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丁世燕:鲜花铺路巧赚百万财富
·花店经营要合时量体裁衣
·李晓春:一棵苹果盆景卖出4万天价..
·鲜花市场淡季促销“挖空心思”
·鲜花变干花 常年开不败
·杨继周夫妇:花卉小产业 致富“大..
·冯春风:把黄桷兰销到北美去
·徐海燕:从喜欢鲜花到开花店创业..
·李兴媛:做生意一定要领着别人跑..
·天津花卉租赁个人业务增多 需求量..
第一桶金More...
·王志国:独特花卉工艺品赚得百万..
·韦志祥:把泥巴“卖到”世博会
·孙进存:帮苗农找市场 在乡下学创..
·大学生回乡创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刘荣华: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富群..
·张毓:小野花做成大事业
·七个大学生让玫瑰会“说话”
·陈建峰:室内花卉租赁业“钱”景..
·朱彦辉:“花公子”的“花样事业..
·连云港大学生村官创办股份花卉园..
前车之鉴More...
·刚种下的牡丹被挖走 含笑不翼而飞..
·卖“一枝黄花”是助纣为虐
·常州:滆湖边价值12万的6棵红枫树..
·名贵桂花树一夜被砍 谁下的黑手
·二十八棵“超高”大树被卡桥洞,..
·六安:230亩基本农田变园林
·义乌:一花木种植户获19万元保险..
·云南黄莺花被禁种5年,今正本清源..
·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百万兰花遭劫 贼人疑是“回头客”..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宜兴:百合花开 花农笑开颜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09-10-29
    金秋十月,在宜兴百合大面积上市后,反季节栽培的百合花又开始登台亮相。一株百合花2到4个花苞,一个花苞批发价为3至4元,丁蜀镇浦南村百合花卉种植户姜茂成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卖得这么俏。

    百合花开,意味着宜兴百合开始从地下的鳞茎向地上的叶、花、籽延伸,从单一的食用功能向观赏功能拓展,从濒危灭绝向产业振兴转变。这个享有“太湖之参”美称的优势农产品,在产业化发展中开始走出困境,重现生机。

    从1万亩降到20亩 “太湖之参”发出拯救之声

    宜兴太湖渎区有种植百合的悠久历史,明代农书《花蔬》中便有“百合宜兴最多,人以其根馈”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百合栽培》一书,把宜兴百合、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定为全国三大食用百合,其中植物学称为“卷丹种”的宜兴百合在三大食用百合中居于首位。

    确实,由于宜兴百合生长在特殊的太湖渎区“夜潮地”,有味苦而甘的特殊风味,其鳞茎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并有补中益气、理脾健胃、宁心安神等多种药用功能,有“太湖之参”的美称。上世纪80年代末,宜兴百合的种植面积高达1万余亩,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长期的连续种植,渎区土壤酸化,病毒给无性繁殖的宜兴百合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种质退化,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同时,在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宜兴百合的原产地保护措施又没有及时跟上,大量的外地百合冒充宜兴百合冲击市场,宜兴百合昔日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到2005年,全市太湖渎区种植的百合实际面积只有20亩,宜兴百合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从“主管人”到“风险人” 带头拯救“太湖之参”

    拯救“太湖之参”,保护传统的农业种质资源和优势产业,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业专家也纷纷献计献策。在无数热心人中,方元亮功不可没。他在农林局副局长、蔬菜办主任岗位上时就多次强调:拯救“太湖之参”必须靠市场化运作,必须要有敢吃第一只螃蟹的带头人和敢冒市场风险的承担人。

    2005年,方元亮从岗位退下来后,主动承担起了拯救“太湖之参”的重任,从昔日的“主管人”,变成了市场化运作的“风险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百合协会,拿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申报了“宜兴百合”产地证明商标、“太湖之参”产品商标,有效遏制了市场上劣质百合败坏宜兴百合名声的情况。接着,他又采取协会会员投股、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在丁蜀镇浦南村建起宜兴百合科技示范园,创办了湖滨百合实业有限公司。以公司为载体,他又与扬州大学合作建起百合种子脱毒和提纯复壮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了宜兴百合工厂鳞片穴盘扦插育苗研究,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解决宜兴百合种质老化、病斑增多等技术难题。这一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后,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宜兴百合的病毒脱毒和品种退化的技术难题,而且有效减轻了种植成本。

    随着宜兴百合科技示范园龙头的崛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运作模式的推开,市百合协会专门编制了《绿色食品宜兴百合种植规程》,逐步对百合种植户实行供种、技术、包装、市场开发的统一,使宜兴百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了推广。在解决栽培、产品保护和市场营销难题后,宜兴百合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效益稳步提高。据市百合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全市百合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亩,平均每亩种植效益达4000元,水平高的达5000元到1万元。

    从产品转向产业 “太湖之参”实现质的飞跃

    宜兴百合作为宜兴的优势农产品,从拯救到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发展贯穿始终。现在,宜兴百合已延伸为多种商品———它的鳞茎可直接上市,心叶、花蕾可制茶,百合籽能制百合粉,百合花成了观赏花卉的宠儿。经过精心培育,现在的“太湖之参百合”已成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以宜兴百合植物心叶、花蕾为主要原料,辅以宜兴太华山区优质绿茶制成的“宜兴百合茶”,经江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茶中含有与宜兴百合同样的甾苷和多糖等活性成分,饮用药理作用较为明显,产品在第三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初次露面就获得畅销奖,且已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利用百合籽精心加工的“百合粉”现在已进入了超市,它的开发不仅解决了百合籽的出路,而且为百合种植户带来了每亩500元左右的种植效益。

    在宜兴百合的产业化发展中,百合花卉的培育难度最高,效益也最明显。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去年,湖滨百合实业有限公司与扬州大学合作利用宜兴百合鳞片繁育技术,对“荷兰百合”进行细胞繁育百合花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的百合花卉开始批量上市。今年,全市百合花卉设施栽培面积有60亩,平均每亩效益近5万元,是种植普通百合的10倍。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和“宜兴百合”产业链的拉长,宜兴“太湖之参”开始实现质的飞跃。
编辑: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