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黄土地上舞绿练——何会民及其绿色事业
来源:博客网 作者:任小岗 日期:2006-3-1
推行渠路绿化权拍卖、租赁、承包是蒲城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今后生态工程建设及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蒲城渠路绿化权改革为全国平原绿化工作创出一条新路子,引起了中、省、市各级林业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家林业部领导两次来蒲视察,省林业厅也准备在蒲城召开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蒲城县林业局渠路绿化的先进经验。全国8个省、市、县的21家同行来人参观学习,40多家来函来电索取资料。一时间,何会民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面对荣耀,何会民,他显得很冷静:“我只做了自己应当做的。” 绿色明珠今更璀灿 作为一名年青人,何会民的思想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而工作上更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他认为,林业要提高县域文明程度,塑造蒲城秦东名珠的形象;林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县域经济大发展相结合。今后林业工作的重点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蒲城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围绕旅游开发,以提高蒲城旅游业的环境和档次为目标,大搞第三产业。为此,林业局做了大量工作,往日“黄土借风遮天日”的景象已成为历史,古老的蒲城大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春风扬柳万千条。”当你沿着渭清路或者西禹路进入蒲城境内时,沿途两岸展现在面前的就是这么一幅如诗的画卷,让人看后心旷神怡。蒲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客。在何会民的精心组织和规划下,蒲城县林业局实施了“大十字”绿色通道工程,就是在县境内相互交叉的省道西禹路、渭清路两旁栽种垂柳、黄柏、中槐、刺柏等风景绿化树木,形成立体式、多色彩的绿色框架。同时,在县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有计划地设置景点,栽植小片林,形成春华秋实、夏荫冬青、路园交合、林果相衬的绿色十字走廊。 何会民是富有远见的实干家,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围绕“撤县设市”及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这一中心,他先后组织资金200多万元,创建了全省首家县级植物园——渭北植物园,并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开园。园内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亭台长廊,小桥流水,雕塑小品,假山喷泉,相互结合,分外别致。每天夕阳西下,园内游人络绎不绝,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围绕县上“旅游开发,三产兴县”的战略,他全力做好旅游线路和风景点的绿化美化工作,抓好唐泰陵及唐桥陵风景林场的筹建工作。林场绿化目标是集游乐、休闲、避暑为一体的风景区。现唐泰陵风景林场已完成建设资金185万,打出深水井一眼,栽植侧柏1000株,发展红枣、花椒等经济林200多亩。投资100多万元的桥陵生态林场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 为了使秦东明珠更加碧绿,何会民,他还在默默奉献着。 规划远景蓄势待发 蒲城绿了,何会民和林业工作者们用血汗换来一片亮丽的天空,但他并不为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因为他知道,要彻底改变蒲城绿化的落后面貌,前面的路还很长。 党中央作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特别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决策后,何会民敏锐地看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他的带领下,蒲城县林业局正秣马厉兵,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林业大发展的春天。 他组织干部职工利用座谈会、学习专栏、有奖征文、演讲赛、板报等多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精神和视察陕西时的重要讲话,学习省上有关政策和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学习《邓小平文选》有关篇目,学习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统一认识,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及早动手,以实现蒲城生态大县战略,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投身蒲城生态工程林业建设的启动工作中来。在此基础上,全局深入开展研讨活动。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思路,密切联系蒲城林业生产实际,大力开展以“迎接西部大开发,加快林业大发展”为内容的征文和研讨活动,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他组织全局60多名科技干部积极搞好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论证工作,现已完成了《蒲城县生态工程林业建设规划》、《蒲城县山川秀美工程林业建设规划》、《蒲城县林业“十五”生产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蒲城县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等林业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用足用活国家林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和扶持造林大户,在他的领导下,以“四荒”治理和林业产业化为重点,林业局研究上报蒲城县2000年林业、治沙贴息贷款项目30个,申报贷款6700万元。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