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云花培育26个新品种 建知识产权体..
·世园会系统报道 沈阳凭什么突破地..
·成都:荷兰专家将来蓉献策“乡村..
·“土味”醉人 花木、生态旅游吸引..
·翠华园艺鲁荣华 斗南花农全国首买..
·小秤砣压千斤——枸杞产业跨越发..
·KIFA“华兰”与种植者共创“三赢..
·昆明“杨林飞燕”干花产品俏销国..
·朱廷:如何把运苗破损率从5%降到..
·“美兰”公司开始试种新西兰“彩..
第一桶金More...
·能吃的花店:“美丽花束”让人一..
·小小草绳变废为宝 奉节移民致富商..
·香港:婚宴花饰前景看好 拟加入市..
·花鸟鱼虫入菜来 “鲜花盛宴”空降..
·千元创业:说话玫瑰——创造财富..
·从宠物花卉再到爱情魔豆 礼物当中..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 蔷薇果观赏能赚..
·蔷薇果用途多价格好 产业发展快速..
·流行元素:如何正确地食用鲜花菜..
·上海向日葵店:网上订购寻突破 增..
前车之鉴More...
·日本调查来自中国的康乃馨 质疑非..
·上万元的红枫 开春后竟成不到千元..
·乐都:一封匿名信 引发高店镇抢栽..
·为套征地费 13公顷地挤种百万棵树..
·节后反思:合肥何时能有自己的“..
·破坏绿化事件频发 美丽家园需要公..
·卖花卉打出"环保"招牌 小心花商夸..
·后花园忽变坟场 镇长承认未及时办..
·山东:这个农民忒大胆 盗伐他人树..
·塔里木兔啃掉10万株枣树苗 不知如..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忙碌的白领家里藏商机 送花送成花仙子
来源:经纪人  作者:路未央  日期:2006-1-6

    有需求的地方往往就有商机,来自湖南农村的打工妹何玲玲便干上了替人换花这一行当。这个新鲜、时尚的活儿不仅使她在现代都市站稳了脚跟,获得了高收入,还被众多的白领誉为都市“花仙子”。那么,她是如何发现这一商机并走向成功的呢? 

    独具慧眼,忙碌的白领家里藏商机

    2002年春节,何玲玲回老家过年时见到了久违的表哥,他在长沙的一家食品公司做生产部副经理。表哥了解到何玲玲在中山打工,生活不太习惯,收入也并不高,就建议她去长沙发展。何玲玲与父母商量过后,就跟着表哥来到了长沙。

    凑巧的是,表哥所在的公司刚好有一名行政部文员辞职了,在表哥的帮助下,何玲玲很顺利地顶上了这个职位。因为她有过做文员的经验,再加上人也机灵,嘴巴又甜,因此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与领导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

    一天,何玲玲到一个朋友家去玩。朋友的房子收拾得整洁干净,桌上的花瓶里还插了一束花。只可惜,这束花已经凋谢,并且开始干枯了。朋友见何玲玲紧盯着花瓶不放,就解释说:“工作太忙了,鲜花也没时间换。”何玲玲见他一脸窘态,觉得很有趣,于是故意打趣说:“那我来帮你买鲜花怎么样?劳务费由你给就好了。”朋友见她一脸的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于是也就一本正经地说:“说真的,如果你真愿意干,一次给10元钱我也愿意!”

    何玲玲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但不久她又碰到了一件类似的事,使得她不能不有所触动了。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公司行政部临时组织了一次郊游踏青活动。晚上返回时,正好路过行政部经理的家。女经理邀请各位同事去她家坐坐,一进门何玲玲就发现客厅里摆放着一个精致的花瓶,只可惜花瓶里空空如也。正在她疑惑之时,一位平时就大大咧咧的同事问经理:“头儿,你那花瓶什么也不插,还真成了一种摆设呀?”经理笑笑,接过话说:“你看我哪有时间去买花,起了几次心都没去成。要是有人专门提供上门卖花或者换花的服务,我保证第一个给她当客户!”

    听经理这么一说,何玲玲顿时眼前一亮:怎么这些爱花的白领都没时间去买花呀?如果有人专门替他们买花,说不定还真是一个发财的好门道呢!再说了,干这行只需跑跑腿就行了,既不需要资金,又不需要文化和技术,自己去做不正好合适吗?这么一想,何玲玲像是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心里兴奋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第二天,何玲玲就将她的想法跟表哥说了。表哥想了想,觉得这的确是个赚钱的好门道,因为长沙几百万人口,其中的白领阶层怎么说也有十多万,好好挖掘,市场潜力应该不算小,于是便鼓励何玲玲不妨一试。

    牛刀小试,“换花”收入超白领

    听说何玲玲要辞职,而且干的就是上门给人换花这一行,经理在惊讶之余,对她的精明和果敢赞不绝口。趁此机会,何玲玲调皮地说:“经理呀,你应该不会拒绝成为我的第一位客户吧?”经理笑着说:“真是个鬼丫头!冲你这机灵劲,我还能拒绝你?”就这样,何玲玲顺利地把第一位客户揽到了手。紧接着,何玲玲以经理为突破口,利用她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公司爱花的十几位白领人士统统发展成了自己的客户。从此,何玲玲就按照他们的喜好和要求,定时从花店买上鲜花给他们换上,然后每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何玲玲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一束鲜花一般能保鲜一个星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客户一个月大概要换4次花。如果以每次收费5元计算,每人每月就要付给她20元,这样发展30多个客户就能达到自己辞职前的工资水平。这么一算,何玲玲顿时觉得信心倍增,于是决定大干一场。

    接下来,何玲玲打电话给最先向她提出换花的那位朋友,劈头就问:“你想什么时候换花呀?”对方愣了一会儿,半天才莫名其妙地咕哝了一句:“换什么花呀?”何玲玲忍不住笑了起来,便提起那天所说的换花的事情。朋友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他马上约何玲玲见面,又将几个也想叫人上门换花的同事和朋友介绍给了她。这样,何玲玲又拉到了10多位客户。

    依靠这种滚动式的发展办法,两个月不到,何玲玲的收入就超过了她上班时的水平,这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可这种情形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多大改变,这不禁让何玲玲惶恐起来。如果继续做下去,那何时才能将业务扩大呢?自己能调动的关系都调动了,能想的点子也都想了。看来要扩大知名度,惟一的办法只有借助广告了。

    一天,何玲玲在给岳麓区一位客户换过花后,碰到一位驮着一大袋报刊和信件的投递员。看着投递员匆匆上楼的背影,何玲玲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的客户都是层次比较高的白领阶层,相对来说,他们平时一般都喜欢看报,如果我将广告名片夹在报纸里让投递员帮我送去,那岂不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何玲玲就停下来守在楼下,专等投递员下来。当何玲玲将她的意思说明后,投递员告诉她,这叫做邮送广告,得找投递公司,交上一笔钱才行。于是,何玲玲径直找到了邮政局的投递公司。

    办理好邮送广告的手续后,何玲玲经过一个报刊亭时,发现买报纸的人很多,而且从衣着上看,大部分都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一族。何玲玲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白领人士都订了报刊,有些人就喜欢到街头买报纸和杂志看。这么一想,她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何玲玲于是来到报刊亭前,问摊主能否在他卖报刊时给她发送广告名片,她可以按照名片的发送量一次性付给摊主手续费。摊主立即答应了下来,并保证将名片一张不落地给她送出去。

分页:[1] [2]

编辑: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