
·蔷薇果用途多价格好 产业发展快速..
·流行元素:如何正确地食用鲜花菜..
·上海向日葵店:网上订购寻突破 增..
前车之鉴More...
·日本调查来自中国的康乃馨 质疑非..
·上万元的红枫 开春后竟成不到千元..
·乐都:一封匿名信 引发高店镇抢栽..
·为套征地费 13公顷地挤种百万棵树..
·节后反思:合肥何时能有自己的“..
·破坏绿化事件频发 美丽家园需要公..
·卖花卉打出"环保"招牌 小心花商夸..
·后花园忽变坟场 镇长承认未及时办..
·山东:这个农民忒大胆 盗伐他人树..
·塔里木兔啃掉10万株枣树苗 不知如..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真情浇出最美的花——大顺园林装饰公司
来源:农民日报  日期:2006-1-5

    暑日酌烤的旷野上,垃圾山旁一位二十八九岁、面孔黝黑的小伙子正一锨一锨地铲土,小拉车已经装得冒了尖。他用脖子上已经湿透了的毛巾擦了把汗,紧跑几步,把车上的垃圾土倒进旁边的污水沟。从春到夏,几个月过去了,垃圾山只削去一角,污水沟填了一少半,而他却增加了几分信心: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付出干不成事。

    十二年后,在天津大顺园林装饰有限公司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冬日的暖阳斜射进来,杨铁顺靠在黑皮转椅上,凝视着窗外大片现代化的花棚和姹紫嫣红的南国花卉,他仍然坚信:干事业,靠的是真本事。

    昔日的垃圾山已变成连片的日光节能温室,当年的小伙子已成为拥有广东、吉林等四处花卉种植基地的北方最大的花卉园林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12万平方米的节能温室,20多个进口花卉品种,为他创下每年6000多万元的产值。

    这一切看似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实则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只有他日夜为之操劳的鲜花能够见证:因为他的精湛技术,为他赢得了稳固的发展,因为他的诚实守信,为他赢得了无限的市场,从而成功变得水到渠成。

    昔日“垃圾山”今日亩产值32万元

    1993年杨铁顺的大顺园林公司注册成立了,这是天津市第一家私营园林企业。他认准了园林花卉这条路,便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而一发不可收,他在天津园林学校毕业,在国营苗圃干过,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喜爱这个专业,崇尚科学。

    当垃圾山逐渐削平,苗圃、便桥、渣土路初见雏形,杨铁顺呆不住了。他了解北方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花卉品种少、更新慢,更了解国营园林花卉企业观念陈旧,信息滞后,不能主动适应市场,有钱赚不到手。现在轮到自己干,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正月初六,春节的鞭炮声还在街头回荡,杨铁顺已经独自一人坐上“双排座”,空荡荡的车箱、冰冷的方向盘无法抑制他胸中的热情。车轮滚动,他过山东,走江苏,奔广东,去福建,他晓行夜宿,一个月没离开车,跑了上万公里路。他走进一处处单位的苗圃,走进一户户农户的花窖,品种、价格、栽培管理都要问得明明白白。在福建,他看到巴西木、荷兰铁叶绿干直,树形奇特,价格不高,好管理,引进天津。因此,在天津引起一阵巴西木热。后来他又自己培育苗种,大批量生产,什么琴叶绒、大岩桐、发财树、变色木……品种增加到几十种,俨然一个热带植物园。这时大顺园林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

    杨铁顺干过园林装饰,搞过绿化工程,当这些在社会上发展得正红火时,他又即时调转方向,专攻花卉生产。还是凭着那股热情、拚着那份执着,他把精力用在不断引进新品种、不断提高养花技术上,现在他的温室大棚,每平方米的面积就生产760元的花卉,一亩地保守计算能创造32万元的价值。昔日的垃圾山已变成207亩的花卉生产基地,按可利用面积180亩计算,一年创造5765万元的价值。

    “谁说北方养不出最好的花?”

    走进连片的花棚,一栋一栋多得数不清,每一棚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花的海洋。进入蝴蝶兰棚感到紫色的群蝶在飞动,进入火鹤棚感到千万个火苗在跳跃,同种花中的每一盆都如同孪生姐妹般,不仅个头颜色一样,就连枝叶和花的形状、神态都十分相似。

    与杨经理穿梭在各个棚之间,他手拿步话机:“11号棚现在光照是多少?”“不行,中午光太强,把遮阳网拉得再密一些!”走过了几个棚,看得出来这里的工人都训练有素。杨经理因为是学花卉专业毕业的,又专于研究,所以公司的花卉全部按标准化生产,所有花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都严格控制,消毒灭菌、防病治虫,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公司成立十年,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生产的园艺技术,打破了人们认为“北方养不出好花”的传统观念。杨经理说:“比如在夏季,南方高温高湿,光照不够,要大量投入降温,而我们这里只用水帘就行,南方较我们这里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难度相对大,会影响高档花卉的质量。而现在冬季,南方温室一般不带加温装置,东北地方需要高成本加温,而我们适当投入就可以。我们介于南北之间,综合成本低。很多人认为南方养出的花最好,实际上高品质的花应该出自华北地区。”在杨经理的大棚,很多花的成色都好于在南方养出来的品种,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比如火鹤,叶大朵大,花冠径比广东培育出的好品种多4公分。

分页:[1] [2]

编辑: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