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徐冠巨:现代农民要穿白大褂 要有知识
来源:网易 日期:2006-3-6
主持人:20字方针。 徐冠巨:我觉得这20字方针,前面两个是要素,生产首先要发展,生产不发展,哪来生活的富裕呢。所以发展对于农村来讲还是第一要素。后面是软件,前面是硬件。软件跟硬件都应该结合。我想,新的农村,广大的农村是一块非常淳朴的土地,是非常有可塑性的。所以中央目前就是这样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这是一阵东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像我一样会参与进来。因为这不是一个效益不效益的事情,其实我们搞企业,我们为了什么?其实做人就是要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我认为投资农业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徐冠巨先生刚才很有层次、很有条理地把他自己投资、从事农业产业化的体悟、发现都有条不紊地跟我们的网友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谈论得非常详细。徐先生的浙江萧山普通话可能会对通过视频收看的一些朋友形成一些小的听觉上的障碍,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的文字输入工作做得挺好的,我想大家也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他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网友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和徐先生交流,有网友问在向徐先生提问题。 网友(农民兄弟):请问农业产业化是不是意味着要把西部的农村都变成长三角那样密密麻麻的工厂? 徐冠巨: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未来应该要社会化分工,适于搞工厂的地方去搞工厂,适于搞城市的地方去搞城市,有些地方做农业,我刚才讲了,其实也是非常有奔头的,在国外,一般农业和农民还是比较好的。当时去国外,到日本去,农民是最好的。农民有地,有保障,一年种多少就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他们还有很多的旅游时间。其实党中央所规划的一个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如果都像城市一样了,那也不需要城市建设了。 网友:企业做到这么大了,摊子自然也就铺大了,您是如何保证能将目标切合农村的实际,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法来决定自己的市场导向呢? 徐冠巨:作为企业,我觉得我现在能把农业做出一点样子来,关键也是过去有经营工业的理念,我们把工业的理念用到了这个科技农业当中去,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功。现在我们传化摊子比较大一些,化工一大块,上市公司有几家,但是越是因为它,我就越重视投资如此长远的农业,否则的话我也难以承担。同时,我们多元化的产业,我们有化工,化工里面也分精细化工、大化工、日用化工,其实它也是多元化的。那这个管理怎么办?同时我们还有物流,传化的物流是一个第四方物流,在我们的物流平台上应用信息化的手段,有第一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上万人在这上面应用,也是一个综合化的应用、管理问题。 刚才的农业问题,讲了那么多,这也是我们五六年来的实践和想法,当然今天也不可能讲清楚。这么大的事情,如何把它管好、实践好,理出一个思路来,说简单也可以用三句话来说,一,传化提炼了我们的管理思想,我们的管理思想是东方文化的融合。传化特别强调,一个是科学的思想,还有一个是东方文化的融合。我们管理的策略是,一个集团,多元化产业,但同时又要专业化管理,怎么样把共性平台实现到专业化的探索。化工的事情按照化工专业化的条件来经营管理;物流,作为服务业,就按照物流的要求来运行;农业,按照生物农业、科技农业的办法来运行,农业的事情农业办。这已经是一个管理的策略,实际上我们管理的办法就是目标、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 我们按照这种形式,大家已经注意到,我们做的是种苗和花卉,我们有工厂化的理念,同时我们也重视物流的经验,农民向我们订购种苗,我们就建立起一个物流体系,他什么时候要,不会差几天就能送到他们的田头。像我们的花卉,其实每家每户所需要的花卉,就要形成一个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我们现在要抓两头,一个要抓科技园这一头,还要抓物流这一头,让更多地消费者享受到。 网友(大专生):徐冠巨先生,新农村是不是也意味着要搞农场化和规模化? 网友(农民):农场化我们以前搞过,基本都失败了,现在我们再搞,还能搞出多大的空间呢? 徐冠巨:新农村刚才已经说了几遍了,中央已经定了,它的目标已经是非常地清楚。新农村的建设还是要根据南北东西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不是说什么规模化、农场化,不是说农场不行,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农场,不是说规模不行,我们国家也有上规模的。是要根据各个村的情况,根据这五句话的要求来规划好。其实新农村建设各地也不能随便搞,可能一个不小心就要搞成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网友(黄色的橘子):请问,传化在农业的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上有什么大的动作吗? 徐冠巨:我们的农业科技研究,在在2000年的时候就投下了4个亿,这里面涉及了农业领域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包括具体到苗的种类,具体一颗种子如何培育,如何播种一颗苗,如何嫁接,某一个农作物生活的环境要素是怎样的,包括它的土壤,它的灌溉,它最终出来的农产品标准怎么样,是一系列的。 还有一个就是设施农业,我们未来就是要探索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结束现在农业的一种状态,某一种花卉,应该如何栽种,高了降温,低了加温。怎样的形式最经济,怎样的自然环境可以减少投入,这也要研究。然后就是研究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其实我是不懂生物科学的,我觉得生物是会动的东西,一个是植物,还有一个是动物,再下去才是医药等内容,所以我们要探索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所以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这个伟大的事业。 网友:您觉得是把农民都迁移到城市?还是让他们就地成为工人? 徐冠巨:我觉得流动还是需要的。但不是说农民一定要成为工人,农民工也是非常好的,像我们的一个农业公司里,那里用的农民都需要农业技校毕业,所以他们对农业的理解是有知识的理解。我曾经跟他们讲,不要觉得农民就是有汗臭,人家对农民的理解是什么“早上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回家一身泥水”,我说这是传统的农民,现在的农民要穿白大褂,要有知识的,知道什么时候要施肥,什么时候要治虫防病,土壤要怎么样,后天的自然环境要怎么样,怎样的条件可以产生出什么样的作物。是非常有文化和知识是农民。(笑) 主持人:穿白大褂的农民。(笑) 徐冠巨:因为农作物生产出来是吃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徐冠巨先生这杯清茶我们就先品到这儿(笑),我们对徐先生在“两会”期间抽出时间与我们的网友进行交流而向徐先生表示感谢。 徐冠巨:谢谢大家。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