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走进百乡镇:大石山披绿装 加方金..
·环江林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泡桐成为鄱阳8万农民的“发财树”..
·在农田里培育创业之花
·老河口“林产品加工工程”助农增..
·莱州:红玫瑰种出“金”效益
·五彩红叶杨 缤纷致富路
·镇康:“绿叶子”变“金票子”
·山海关樱桃成农民致富果品
·标准化种植引入江都苗木业都成摇..
第一桶金More...
·离婚少妇闯上海 1.2元创业起家
·200元买花种起家 成“花卉之乡”..
·徐金永 金鹰鸽:创业梦想开出一片..
·周正东:在创业的天空飞翔
·郑黎军:退伍军人致力圆起绿色梦..
·罗金翠:走出传统的花卉创业者
·谢小平:80后村官用金银花为村民..
·“泥腿子”朱新建的创业路
·刘展伟:弃教务农种苗致富的大学..
·冯焕娣:“见风使舵” 创业成功
经典案例More...
·沛县:邓园村“城郊经济”“钱”..
·农民点“石”成“金”
·陵川山成“聚宝盆” 林变“摇钱树..
·隆回“三朵金花”卖出12亿元
·让森林成为产业
·北华村30年刨出3000亩致富林
·玉米地改种花草 花乡延庆成色彩海..
·歙县树桩盆景致富万千乡邻
·湖南:双峰县楠竹成农民“摇钱树..
·思路一变天地宽,昌邑苗木业“转..
  园林商人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森林之“殇”——山西省“森林变迁史”触摸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冯潞  日期:2010-9-19

    森林减少的主因

    是什么力量导致森林大量缩减、绝迹呢?

    众人皆知,不外人为和自然原因,而人为占据主导。史念海曾经总结过自然的原因,“干旱和严寒,使一些不能适应的树种枯死,土壤的盐碱化也会使许多树木不能生长,空中的闪电更能引起地被物的自燃,因而引起森林的火灾,就是有害的昆虫同样也能招致森林的灾害,为害于松林的松毛虫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人为的原因更要复杂一些,这里做一个总结:

    1.因解决人口问题、发展农业而导致的毁林造田。森林与耕地往往是一对矛盾,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开垦耕地与森林存在此消彼长。耕地增加,森林就会减少。作为人类的早期活动之地,晋南的汾涑河流域和太行山南的河内地区,森林早在夏、商就遭到破坏。不过,那时森林的破坏程度还很有限。具体资料(注:《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魏国李悝变法,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的政策,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使三分之二的土地都要得到开垦。这种变法确实推进了农业文明,对于国力强大有好处,但对于森林是毁灭性的。可以推知,在魏国农业发展的同时,运城一带平原上的森林和草原是牺牲了。

    2.人类愈演愈烈的工程建设需要,导致对森林的残酷杀戮。比如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所需之木来自附近山区。北魏迁都洛阳后,在废墟上大建宫殿、佛寺,所需木材数量惊人,皆来自吕梁山区(注:《周书》卷十五《王罴传》)。秦统一后,兴修阿房宫,所需木材取自于中条山、蜀山等地;东魏在邺(今河北临漳)建都,取材于上党(今晋东南);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所需木材取自吕梁山一带,木材扎成木筏,在黄河、汾河里漂流抵近洛阳,截住运取。隋唐定都长安,周围已经无木可采,采伐范围扩大至晋北之芦芽山、岚州一带。北宋在开封修建宫殿,所需木材也取材于吕梁关帝山一带。元代在西安修筑王府时,又选择在吕梁山、芦芽山砍伐,而后将其编成木筏顺汾、黄河运出,古文形容当时盛况是“万筏下汾河”。金元时期,大修寺庙,在山西毁林严重,应县木塔就是一例,民间有“砍尽黄花梁,修起应县塔”一说;明代在北京修建宫殿、王府及陵寝,所需木材大多取自雁北之森林(《建国60年山西若干重大成就与思考》,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01页)。

    3.商业的需要。人们砍伐森林作为盈利资源进行贩卖,于是晋商中就有木材商一说。比如武则天的父亲、文水人武士彟和许文宝就是唐代大木材商人。沁源郭道镇以经营木料而名噪一时。明代,山西偏关之间的长城附近,森林茂密,是北部边防的第二道屏障。来自京城的权贵及边境的军民,对这些森林大肆采伐,据说每年贩运到北京的大木超过一百多万株。很快,满山林木十去六七(注:《明经世文编》卷六十三,马文升《为禁伐边山林木以资保障事梳》)。后来偷伐者更多,“百家成群,千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林区被延烧者一望成灰,砍伐者数里如扫”(注:《明经世文编》卷四一六,吕坤《摘陈边计民艰疏》)。明代中后期,仅仅百年左右,这里的森林已被砍伐殆尽。

    4.历代国防军事行动导致的对森林的破坏。明成祖时代,沿长城修筑抵御蒙元的国防工程,在山西设有大同、太原两镇。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军屯、商屯和民屯因之兴起,于是周边大量的森林、草木之地被开垦成农田,昔日的繁茂森林从此消失。明代“土木堡之变”后,明廷出于军事目的,多次在晋北放火烧山,并将烧山制度化,规定边关守将每年出水塞三五百里纵火焚烧,目的是使百里内无草木障眼,造成草木茂盛的塞外几成荒芜之地,变成了“荒边无树鸟无窝”的不毛之地。时人形容之,“延烧者一望成灰,砍伐者数里如扫”。

    5.还有其他原因。诸如民间以木材作燃料对于森林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其他如大量饲养军马、驱除猛兽活动、冶炼和制墨,也是使森林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人为与自然两相比较,人为的破坏要更为严重。明代王越写过一首家喻户晓、流行很广的诗,题为《关外吟古诗》:

    雁门关外野人家,

    不养桑蚕不种麻。

    百里并无梨枣树,

    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过山头雪,

    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

    早穿皮袄午穿纱。
推荐阅读:

环江林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贵州7亩山林被夷为平地 村民反映未果砌墙封山

肆意采摘 森林公园成“开心果园”

丁月钦:枝叶生财 花草致富

分页:[1] [2] [3] [4]

编辑:王欢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