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福建立新村:最穷村到苗木名村的蜕变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邓文桂 日期:2010-2-26
1994年,刘稳生与江西一老板联系后,将10万株木荷苗拉到瑞金,岂料老板临场变卦,将价钱从一株7分降到4分,苗木规格也人为拔高,10万株木荷苗只有三分之一合格。一车苗款还不够运费,刘稳生一气之下,将苗拉回家,损失几千元。 一次次挫折,把立新人逼上了市场营销之路。1995年,他们试着开拓市场。农户有自己的“土”办法。他们调动亲朋好友,四处询问苗木销售信息,带着苗木上门推销。就这样,用了六七年时间,立新育苗户跑遍了福建、江西、广东、浙江、湖南等地,信息越来越灵,客户越来越多,市场逐步打开了。 2004年,省林业厅在福清召开苗木供需见面会,县林业局通知立新村书记、主任参加,全村14名育苗户自发组团,骑着摩托车,行程500多公里,到福清参加会议。会议代表有位置,农户们只能旁听;别人住宾馆,他们住20元一晚没有卫生间的小旅馆。但这一趟没白跑,他们收获不小,认识了不少苗木经销商。此后,立新人每年按时参会,拉来不少大客户。 2007年,立新人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苗木。刘福生和刘稳生的孩子在外念大学,帮助家里建起立新苗木销售网,实现苗木网上销售。网站建立不久,就有福州一个客户挂来电话,定购1000株竹柏苗,做成第一笔网上苗木交易。现在,全国各地客户通过网站了解立新苗木信息,常有人挂来电话订货。2008年,南平林业局通过网站,向刘稳生一次性订购了80多万株湿地松苗,价值10多万元。走出单干恶性竞争成立协会抱团闯市场苗木产业发展了,新问题出现了:由于没有统一组织管理,育苗户各干各的,育出的苗不切合市场需求,常常滞销或低价贱卖。卖苗时,村民抢挖客户,互相拆台压价。 不能让苗木村陷入恶性竞争 在当地政府协调下,2008年,立新育苗户成立立新苗木协会,由村支书刘稳生担任会长。协会对立新苗木的种植和销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每年初,协会对苗木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引进苗木订单,确定育苗方向;育苗中,遇到病虫害等难题,协会不能解决,就向上级专家请教;卖苗时,协会发布供需信息,帮助协调订单,使苗木销售有序进行。协会成立以来,村里经常拿到大订单的李桂祥、林贵生两个育苗户,为村民代销了近20万元苗木。 近年,当地政府积极打造苗木专业村,扶持立新苗木产业。立新村原出村路为机耕土路,遇到雨天,苗木运输极为不便,镇政府和县移民局多方筹措资金,对机耕路进行水泥硬化。目前,立新村培育有红豆杉、罗汉松、湿地松等各类苗木30多个品种,面积达800多亩。镇里正以立新村为龙头,组织全镇育苗户,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打响苗木品牌,做大做强苗木产业。 编辑:于会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